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41
次編輯
變更
腓特烈·威廉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腓特烈·威廉| 圖像 = [[File:Frans Luycx 腓特烈·威廉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216/20160714071410- Frederick William, Elector of Brandenburg, at three-quarter-length1589429725.jpg/300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霍亨索伦家族]]的家长,[[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1640年至1688年在位)|thumb出生日期 = 1620年2月16日|right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霍亨索伦家族]]的家长,[[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1640年至1688年在位)|250 px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 肺特烈·威廉 '''(Friedrich Wilhelm,1620年2月16日-1688年4月29日) , [[霍亨索伦家族]]的家长,[[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1640年至1688年在位)。 他是最后一位向[[瓦迪斯瓦夫四世|波兰国王]]宣誓效忠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爵]];他 在1675年打败北欧霸主[[瑞典]],被誉为「大选侯」,任内建立[[绝对君主制]]]]'''肺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20年2月16日-1688年4月29日),在[[霍亨索伦家族]]的家长,[[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1640年至1688年在位)。
肺特烈·威廉是勃兰登堡选侯{{link-en|格奥尔格·威廉|George William, Elector of Brandenburg}}与妻子{{link-en|普法尔茨的伊丽莎白·夏洛特|Elizabeth Charlotte of the Palatinate (1597–1660)}}之子,1620年2月16日生于[[柏林]]。因其军事和政治技巧卓越,被称为「大选侯」(The Great Elector)。肺特烈·威廉是加尔文主义的忠实支持者,在位期间积极推广商贸,在国内进行改革,使普鲁士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生效后逐渐强大,从而成为中北欧的领导者之一,奠定其后继者能将普鲁士由公国进一步成为王国。
== 婚姻 ==
===联姻瑞典的失败===
原本肺特烈·威廉有机会娶到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瑞典]]「[[大帝]]」[[古斯塔夫二世]]的独生女,她母亲{{link-en|玛利亚·伊丽欧诺拉|Maria Eleonora of Brandenburg}}正好是肺特烈·威廉的姑姑),进而成为瑞典国王。从1630年代末到1640年代初,瑞典的摄政团队和[[霍亨索伦]]家族,都一直酝酿著这桩婚姻,合併两国的领土与势力。但因为长大成少女的[[克里斯蒂娜女王]],一直反对婚姻,并且展现她对[[天主教]]的深厚同情(她后来为了改宗天主教而放弃瑞典王位,并且终身不婚);因此当17岁的[[克里斯蒂娜女王]]于1642年正式拒绝肺特烈·威廉的求婚时,计画宣告失败,肺特烈·威廉只好改向奥兰治家族寻求联姻。
===与奥兰治的联姻===
当1646年肺特烈·威廉与[[荷兰君主列表|奥兰治亲王]][[肺特烈·亨利]]之女{{link-en|路易丝·亨丽埃特|Luise Henriette of Nassau}}结婚后,夫妻俩暂时住在荷兰艺术名胜——挚友[[毛里茨住宅皇家美术馆|毛里茨的家宅]]中,约到1648年才返回[[柏林]];1650年新任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 (奥兰治)|威廉二世]]猝逝后,荷兰法院裁定,由肺特烈·威廉夫妇担任威廉二世遗腹子[[威廉三世 (英格兰)|威廉三世]](1650-1702年,[[光荣革命]]后的英王)的共同监护人(另外两位共同监护人是威廉二世的母亲与妻子)。
[[三十年战争]]期间,他的父亲{{link-en|格奥尔格·威廉|George William, Elector of Brandenburg}}竭力维持一支人数较少的军队,以便在[[新教]]和[[天主教]]双方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从而自保。肺特烈·威廉接过其父留下的微薄底子,开始致力于重建遭受战争蹂躏的领土。
===[[东普鲁士]]脱离波兰===
{{See also|第二次北方战争}}
当宗教纠纷频繁地给欧洲其他地区造成混乱以及引发动乱时,与之相比,勃兰登堡-普鲁士受益于肺特烈·威廉所提倡的宗教宽容政策。在[[法兰西王国]]的帮助之下,肺特烈·威廉组建了一支常备军用来保卫麾下领土。[[第二次北方战争]](1655-1660年)期间,肺特烈·威廉在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奇袭下,被迫签订{{link-en|《柯尼斯堡条约》|Treaty of Königsberg (1656)}},不得不成为[[瑞典帝国]]的盟友和附庸。但随著战争的进行,1657年肺特烈·威廉倒戈帮助[[波兰]],因此从原来领主[[波兰]]手中,获得了整个普鲁士公国([[东普鲁士]])的统治权。在1660年的《[[奥利瓦条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一世]]最终承认选侯对公国臣民的宗主权。[[东普鲁士]]从波兰独立出来后,当地桀敖不驯的贵族与等级议会,就再也无法向波兰(贵族)政府求援干涉,注定他们被威廉宰制的命运,譬如最顽固反抗威廉的东普鲁士贵族──冯·卡克斯坦上校,最终在1679年被威廉派人暗中从[[华沙]](波兰首都)绑架回国,公开斩首示众
===「大选侯」掘起===
{{See also|法荷战争}}[[File:Schlacht bei Fehrbellin.jpg|250px|thumb|19世纪讚美「大选侯」在费尔贝林战役 的 胜利]]。
1672年法王[[路易十四]]挑起[[法荷战争]]。路易率领十八万大军,先击[[荷兰]]、后攻[[西班牙]]所属的[[勃根地]],造成荷兰大震盪的[[灾难年]],以及勃根地之[[弗朗什孔泰]]被法军占领。威廉率领二万普鲁士军援助[[荷兰]],力抗[[路易十四]];他虽败给法军名将[[杜伦尼|蒂雷纳]],但仍在帮助荷兰收复失土后,才于1673年与法国缔约休战。他回军布兰登堡之后,1675年又起兵抵抗法国盟友[[瑞典]]的入侵,并于{{link-en|费尔贝林战役|Battle of Fehrbellin}}打败[[北欧]]霸主——[[瑞典帝国]],戳破瑞典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因此被刮目相看,称之为「大选侯」(伟大的选帝侯);但是因为[[路易十四]]以高明的外交手段让[[荷兰省]]背弃盟友,迳自和法国停战签约,并取消对勃兰登堡的大量津贴,威廉被迫在1679年的和约中,把占领的西[[波美拉尼亚]]等地归还给[[瑞典]],徒获荣耀而无寸土之增。1678年时,威廉的普军在[[荷兰]]的津贴支持下,一度扩大到四万五千人,结果被迫在战后裁撤到三万人;他本人更对背盟的[[荷兰省]]感到愤怒。
== 死亡与形象 ==
1688年4月29日,威廉因病过世,此时[[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人口只有一百万,顶多算一个准强国([[中等强国|二流强权]])。与后代[[普鲁士]]及德意志人对他一致的景仰讚叹相反,他在17世纪当时,其实是个毁誉参半的悲情人物,多次在极尽艰苦地奋斗之后,换来徒劳无功的结局。
{{s-after|[[肺特烈一世 (普鲁士)|肺特烈三世]]}}
{{end box}}
==链接==*{{Authority control}}*[[Category: 勃兰登堡藩侯]]*[[Category: 勃兰登堡选侯]]*[[Category: 普鲁士公爵]]*[[Category: 霍亨索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