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超麟

增加 3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郑超麟]]''' ,福建省漳平县,自幼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毕业后,于1919年离乡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当中国旅欧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在巴黎开会,成立"少年共产党",郑超麟是十八名代表之一,其中有[[周恩来]]、[[赵世炎]]与[[尹宽]]等人。<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6m546ac5lm.html 郑超麟], 名人简历, </ref>
== 人物简介 ==
郑超麟,于1901年出生在福建省[[漳平县]],自幼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毕业后,于1919年离乡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当中国旅欧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在巴黎开会,成立"少年共产党",郑超麟是十八名代表之一,其中有[[周恩来]]、[[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与[[尹宽]]等人 。1923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6m546ac5lm.html 郑超麟], 名人简历, </ref>1923 年他被选派到俄国留学,在"东方劳动者大学"研究马列主义。1924年春在莫斯科由[[李大钊]]主持他的入党仪式。1924年7月,因中国革命形势开展,中共急需工作人员,他与[[陈延年]]等被派回国。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党报,草拟共产党内部教育与党外宣传的文件,翻译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同时担任党校[[上海大学]]的教员。在1925年至1926年中国革命进展期间,他参加有名的"五卅运动",参加第二、第三次的上海工人起义。1927年4月,[[蒋介石]]实行反革命的流血政变,中共中央迁到武汉,他参加了中共第五届大会。会后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革命失败后,参加中共党史上有名的"[[八七会议]]"。会后随新中央秘密回到上海,担任新党报《[[布尔什维克]]》的主编。1928年,赴福建整顿党务。1929年与同志[[刘静贞]]结婚。不久、初次为国民党的特务所捕。幸未查出他的真实身份,羁狱四十余日即被营救出狱。1929至1930年,开始接触到托洛茨基有关中国革命的文件,结果与[[陈独秀]]等八十多名老干部一齐转向托派;1931年5月,他代表"无产者"派与[[陈独秀]]一起参加中国四派托洛茨基组织的统一大会、被选为中国托派统一组织的中委,兼宣传部主任。不久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十五年。因抗日战争发生而提前获释、实际在狱七年,出狱后与妻子在安徽乡间养病,校改和续译了托洛茨基的《[[被背叛的革命]]》。1940年回上海、参加中国托派组织的领导机关--《[[斗争报]]》编辑部。同时翻译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第二、三两卷。自从1939年新的世界大战在西欧开始后,中国托派的领导人中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被卷入世界大战后我们--中国托派--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问题。争论延长,又由政治问题牵涉到组织问题。结果,中国的托派组织终于在1942年重新分裂了。郑超麟是后来命名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的那一派的领导人之一。1941年12月7日,日军占领上海的外国租界,一切抗日的革命活动异常艰难。从那时起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为止的几年中,郑超麟的主要努力放在写作方面。除了编辑托派的地下刊物《[[国际主义者]]》外,他写了《[[回忆录]]》,写了《[[三人行]]》--一部对话体的政论集。又写了《[[不断革命ABC]]》与未完成的《陈独秀传》。为了生活,还翻译了意大利作家西龙尼的《[[丰丹玛拉]]》等书。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他写了大量文章.登载在公开出版的杂志《[[新旗]]》上。新中国建立后,他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写了一本书《[[国家资本主义论]]》。在解放军来到上海前夕,他所属的一派改组成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郑超麟是新党七名领导者之-。1952年12月22日,全体党员,所有中国的托派,连同他们的同情者被捕入狱。从此郑超麟经历了长达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涯。1979年6月,他和其他十一名幸免未死狱中的同志被恢复了自由。
== 晚年生活 ==
从1979年6月出狱到1998年8月逝世的十九年中,郑超麟的身体虽因长期受到摧残而局部残废,但他过的不是一般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而是十分紧张的思索与写作生活。这时期内他协助一些历史学家编写中国革命与中共(包括托派)的信史,纠正过去官方历史家在这方面有意与无意的歪曲,特别是纠正过去对于[[陈独秀]]的诬蔑与歪曲。此外他对中国与世界革命的基本问题作系统的与独立的思考,并且写下了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他的这三方面的努力,记录在将近百万字的文稿里。可惜迄今只有小部分能获得出版机会。虽然从1979年起他已得到人身自由,而且还被指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会的委员,但他仍然戴着"反革命"帽子,仍然遭到歧视。近几年来他所著的回忆录虽曾获准以"内部发行"方式印行了两次,他翻译的一本小说《[[诸神复活]]》(俄国作家梅列希考夫斯基 D.Merezhkovs女所作)得以重新出版。他的大量著作中,只有《[[回忆录]]》曾被[[班国瑞]]教授(Prof.G.Bentom)译成英语,由美国人文出版社(Humanitie press)出版。德国的[[鲁道尔夫·西格尔]](Rudoe Segall)又由此书的英译稿译成德语,由德国法兰克福的LSP-verlog书店出版。以此让海外朋友能多少见到中国这位非凡的马克思--托洛茨基主义者的生平。妻子刘静贞于一九七九年六月与郑超麟一起离开劳改营,不足半年后逝世。他们的儿子弗来,生于1938年,夭折于1945年。郑超麟晚年的日常生活是由他的侄孙女照顾的。1998年月1日8病逝于上海,享年97岁。
[[File:Medish.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hoto.yupoo.com/anan365/682734bb36f1/medish.jpg 原图链接]]]
== 回忆录节选 ==
== 回忆录节选 == 郑超麟回忆录》第七章,香港版《史事与回忆》(1998)
回到上海后二三个月,我个人生活起了大波动:恋爱而且结婚。
这个恋爱是确确实实"没有妨害政治的",因为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纠纷。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