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卢琦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官员、学者
}}
'''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奎峰、立斋,惠安后龙峰尾(今属泉港区)人。他又是 [[ 元代 ]] 一位大 [[ 诗人 ]] ,为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著有《奎峰文集》10卷、《[[诗集]]》12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惠安县志]]》评价其诗"出元代三十大家之上"。<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6e4b15290886.aspx]古诗文网</ref>
== 简介 ==
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圭峰、立斋。泉港区峰尾镇打银村人,元大德十年(1306年)生。少时专心读书,经学诗文无不认真推敲,穷究奥妙。元至正元年(1341年),卢琦随师[[余子贤]]前往浙省乡试,师半途病故。"琦不顾试期,与其友[[陈彦博]]经纪其丧以归。
迨得禄,视子贤家如师在时",情深义重。至正二年,试春宫,卢琦诗、经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登陈祖仁榜 [[ 进士 ]] 。初授将仕郎、 [[ 浙江 ]] 台州录事,因丁父忧没有上任。服除,改延平知事。至正十二年转[[永春县]]尹。时永春突遭暴雨,水发山崩,田园流失,村舍倒塌,受灾者达3000余人。为苏民困,卢琦上疏请求开仓赈贷,以施赈、平粜、放贷等方式,拯救饥馑,并均平赋役,减轻钱粮税,豁免铁炉税,停止横征各种牛、苎、丝料、夫役等附征什税。另一方面,他下乡劝农,积极清理积案,使历久不结的悬案得以公允决断,并劝民众勿以细故诉讼伤农。他还修缮校舍,增加学田,延聘邑中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儒者当教授,经常出巡郊野,稽查四处安全,因之"阖邑明人伦,知廉耻,保信义,持忠孝……官曹事少,学风翕然,教化大行","[[卢永春]]"之名满闽粤。至正十四年,泉州大旱,"种不入土,人相食"。因慕"卢永春"之名,民多扶老携幼,就食永春。卢琦极力予以解决,并"谕[[巨姓]]及浮屠(佛寺)食之,幼稚弃于道者,命以舟载之",百姓额手称庆,道无饿殍。
== 历史事件 ==
至正十六年,卢琦调任宁德,永春父老前往 [[ 福建 ]] 宣慰司都元帅府乞留不得,乃立庙设生祠奉祀,并请翰林林泉生撰《永春县知县卢公去思碑》,勒石于郊颂德。卢琦莅任宁德前夕,宁德地区盗贼猖獗,民不聊生。卢琦一到宁德,盗贼纷散,躲于深山狭谷的百姓纷纷复归故里,安居乐业。同年,兴化、泉州用兵,帅府以卢琦声望高,邀请他共商军事大计。他往来于二郡间,烦劳忙碌不已。不久,因功提授为盐课司,分司海口,外商货运都得经他许可方能交易于全省。因课督供盐无误,声名远扬。时有蕃商以货得参省,胁通户部下令福建四盐场各自为市,卢琦认为该办法上亏国课,下毒亭民,拒不执行。至正二十二年,因大臣推荐,琦升为浙江平阳知州。任命未至而殁,墓葬于惠安八都(今[[辋川镇]])龟鳖山(今[[峰尾镇]]奎璧村)。卢琦文学造诣很高。
== 个人作品==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