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大珩

增加 8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File:王大珩 .jpg|缩略图|王大珩 ]]
| 图像 =
| 图像说明 =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15|02|26}} <!-- 逝世用: {{Birth date|2011|07|21}} -->
| 出生地点 = 日本东京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1|07|21|1915|02|26}}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科学家、教育家
| 知名于 = 研制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br>第一台电子显微镜<br>第一台激光器 <br>
}}
'''王大珩'''(1915.2.26─2011.7.21),汉族,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他先后主持制成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等。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简介==
王大珩(wang da heng)(1915.02.26—2011.07.21),男,小名英东,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人物生平==
1929年,青岛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就读。
此外,还曾任中国光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
== 主要成就==
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青年时代的王大珩
13.对中国的仪器仪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 个人荣誉==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奖项介绍===
1996年,王大珩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在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将该奖的名称改为“王大珩光学奖”。
92岁的老人深情寄语科技界同仁:“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应该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 光学事业奠基人===
在仪器馆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团结、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较快地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三个实验王大珩(左)与学生蒋筑英在研究工作
1,0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