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次編輯
變更
彭柏山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彭柏山| 圖像 = [[File:彭柏山.jpg|缩略图]]}}<big>'''彭柏山''' </big> ({{bd|1910年|3月|1968年|4月3日}})原名'''彭冰山''',[[湖南]][[茶陵]]人。作家,[[中国共产党]]官员。后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胡风反革命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惨死。<ref name=peng>[http://www.chinawriter.com.cn/xdzj/221.shtml 彭柏山,中国作家网,于2013-03-24查阅]</ref>1980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生平==
胡风将自己翻译出来的《崖边》日文稿寄往日本,经过鲁迅的努力,1936年日本的《改造》杂志刊登了《崖边》。鲁迅逝世前几天,胡风将自己为彭柏山整理并出版的小说集《崖边》寄给鲁迅,1936年9月11日[[鲁迅日记]]记有“谷非赠《崖边》三本”。<ref name=cnr/><ref name=ifeng/>
1980年,彭柏山获恢复党籍和名誉。<ref name=peng/>
==人物悲剧==
在“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高潮时,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彭柏山发表了一篇名为《论胡适政治思想的反动本质》的批判文章。与当时发表的成千上万其他声色俱厉的大批判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并不引人注目。不过,若把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与作者本人后来的遭际联系起来,则不能不引人深思。
在这篇文章中,彭氏主要批判了胡适所主张、宣扬的“个人主义”。他问道:“胡适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简单地说,他是一个极端卑鄙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政治阴谋家。”作者认为“这种所谓发展个性的思想,实质上是在于一方面把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天才’的个性的发展;一方面用发展个性的幌子来阴谋拆散劳动人民的集体行动。所以,它就是法西斯主义形成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的极端反动的理论。”胡适在中国“宣传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极端反动的个人主义思想,一方面为中国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就是胡适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胡适的思想,是买办资产阶级思想,是以个人主义作为基本原则,以实用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改良主义作为他在政治上进行反人民活动的阴谋手段。所有这些,也正是旧中国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和生产方式的集中反映。”在对胡适的个人主义作了如此激烈批判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又指向尚在国内的“个人主义”:建国后“社会主义已在全国范围内占了压倒一切的优势”,“一切个人主义思想、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改良主义等等,已没有合法的地位。”但由于“国内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国外帝国主义仍然包围着我们”,“胡适派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仍然起着危险作用”,所以“必须进一步展开斗争”。他进一步说:“在我国过渡时期,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企图维持现状,取消阶级斗争……这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毫无共同之点,因而是极端反动的。”因此要加强斗争,“必须从思想上清除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唯心主义、改良主义等等”。
历史有时确是残酷。这篇文章发表于1955年2月7日的《解放日报》,但就在三个月后,此文墨迹未干,彭柏山本人于5月中旬在上海却突然被捕,罪名是“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彭在30年代就是“左联”成员,与胡风甚熟;他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在新四军中任职,解放战争时曾任华东野战军军政治部主任,某军副政委,建国后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资格不可谓不老,官阶也不可谓不高,但仅因30年代与胡风的关系(如今众所周知,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本身就是一大冤案),转眼便成为阶下囚,随即被开除出党,备受迫害,毫无辩白的“个人权利”,终在1968年被迫害致死,直到1980年才获平反昭雪。
从彭柏山撰文严批、并主张用“阶级斗争”来彻底清除“个人主义”到一夜间反成为他所宣扬的“阶级斗争”的“专政对象”、其个人基本权利(甚至生存权)都没有丝毫保障,这当然不能说是历史的报应,应当说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但是,彭柏山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正因为此,才会有论者在几十年后痛定思痛地写道:“个人是人类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但每个个人又是一个小宇宙,代表了整个人类,也是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个人身上包含着一切人类的价值:没有个人的尊严,就无人类尊严可言;没有个人权利,就无人权可言。个人的贬值也就是人的贬值,摧毁个人也就是摧毁人类的第一步。”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