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文仲

增加 1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张文仲
| 图像 =
[[File:张文仲.jpg|有框|居中|张文仲]]|缩略图|center|[http://www.hmphanmi.com.cn/hmp/upload/life/20120119155940046.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C%A0%E6%96%87%E4%BB%B2%E4%B8%AA%E4%BA%BA%E7%85%A7%E7%89%87&step_word=&hs=0&pn=0&spn=0&di=15068144685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192066526%2C2969585903&os=1797010192%2C3207727998&simid=3998030545%2C481881941&adpicid=0&lpn=0&ln=519&fr=&fmq=154487981504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hmphanmi.com.cn%2Fhmp%2Fupload%2Flife%2F2012011915594004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i4riwg4t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u5674_z%26e3Brir%3F451%3Detjopi6jw1%26pt1%3D8098al%26rw2j%3D8&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明星网]]]
| 图像说明 = 张文仲|center
| 出生地点 = 中国洛州洛阳(今洛阳市)
| 知名作品 = 《疗风气诸方》
}}
'''==个人简介==<bigp style="text-indent:2em;"> 张文仲</big>'''  == 张文仲 == '''</big> 约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卒于唐·圣历三年(700年)。唐御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功风与气之研究。他认 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月日第一版》,时武则天令其集当时名医共同编撰风气诸方,并诏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文仲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以表奏上。另撰《随身备急方》三卷和《法象论》一卷,均佚。《外台秘要》中可见其部分内容。</p>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文仲,约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卒于唐•圣历三年(700年)。唐代著名医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善疗风疾,精于灸术,撰《张文仲灸经》一书,已佚。还著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随身备急方》三卷,均佚,佚文可见于《外台秘要》。</p>
== 著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 撰有《随身备急方》三卷(见《新唐书》)、《法象论》一卷(见《宋史•艺文志》,《宋志•补编》作《法象语论》),《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一卷(见《宋史•艺文志》、《旧唐书•本传》)等书籍。张文仲治疗“风疾”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很有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他还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成医典,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方诸方》和《随身备急方》等,书中记载了张文仲利用民间用铜屑治牛马骨折的经验,治疗人体骨折的方法。</p>
== 轶事典故 ==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新唐书•后纪》记载: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高宗突然病重,“头眩不能视”,情况十分危急。张文仲奉命应诊,很快查出病因,建议立即针刺头部,使之出血,就可医好。而权倾朝野的武则天以为张文仲故意戏弄高宗,要处死张文仲。高宗说道:“侍医议疾,何罪之有?更何况我病得很厉害,还是让他医治吧!”张文仲赶紧实施了针刺治疗,高宗的症状果然消失,头眩没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武则天非常高兴,连连致谢,说道:“天赐我师!”又赐予他珍宝以示奖赏。一天,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宫中召集大臣议事,宰相苏良嗣因拜跪突然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武则天立即令张文仲、韦慈藏遂即至苏宅对其实施救治。张文仲认为苏的病是由于长期聚积忧愤、邪气冲激引起的,病情十分危重。如果疼痛扩散到胸肋,那就很难治了。不一会儿,果然痛冲胸肋。张文仲说:若痛入心,就无可救药了。稍迟,苏良嗣果真心痛起来,药也无法吞服。到了傍晚,苏便不治而亡。朝廷上下对年过八十五岁的老臣苏良嗣病故并不感到奇怪,对张文仲的料病如神却无不赞赏。</p>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同其他领域一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系统整理了医学理论、临床经验,涌现了《唐新本草》等医学专著;国际间医学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同时,朝廷的关心支持也为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出现了一大批名医杏林高手,张文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p>
1,3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