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國基

增加 4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郭國基</p>
|-
|<center><img src="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E7%AB%8B%E6%B3%95%E5%A7%94%E5%93%A1%E9%83%AD%E5%9C%8B%E5%9F%BA.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5%9C%8B%E5%9F%BA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華民國]] 第1屆(增選)[[ 立法委員]]</p>
|-
|<small>
'''任期''' 1970年2月24日-1970年5月28日<br>
''' 选区選區''' 臺灣省第二選區<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臺灣省議會]] 第1-2、4屆[[ 議員]]</p>
|-
|<smal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臺灣臨時省議會]] 第3屆[[ 議員]]</p>
|-
|<smal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料</p>
|-
|<small>
'''出生''' 1900年4月10日 [[日治臺灣]][[臺南縣]][[港東中里]]<br>
'''逝世''' 1970年5月28日(1970歲-05歲-28)(70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城中區]][[臺大醫院]]<br>
''' 籍''' [[大日本帝國]](190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0年)<br>'''政 ''' [[中國國民黨]](1926年-1947年) [[無黨籍]](1947年-)<br>'''学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明治大學</li>
</ul>
'''经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經 歷</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高雄市參議會議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第一任主任委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議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臺灣省議會第一、二、四屆議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第一屆增額立法委員</li>
</ul>
</small>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郭國基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東港(今[[屏東縣]][[東港鎮]])。</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擔任台灣省議員期間,郭國基問政強悍,與[[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並稱為省議會「[[五龍一鳳]] 」。他曾經說過「賜我光榮死於議壇」,結果一語成讖,雖然當選[[萬年立委]],第一年的開議初期因[[癌症]]而病故。</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郭國基在台灣省參議會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50年於省參議會中質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後,傅因校務勞累,下台後[[腦溢血]]病逝, 代理議長[[李萬居]]接受《[[台灣新生報]]》訪問時表示「傅斯年棄世」,遭記者誤傳為「傅斯年氣死」,導致台大學生遊行至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的事件。</p>
</div>
==早年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郭國基於1900年出生於今屏東縣東港鎮,8歲時入[[東港公學校]]就讀,公學校畢業後,考進[[台南長老教會學校]](今[[長榮中學]]),在 中學時受到日本人歧視,使郭國基產生民族意識。</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大正]]六年(1917年),郭國基在18歲時前往[[日本]],先後就讀[[東京]]青山學院(今[[青山學院大學]])中學部、[[明治大學]]預科 (先修班),後至[[明治大學]]政治系就學。</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大正九年(1920年)1月,臺灣留學生於東京組織「[[新民會]]」,當時就讀明治大學的郭國基與同校同學[[彭華英]]等16人參與其中,同 6 年6 月14日,郭國基帶頭發動留日學生拒絕[[臺灣總督府]]行之有年的「始政宴」,以抗議日本殖民政府高壓統治。(本年由總務長官[[下村宏]]赴東京主持)並投身[[社會運動]]。同年,郭國基 加入[[台灣文化協會]]。</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22年,郭國基再加入「[[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更在1923年,組織「留學生文化演講團」,到台灣各地巡迴演講,由於言詞犀利,便 有了「郭大炮」這類的稱號。</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大正十四年(1925年、民國十四年),郭國基從明治大學畢業。同年夏天,郭國基經[[朝鮮]]、[[遼東]]前往[[中華民國]][[北京市]], 與[[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見面,上萬言書,報告台灣事情,表示臺灣人苦慘、期望早日收復臺灣。郭國基獲得黎元洪總統玉照及「莊敬日強」墨寶。同年秋天,[[張作霖]]受到[[郭松齡]]倒 戈相向,幾乎潰敗。後因日本[[關東軍]]相助使轉危為安,[[郭松齡]]夫婦被殺害。1926年,留日華僑在東京舉行[[郭松齡]]夫婦追悼大會,郭國基於會中巧遇就讀[[日本陸軍大學]]的[[盛世才]],與之為友。當時盛世才向郭國基表示,中國留學生未能獲准上「[[滿]]、[[蒙]]、[[西伯利亞]]」軍事課,認為是日本軍閥對該地必有陰謀。郭國基遂利用臺灣人較易接近日本人之境遇,結 交日籍陸大學生,借閱講義偷抄給盛世才。因此與盛世才推心置腹,並經盛世才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國民黨]]東京支部為黨員。</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昭和]]十四年(1929年),郭國基在其妹介紹下與出身[[新潟縣]]、東洋女子齒科醫學專業學校畢業的鈴木久代結婚,兩人在東京成婚。 婚後相繼回臺。鈴木久代回台灣後定居高雄,任教長榮等女校;後任高雄州廳民事調停官。</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昭和十七年(1942年),日本殖民當局在前高雄州特別高等警察課課長[[仲井清一]]主導下,羅織[[東港事件]]等政治事件,大批搜捕有反 日思想者。郭國基妹婿[[張明色]]遭控副主謀(主謀[[歐清石]]),而郭國基為營救張明色奔走,也遭指控通謀美軍轟炸高雄港、炸毀高雄軍事設施,並在監獄中遭「廿四名無情漢,用卅六種刑 具」刑求,屈打成招之下承認接受[[蔣介石]]資金反叛日本。郭國基在一審被判無期徒刑,複審改判十年有期徒刑。在[[日本投降]]前夕[[保外就醫]]。</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郭國基其妻鈴木久代在此段期間常遭到日本右翼份子羞辱,說她是日本人竟嫁給殖民地人民為妻,而且居然還敢謀反,令鈴木久代以淚洗面。</p>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戰後初期'''<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5年,[[日本投降]]。在[[東港事件]]遭刑求的郭國基曾邀同樣遭受特高警察迫害([[瑞芳事件]])的北部受害者[[李建興]],兩人一北 一南展開追捕特高警與其鷹犬的行動,但為李建興婉拒。後來郭國基在其妻子鈴木久代開設的齒科診所(位於高雄[[鹽埕區]])門口掛上「間諜事件、謀反事件、反日事件、冤獄復仇會」的招牌 。郭國基結合[[東港事件]]被害者,組織高等事件復仇會,決定「血祭」全臺特務。將主導東港事件的仲井清一私刑處決。</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當時[[台灣人]]充滿對中國的幻想,彌漫在歡迎「祖國」的氣氛。然而去過中國的郭國基卻未如此樂觀,他專程自高雄出發,一路走過被[[ 美軍]]轟炸的鐵公路,前往臺中[[阿罩霧]]([[霧峰]])遊說[[林獻堂]],力勸他不要以為臺灣回歸「祖國」就一切都好了,必須把[[文化協會]]演講、[[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社運]]維 持下去。然而林獻堂並沒有聽下去。那年雙十節還在[[臺北中山堂]]前的慶祝大會發表演說,歡迎「祖國」到來。</p>
'''高雄市參議員及省參議員'''<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6年,郭國基於高雄市[[鹽埕區]]參選高雄市參議會議員,當選高雄市參議會議員。又被推為臺灣省參議員,擔任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 第一任指導員。郭國基在市參議會期間,對[[軍統局]]出身的高雄市長[[連謀]],任內大量引介[[福建]][[泉州]][[惠安]]同鄉,在市參議會調侃連謀:「當今高雄市政府,已成惠安的[[殖民地]]了。」引起討論。</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參選省議員時,以整肅日治時期為虎作倀的御用紳士、嚴懲政府接管前侵吞日產者、擁護林獻堂為省參議會議長作為三項主要政見。並在 省參議會議長選舉中,票投給林獻堂。</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前一個月,郭國基在1月12日一場[[三青團]]高雄分團集會發表演講中,表示「中國國民黨成立國民政府三十餘年 ,並未真實實行[[三民主義]]...[[元朝]]異族不過數十萬人,侵入中國為主執政八十餘年;[[清朝]][[滿族]]不過八百萬人,侵入中國為主執政二百餘年。由此可見中國民族之懦弱性。我台灣 民族現有六百餘萬人,自元明清以來均不願受中國統治,歷有抵抗事實...」被指鼓勵「青年均能立志為[[台灣獨立]]而努力,勿再受大陸中國管轄」,獲得不少掌聲。被國民黨政府的[[保密局]]認為極度不妥而將其列為「台獨分子」。不久,2月底發生[[二二八事件]],郭國基遭政敵挾怨報復,被指煽動暴動於5月6日被捕,入獄210天,最後由[[台灣高等法院]]判決無罪釋放(當時郭 國基辯護律師是[[陳逸松]])。而在獄中體認到國民黨省黨部的袖手旁觀,使郭國基心灰意冷,在出獄後退出國民黨。</p> [[郭國基被保密局列為「台灣不肖份子勾結外人陰謀獨立自治運動」的文件]]<br><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郭國基繫獄期間,保密局仍在一份〈台灣不肖份子勾結外人陰謀獨立自治運動〉密報中,宣稱「以日本在台灣地下工作人員為背景者:以 日諜田市川與高雄省參議員郭國基等為中心人物」。將郭國基列為「以日本在台灣地下工作人員為背景者」,稱其參與「勾結外人陰謀獨立自治運動」。</p> [[台灣高等法院判決郭國基無罪釋放文件]]<br>
'''質詢傅斯年事件'''<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0年12月20日下午六時,郭國基於省參議會中質詢[[國立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內容為詢問台大的「秀才教育」及[[聯合國]]捐贈 台大器材遺失的問題,據在場緊鄰傅斯年的教育廳長[[陳雪屏]]回憶,問答者雙方均無參雜火藥氣味。然而因傅斯年長年健康不佳、校務勞累,導致下台後[[腦溢血]]病逝。時任代理議長的議長[[李萬居]]在接受《[[台灣新生報]]》記者訪問時用[[國語]]發音表示「傅斯年棄世」,遭記者誤傳為「傅斯年氣死」,導致傳出「郭大砲氣死傅斯年」傳言。甚至隔日(12月21日)四百名台大 學生遊行至[[台北市]][[南海路]]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出來,隨後李萬居在省參議會第十次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上以代理主席表示「昨日郭參議員詢問各點,均屬普通問題,態度亦即溫和,彼 回復時亦及心平氣和,並無憤怒之事。今日報載『棄世』誤為『氣死』,實為誤聽。」</p>
'''省議員時期'''<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7年,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省議員選舉,郭國基轉移至台北競選。競選期間,郭國基在4月14日出席在臺灣省警察學校大禮堂舉行的公 辦政見發表會,他用[[臺語]]發表政見指出「我今天上午看報紙得知,[[新加坡]]已經脫離[[英國]]統治,成立獨立自治政府,這對我們而言,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並抨擊國民黨政權的 司法,「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針對稅制,他也指責「中華民國萬萬稅」。這兩點是當年台灣民間普遍詬病的現象,其他候選人也曾提出批評。結果有十幾位外省籍人士動作十分一致地集體站 起來,指責郭國基不應該使用臺語演講、違反選舉規定;事實上,其他候選人也有使用臺語發表政見的,不過,這些人並未提出抗議,顯然他們是特別針對郭國基而來的,因此,郭國基當場請選 務人員解釋,經過翻查選舉法規中並無禁止使用臺語的規定後,這些人不罷休還擴大鼓譟,讓郭國基無法繼續演講,他只好作罷離開現場。</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第二天,國民黨控制的媒體都刻意歪曲報導這則新聞,一面倒地抨擊郭國基。當天的政見發表會上,郭國基反擊「三百年前,國基的祖先追 隨[[鄭國姓]]渡海平克台灣,在此普遍使用台灣話,我用台灣話演講有何不可?而今竟有十幾位外省兄弟反對無黨籍人士使用台語,豈非成為『乞食趕廟公』的笑話?[[關公爺]]借[[荊州]]佔荊 州,豆油借你搵(台語:用、沾),連碟子都拿去。」「乞食趕廟公」一詞引起國民黨媒體展開窮追猛打,在投票前的活動期間,大幅以報導和評論提出嚴厲指責,宣稱郭國基的政見內容有煽動 台獨及分化本省人與外省人感情之嫌。國民黨控制的選舉監察小組,也由召集人([[台北地方法院]]院長趙執中)公開向記者表示將對郭國基的「詆毀政府、違背國策」言論,送請治安機關依法 辦理。唯最終在4月21日投票結果,郭國基在臺北市以第二高票當選。也使他成為臺灣選舉史上成功的街頭演說家之一。</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0年,郭國基於臺北競選第二屆省議員,高票當選。然而本次選舉卻出現選民未去投票但選票卻被領走、冒領冒投、死人投票、選票無端 失蹤等等情形。郭國基以當選人身分與其他兩位落選人[[李連麗卿]]、[[宋霖康]]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要求查驗投票所選票數,革除選舉各種弊端,結果被判駁回。</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3年,於臺北競選第三屆省議員,然而在選前[[高玉樹]]大力支持無黨籍的楊玉城。最後郭國基以些微票數落選。</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8年,郭國基回到高雄競選[[第四屆省議員選舉]],在同時舉行的[[市長選舉]]中表態支持以往有宿怨的[[楊金虎]]爭取黨外票源,最後 郭國基與楊金虎雙雙當選。</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郭議員在省議會期間問政犀利,咄咄逼人,常為選民所愛戴。其政治主張不涉個人好惡,而力主民主法治之推行,以及民生生活水平之改善 ,其問政常受知識分子執著之影響,而能一針見血,擊中要害,為省府首長最難應付之人物之一。</p>
</div>
==競選立委及晚年==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9年,郭國基因[[直腸癌]]赴[[臺大醫院]]手術。一度赴日本接受[[鈷六十]]放射治療。</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同年3月,〈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辦法〉公佈,舉行[[增選立法委員選舉]],為國民黨政府遷台來首次立委增選補選。 本次立委為終身職。郭國基以「助我進軍立法院」為號召,投入[[台灣省]]第二選區參選,選區包括彰化、嘉義、雲林、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九縣及臺南、高雄二市,郭國基在 十五天競選過程中耗盡精力,成功當選立法委員。在立法委員就職典禮上,當記者問他到國會後第一件事要爭取什麼。郭國基不假思索回答「成立[[反對黨]]:沒有反對黨,說是民主政治,是欺 世盜名。」,只是不久後他就辭世。</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70年2月24日宣誓就職後,郭國基就[[直腸癌]]復發,5月4日住進[[臺大醫院]]治療,5月28日零時七分,因直腸癌併發尿毒症,郭國基於 立法委員任內病逝臺大醫院。</p>
</div>
==相關事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li>
<b style="margin-right:20px;"></b>郭國基在競選第二、三屆省議員時曾在傳單自言,在[[日治時代]]讀中學,寫[[日本歷史]]考卷時,答出[[神功皇后]]在[[三韓征伐]]時與[[武內宿禰]][[通姦]]生[[應神天皇]],如[[呂不韋]]生[[秦始皇]],以彰顯[[日本天皇]]非萬世一系。險被開除學籍,後來學校以「臺灣學生不識日本皇室尊嚴、神聖不可侵犯」,最後是「姑暫寬恕」。 (據《[[日本書紀]]》載,[[仲哀天皇]]未隨神功皇后征韓就猝死,神功皇后征韓後產下應神天皇。)</li></ul>
[[郭國基號稱「郭大砲」,競選宣傳車上都會架設一門大砲,識別度和噱頭都百分百]]<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郭國基在競選時,最具特色的是播放[[日軍]][[軍歌]]《[[軍艦行進曲]]》,搭配大砲造型。以形容自己為「郭大砲」的形象。</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1957年郭國基在當時還是[[省轄市]]的臺北市競選省議員,在廣州街警察學校政見發表會上,有許多聽眾叫鬧着不許他用[[臺語]]演講,郭國基激昂陳 詞:「我生為台灣人,是食台灣水活的,是食台灣米大的,日本政府還不敢禁止咱講台灣話。台灣人在台灣,不准講台灣話?你們少數作風如同『[[乞丐]]趕廟公』、「[[關老爺]]借[[荊州]]、 霸荊州」、『豆油借你醞,碟子都搶去』…」這兩句「乞丐趕廟公」、「豆油借你醞,碟子都搶去」後來成為社會上許多人朗朗上口的俗語。</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郭國基對於黨國不分的「[[國民黨黨歌]]」兼「[[國歌]]」深不以為然。他曾在省議會質詢主張將「吾黨所宗」改為「吾國所宗」,在省議會裡引起風 潮,但無結果。每逢省議會開議唱「國歌」時,他絕不起立,他說那不是國歌,而是國民黨黨歌。有一次有外賓來省議會參觀,引起議長[[黃朝琴]]緊張,拜託郭國基在唱「國歌」時勿再坐著, 否則外賓問起,實在不知如何解釋。郭國基給了黃朝琴面子,答應可以不坐著,但絕不肅立,只站一隻腳。果然,唱「國歌」時,記者們的眼睛都在注意郭國基的腳,郭果然只站一隻腳,喧騰一 時。</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郭國基曾批評[[黃朝琴]]為「新[[辜顯榮]]」。[[林曙光]]則分析黃朝琴想任臺灣總督卻希望落空,目睹謝東閔出任省主席後即謝世。</li>
</ul>
==評價==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由於郭國基同時具有[[大中華主義]]思想、反對[[國民黨]][[威權]]、[[一黨專政]],及反對國民黨政府的打壓[[臺語]]政策等政治立場, 因此受到統獨兩派人物的稱許。</p>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統派]]作家[[李敖]]评价郭国基说:“郭国基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他有一个奇怪的观念,他被[[国民党]]政府抓住以后,给他戴了脚镣,六斤半重的脚镣, 人都不大能走路了,说他涉案二二八事件,事实上跟他无关,当时他被嫌疑,就把他关起来。有一次他做省议员的时候,就跟[[陈诚]]见面,他跟陈诚说,你们这些外省人,太小看我们台湾人了, 你们以为我们要搞[[台湾独立]],我们那么笨吗?台湾这麼小,大陆这么大,大陆这些土地资源财产,是你们的祖先跟我们的祖先共同经营来创造的,为什么我只要台湾,我不要大陆?这是我祖先留给我的财产,大陆也是我们的,也是我们台湾人的,为什么你们老以为我们台湾人想独立,你太小看我们了……大家见过这么有气魄的,这么有眼光的,这么有胸怀大志的台湾人吗?这就是郭国基先生。”</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立場親獨派的歷史學者[[李筱峰]]則曾稱讚郭國基抗議國民黨政府黨國不分以黨歌當[[國歌]]、禁止臺灣話的政策,以及積極與[[雷震]]推動成立[[中 國民主黨]]的事蹟。</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