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杨廷璋

移除 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9-18T01:54:39+00:00}}
}}
杨廷璋 (五代、北宋将领) 编辑 ''' 杨廷璋 ''' (911年-971年),字温玉,真定人,五代、 [[ 北宋 ]] 时期将领。出身贫寒,为人纯朴谨慎,后因姐姐嫁给郭威,受到 [[ 郭威 ]] 、柴荣的重用,镇守晋州,多次抵挡北汉的进攻。北宋取代后周之后,作为后周的皇亲国戚,他选择效忠北宋,协助 [[ 赵匡胤 ]] 平定了李筠的叛乱。 
后改镇守邠州、鄜州。开宝二年(969年),被召入京城,任右千牛卫大将军。开宝四年(971年),病卒,享年六十岁。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即位,追认册封杨廷璋的姐姐为淑妃,破格提拔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不受,情愿把恩赏转给他的父亲杨洪裕。郭威就下令把杨洪裕召到京城,但杨洪裕以年老有病为由不愿为官,就只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少尹的职衔。
== 辅佐世宗== 追随郭威后,杨廷璋历任皇城使、昭义兵马都监、澶州(今[[河南]]濮阳)巡检使等职。当时柴荣以皇子的身份担任澶州刺史,柴荣是郭威的夫人柴氏的侄子,后被郭威收为养子,所以呼杨廷璋为舅舅。
追随郭威后,杨廷璋历任皇城使、昭义兵马都监、澶州(今河南濮阳)巡检使等职。当时柴荣以皇子的身份担任澶州刺史,柴荣是郭威的夫人柴氏的侄子,后被郭威收为养子,所以呼杨廷璋为舅舅。 [3]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柴荣从澶渊返回京城任职,他向郭威赞扬杨廷璋有办事能力,郭威升杨廷璋为客省使。当时镇守泾原的大帅史懿称病不朝见,郭威命令杨廷璋前去接替他。将要出发时,郭威对他说:“如果史懿不接受朝廷的命令,就想法解决他。”杨廷璋到达泾原之后,让周围的人都退避下去,把诏书给史懿看,为他剖析祸福利害,史懿听了他的话,当天就上了路去京城觐见皇帝。杨廷璋到泾原时间不长,郭威就驾崩了,杨廷璋闻讯之后,几天吐血不进食。
== 镇守晋州==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拜杨廷璋为左骁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荣率军征讨北汉刘崇,杨廷璋被任命为建雄军节度,他在镇数年,对军民有很多恩惠关爱。他先后率兵攻入北汉的太原境内,拔掉仁义、高壁等营寨,俘获刺史、军校达数十人,俘获北汉百姓数千户,兵器羊马数以万计。北汉被迫放弃沁州以南二百里的地方,退保新城,杨廷璋遂设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寨。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征伐南唐,恰逢此时,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孙议病亡。晋州兵马都监李谦溥对杨廷璋说:“隰州大宁(今山西大宁)乃是咽喉要地,不可缺守。倘若奏报请示皇上等待回复,隰州这座孤城早就沦陷了。”杨廷璋立即签署书牒命李谦溥代理隰州刺史。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