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白帶魚

增加 1,57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白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又名高鰭帶魚、魛魚、刀魚、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黃稜油帶(澎湖)、…”
'''白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又名高鰭帶魚、魛魚、刀魚、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黃稜油帶(澎湖)、太刀魚(日本)。。
*為帶魚屬的一個種,最大體長234 cm; 分布於全球各個大洋及河口、近海沿岸;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
*分布於日本附近海域的白帶魚有時被單獨分類為「日本帶魚」,而中國東海的白帶魚則會被稱為「東海帶魚」。
**生長於全球各大洋溫暖水域; 中國黃海沿岸部分地區(如丹東、大連、青島、日照等);臺灣沿海,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等海域。
*形態特徵:體甚延長,側扁,呈帶狀;
**尾略長,向後漸變細,末端成細長鞭狀,尾柄與肛前長的比例達40%左右。
**頭窄長,頭背面斜直或略突起,前端尖銳,吻尖長;左右額骨分開。
**眼中大;虹彩白色。
**口大,平直;下頜長於上頜;齒發達銳利,側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頜前端具倒鉤狀大犬齒2對;下頜倒鉤狀多於尖形齒。
**鱗退化;側線在胸鰭上方顯著向下彎,而後沿腹緣至尾端。
**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具III棘,共130-141軟條,肛門前背鰭數38-42;臀鰭完全退化,起始於背鰭第43-45軟條之下方,棘狀化,但通常埋於皮下;胸鰭短,末端可達側線上方;無尾鰭與腹鰭。
**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淡白而呈透明狀,具不顯著之黑緣;尾端呈黑色。
===食用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