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11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 于1943年创办,前身为曲山镇任家坪小学,是曲山镇唯一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 ==办学…”
'''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 于1943年创办,前身为曲山镇任家坪小学,是[[曲山镇]]唯一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
==办学历史==
解放前是一所私塾,解放后发展为乡镇级[[完全小学]],80年代该校更名为曲山镇任家坪小学,下辖8个村小,学生最多时达800多人,教师达50多人,设有幼儿班、小学班、初中班。在2004年之前,学校校舍基本都是危房,学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2004年3月,中科院青联、院团委和共青团北川县委员会联合发起捐助任家坪小学和部分贫困学生的活动。4月,院青联秘书处、院团委向基层团[[组织]]和青联委员联合发出了活动的倡议,活动得到了各位青联委员和基层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重视,绝大部分青联委员和各级团干部纷纷慷慨解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募集到了所需资金。捐款的22万元与绵阳市政府按中科院捐赠额度1:1匹配建设资金,共同新建了我校一座两层的教学楼。
2004年8月,[[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揭牌仪式在学校隆重举行,京区党委副书记和绵阳市副市长共同揭开了由白春礼院长亲自题写的校碑“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由此我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
2006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率中科院京区党委、中科院团委、中科院青联的有关同志对我校回访,向学校捐赠了由[[科学]]出版社提供的2000余册小学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帮助学校建立了“科学图书室”。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旧楼全部坍塌,中科院援建的新教学楼岿然不动,439名学生全部安全转移,挽救了学生和老师们的[[生命]]。在极重灾区能有这么一个不垮塌的学校实数罕见,因此也被网友称为灾区最牛希望小学,而这一切归功于中国科学院以及青年科学家们。
地震后,根据国家总体援建安排,由山东省[[青岛市]]对口援建我校。2009年9月,占地6710m2,[[建筑面积]]3061m2,总[[投资]]1109.6万元的永久性学校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幼儿、学前班各一个,共计在校生194人,教师26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中科院京区党委所属58家单位的干部职工在震后也马上行动起来,向我校定向捐款200万元,经与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协商后,指定用于我校灾后教师周转房建设。目前,我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预计今年内完工。
==发展历程==
===办学理念===
在学校正蓬勃发展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不忘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全体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善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将来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奠定好基础。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理念;以“健康、愉快、合作、争先”为学风;以“重示范、善引领、勤学习、讲奉献”为教风的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
1、爱国主义基地校建设。震后,国家在学校所在附近建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体验馆”和“北川地震遗址”,成为了[[国家]]级5A风景区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结合这些优势,打造符合本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几年来,我校积极与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及北川老县城遗址保护指挥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举行红领巾公益活动;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等,全面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辉煌历程,感受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以及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和感恩主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举行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爱国主义书法、[[绘画]]展览。
===学校建设===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是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教育实践研究,旨在将教育的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现实,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并且促进人的最优化发展。我们有幸成为全县11所新教育实验校之一,并且申报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所以我们承担着[[历史]]和未来的责任,既光荣而辛苦,近两年来,我们全体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扎扎实实地搞好新教育的实验。我们提出新教育的口号是:“与博览同行,为[[生活]]添彩”。我们的行动是: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2-3本教育教学名著,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要做好读书笔记。教师每人每学期写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一篇。每周星期二,四早读40分时间为学生大声诵读时间。学校阅览室每周定期向师生开放。目前,在全校已初步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新教育实验也以初具雏形。
===校园活动===
为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学校时常举办各种有意义活动。趣味运动会、锅庄比赛、老县城公益活动、为灾区和困难学生捐款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活动。
==优秀事迹==
2008特大地震中,我校33名教师用自己的双手、身体搭成一张“保护伞”,掩护救助学生娃们。正在上课的王刚法老师,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就告诉孩子们:“地震了,快跑到操场上去!”学生们被安全转移。教导主任肖大军马上[[组织]]医护人员、教师采取措施抢救受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听说自己的女儿埋在学校里生死未卜,他仍然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去寻找女儿。大队辅导员刘崛老师,地震时刚好站在旧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赶忙把冲出教室的学生往外送。看到四个被晃倒在地的学生,他立即张开双臂把他们揽在怀里,用手护着孩子们的头部,用自己的脊梁搭建起孩子们的避风港。随后从废墟里背出一个重伤的学生后,又再次冲到废墟里去掏被埋的学生。冲进危楼抢救学生的还有李素芳老师、姜大德老师、蔡昌盛老师等等……
==学校荣誉==
不管是震前还是现在,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教师团队始终坚守着这方热土,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事实证明,学校及教师们的荣誉也是实至名归的,学校多次获得北川县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先进学校”、县级“合格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希望工程模范[[希望小学]]”、“快乐希望小学”等殊荣;学校老师也先后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师”、“灾后重建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辅导员”等等。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办学历史==
解放前是一所私塾,解放后发展为乡镇级[[完全小学]],80年代该校更名为曲山镇任家坪小学,下辖8个村小,学生最多时达800多人,教师达50多人,设有幼儿班、小学班、初中班。在2004年之前,学校校舍基本都是危房,学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2004年3月,中科院青联、院团委和共青团北川县委员会联合发起捐助任家坪小学和部分贫困学生的活动。4月,院青联秘书处、院团委向基层团[[组织]]和青联委员联合发出了活动的倡议,活动得到了各位青联委员和基层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重视,绝大部分青联委员和各级团干部纷纷慷慨解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募集到了所需资金。捐款的22万元与绵阳市政府按中科院捐赠额度1:1匹配建设资金,共同新建了我校一座两层的教学楼。
2004年8月,[[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揭牌仪式在学校隆重举行,京区党委副书记和绵阳市副市长共同揭开了由白春礼院长亲自题写的校碑“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由此我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
2006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率中科院京区党委、中科院团委、中科院青联的有关同志对我校回访,向学校捐赠了由[[科学]]出版社提供的2000余册小学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帮助学校建立了“科学图书室”。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旧楼全部坍塌,中科院援建的新教学楼岿然不动,439名学生全部安全转移,挽救了学生和老师们的[[生命]]。在极重灾区能有这么一个不垮塌的学校实数罕见,因此也被网友称为灾区最牛希望小学,而这一切归功于中国科学院以及青年科学家们。
地震后,根据国家总体援建安排,由山东省[[青岛市]]对口援建我校。2009年9月,占地6710m2,[[建筑面积]]3061m2,总[[投资]]1109.6万元的永久性学校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幼儿、学前班各一个,共计在校生194人,教师26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中科院京区党委所属58家单位的干部职工在震后也马上行动起来,向我校定向捐款200万元,经与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协商后,指定用于我校灾后教师周转房建设。目前,我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预计今年内完工。
==发展历程==
===办学理念===
在学校正蓬勃发展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不忘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全体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善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将来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奠定好基础。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理念;以“健康、愉快、合作、争先”为学风;以“重示范、善引领、勤学习、讲奉献”为教风的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
1、爱国主义基地校建设。震后,国家在学校所在附近建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体验馆”和“北川地震遗址”,成为了[[国家]]级5A风景区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结合这些优势,打造符合本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几年来,我校积极与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及北川老县城遗址保护指挥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举行红领巾公益活动;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等,全面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辉煌历程,感受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以及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和感恩主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举行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爱国主义书法、[[绘画]]展览。
===学校建设===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是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教育实践研究,旨在将教育的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现实,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并且促进人的最优化发展。我们有幸成为全县11所新教育实验校之一,并且申报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所以我们承担着[[历史]]和未来的责任,既光荣而辛苦,近两年来,我们全体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扎扎实实地搞好新教育的实验。我们提出新教育的口号是:“与博览同行,为[[生活]]添彩”。我们的行动是: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2-3本教育教学名著,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要做好读书笔记。教师每人每学期写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一篇。每周星期二,四早读40分时间为学生大声诵读时间。学校阅览室每周定期向师生开放。目前,在全校已初步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新教育实验也以初具雏形。
===校园活动===
为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学校时常举办各种有意义活动。趣味运动会、锅庄比赛、老县城公益活动、为灾区和困难学生捐款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活动。
==优秀事迹==
2008特大地震中,我校33名教师用自己的双手、身体搭成一张“保护伞”,掩护救助学生娃们。正在上课的王刚法老师,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就告诉孩子们:“地震了,快跑到操场上去!”学生们被安全转移。教导主任肖大军马上[[组织]]医护人员、教师采取措施抢救受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听说自己的女儿埋在学校里生死未卜,他仍然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去寻找女儿。大队辅导员刘崛老师,地震时刚好站在旧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赶忙把冲出教室的学生往外送。看到四个被晃倒在地的学生,他立即张开双臂把他们揽在怀里,用手护着孩子们的头部,用自己的脊梁搭建起孩子们的避风港。随后从废墟里背出一个重伤的学生后,又再次冲到废墟里去掏被埋的学生。冲进危楼抢救学生的还有李素芳老师、姜大德老师、蔡昌盛老师等等……
==学校荣誉==
不管是震前还是现在,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教师团队始终坚守着这方热土,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事实证明,学校及教师们的荣誉也是实至名归的,学校多次获得北川县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先进学校”、县级“合格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希望工程模范[[希望小学]]”、“快乐希望小学”等殊荣;学校老师也先后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师”、“灾后重建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辅导员”等等。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