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塔尔寺酥油花

增加 2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寺酥油花</big> '''
|-
|<center><img src=httpshttp://p0news.ssl.img.360kuaifolkw.com/t011b01e67c38edcae3uploadfiles/2013-01-25/20130125_085349_727.webp 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http://www.360kuaicnbzrc.com/pcnews/9cdd64ec67b6d02f5?cota=4&kuai_so=1 info/6213 自快资讯 自cnbzrc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寺酥油花</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 寺酥油花
''' 遗产类别''' : 动物界传统美术
''' 非遗级别''' : 哺乳纲国家级
''' 申报地区''' : 山羊品种青海省湟中县
|}
== 历史源流 == '''<big> 酥油花 </big>''' 最早产生于 [[ 西藏 ]] 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天寒草枯没有鲜花,只好用酥油塑花献佛,由此形成艺术传统。另有传说称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奉于拉萨的大昭寺,吐蕃人民用酥油做成花供献于佛前,以示崇敬之心,后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使用,视为礼佛珍品,献酥油花遂成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和工艺技巧都不断发生着变化。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据说这位诞生于宗喀巴大师--塔尔寺所在地的大师--曾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明灯鲜花之间千千万万颗珍珠闪闪发光,无比辉煌壮观。他醒后组织僧众用酥油雕塑再现梦境,于十五日夜供奉于佛前。所以在50年代以前,酥油花在展出后的当夜天亮之前必须全部焚烧完,以示昙花一现的结束。每年春节前几个月,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 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 事等。每年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ref>[http://www.tibet.cn/cn/index/zqdt/202102/t20210227_6962333.html 探访青海塔尔寺:“百年梦境”酥油花开元宵夜  中国西藏网 2021年2月27日] </ref>
== 另有传说称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奉 制作工艺 ==[[塔尔寺]] 位 拉萨 青海省湟中县城所在的鲁沙尔镇南面 大昭寺,吐蕃人民用酥油做成 供献于佛前 山中 以示崇敬之心 距西宁25公里 后各藏传 是西北地区 佛教 活动的中心。该 院相继使用 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十万 珍品 身慈氏洲",简称"衮本",汉语称"塔尔寺"。寺的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达1000亩,不但是我国六大寺院之一 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名。 酥油 花遂成为正月祈愿大法会 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出 重要内容 黄白色油脂 在发展过程中 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洁 可塑性极强。 酥油花 是藏民族独有 艺术,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 方式、 型精妙,丽彩柔嫩, 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充满吉祥喜庆的视效。藏族同胞深信,凡诚心欢喜以酥油花供养诸佛菩萨和护法者,可息灾增益,必得安乐 内容题材和工艺技巧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1409年 == 工艺简介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 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 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程序。 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 里设两个专门 制作 了大型立体 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花院相互竞争。每院有艺僧二十 物群像的 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上、下两个花院分别有总监(称"掌尺")主持,决定当年 酥油花 供奉于佛前 的题材、构图、制作分工等事项 此后, 酥油花 艺术继承藏 入宗喀巴大 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 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 诞生地塔尔寺 环境里精心制作。由于两个花院在题材和制作工艺上互相保密、封锁消息,长期以来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流派 他们 此相沿 竞争中发展,每年都以新的面貌,新的技艺展示各自的 据说这位诞生于宗喀巴大师-- 现在 塔尔寺 所在地 酥油花制作技艺 大师--曾梦见荆棘变为明灯 主要传承人有扎西尼玛、罗藏龙珠、尕藏加措、加阳谢热、智华若子等。酥油花制作周期长 工序复 草化为鲜花 明灯鲜花 从准备工作(藏历十月)到正式展出(正月十五)历时三个月 间千千万万颗珍珠闪闪发 久。为了使酥油 滑细腻 无比辉煌壮观 便于操作,先要把酥油浸入冰水反复搓洗、揉合、去杂质、增韧性,揉搓成膏状备用 他醒后组织僧众用酥 塑造之前 再现梦境 艺僧先要沐浴发愿 于十五日夜供奉于佛前 进行宗教仪式 所以在50年代以前 仪式毕 掌尺喇嘛和其他艺僧一起选议 酥油花 在展出 的题材,然后设计腹稿,精心构思、策划、布局之 ,便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建筑 当夜天亮之前必须全部焚烧完 师傅带领各自的徒弟 在气温零度 示昙花一现 结束 阴凉房间开始分头工作
== 制作过程 ==首先是根据所拟定的题材内容精心绑扎基本骨架,用软革束、麻绳、竹杆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塑造形态,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 春节前几个月, 拆下来的陈旧 酥油花 艺人便将纯净 掺和上麦草灰,用棒捣砸成较硬而具有弹性的黑色塑造油泥,用这种黑色油泥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体,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基本形体做好后,须经掌尺喇嘛对形体姿态、尺寸大小、相互整体结构比例进行修改、审定后才算定型。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 酥油 各色 石质 矿物 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敷面描眉,塑花点蕊,一些特别之处还要进行饰金描银、点缀晕 。最后将塑造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体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即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高低低,件件悬空 ,塑 出大小各异的 型,大到数米亭台楼阁、菩萨金刚,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成为布局完整的立体画面,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制作完 各种 的酥油花画面要向前呈20度左右的斜度,一是便于观者稍抬头即可观全景,二是怕酥油花自上而下融化,上面的融液弄花下面的造型。一般而言,制好的酥油花,因受气温的影响,每隔一两年就要重塑一次。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因此,每位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废。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年复一年,阴暗的花房里,喇嘛艺僧们寒冷的手指尖汩汩流淌着属于春天和梦想的温暖色彩,在他们的心中,酥油花是会说话的花儿,讲述着尘世的渴望和藏传佛世界的五彩缤纷,讲述着美丽,讲述着向往。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神 祖师、文臣武将 人物 飞禽走兽 、花 鸟鱼虫 山林 树木、 飞禽 花卉盆景 走兽 楼台亭阁等组成各种故事情节,繁简得心应手,大布局的散点透视,局部的焦点透视 又巧妙地利用三度空间 还组 立体感,形 完整的立体画面。由于不受时空限制,酥油花彩塑尤其擅长以大场面来表现复杂情节,继承佛 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可将几十个 故事 情节在一个画面上以连环画的形式纵横交错穿插进行,看上去繁而不乱 人间天上 浑然一体,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 活及神话 等。每 》。80 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 代制做 元宵 大型 酥油花 灯节 名作《文成公主》 主要以近三百个 们做花 物和长安、日月山、江河源 [[拉萨]]等地理背景构成,其中协调地配饰着奇 异草 祈求吉祥平安 汉藏民族和睦友好的历史场面得以逼真再现 几百年来从未中止 非常壮观
== 折叠编辑本段制作工艺传承意义 == 酥油花这一宣扬佛法的纯宗教艺术,目前在 塔尔寺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城所 已逐渐演变为节日艺术展品,宗教意味相对削弱,掺入了许多民间艺术的成份。酥油花的内容题材正 逐步通俗化,甚至将天安门也塑造出来。以前 鲁沙尔镇南面 单塑手法也己逐步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相结合、单塑和组塑相结合、花架和盆塑相衬托 莲花山 多种形式,引起越来越多 外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但同时 距西宁25公里 酥油花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1958年宗教改革后 是西北地 教活动 的中心 停止,僧人被遣送出寺。至20世纪80年代恢复酥油花制作时,大部分著名艺僧已相继去世 该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酥油花作品极易变形 意为"十万佛身慈氏洲" 无法长期保存 简称"衮 这使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不容易得到固定的范 " 汉语称"塔尔寺"。寺 应进一步加大对酥油花制作技艺 规模宏伟 保护力度 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 使这一富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长久存留于世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占地达1000亩,不但是我 该遗产经 六大寺 批准列入第 ,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f>[http://www.cnbzrc.com/news/info/6213  塔尔寺酥油花:绽放在雪域严冬的花,人才.中国 2016年2月28日] </ref>
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出的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洁,可塑性极强。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精妙,丽彩柔嫩,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充满吉祥喜庆的视效。藏族同胞深信,凡诚心欢喜以酥油花供养诸佛菩萨和护法者,可息灾增益,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折叠工艺简介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程序。寺里设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花院相互竞争。每院有艺僧二十人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上、下两个花院分别有总监(称"掌尺")主持,决定当年酥油花的题材、构图、制作分工等事项。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师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里精心制作。
 
由于两个花院在题材和制作工艺上互相保密、封锁消息,长期以来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流派,他们在竞争中发展,每年都以新的面貌,新的技艺展示各自的成果。现在塔尔寺酥油花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扎西尼玛、罗藏龙珠、尕藏加措、加阳谢热、智华若子等。
 
酥油花制作周期长,工序复杂,从准备工作(藏历十月)到正式展出(正月十五)历时三个月之久。为了使酥油光滑细腻,便于操作,先要把酥油浸入冰水反复搓洗、揉合、去杂质、增韧性,揉搓成膏状备用。塑造之前油塑艺僧先要沐浴发愿,进行宗教仪式。仪式毕,掌尺喇嘛和其他艺僧一起选议酥油花的题材,然后设计腹稿,精心构思、策划、布局之后,便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的师傅带领各自的徒弟,在气温零度以下的阴凉房间开始分头工作。
 
折叠制作过程
首先是根据所拟定的题材内容精心绑扎基本骨架,用软革束、麻绳、竹杆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塑造形态,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麦草灰,用棒捣砸成较硬而具有弹性的黑色塑造油泥,用这种黑色油泥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体,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基本形体做好后,须经掌尺喇嘛对形体姿态、尺寸大小、相互整体结构比例进行修改、审定后才算定型。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敷面描眉,塑花点蕊,一些特别之处还要进行饰金描银、点缀晕染。最后将塑造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体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即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高低低,件件悬空,塑出大小各异的造型,大到数米亭台楼阁、菩萨金刚,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成为布局完整的立体画面,情态逼真,栩栩如生。
 
制作完成的酥油花画面要向前呈20度左右的斜度,一是便于观者稍抬头即可观全景,二是怕酥油花自上而下融化,上面的融液弄花下面的造型。一般而言,制好的酥油花,因受气温的影响,每隔一两年就要重塑一次。
 
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因此,每位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废。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年复一年,阴暗的花房里,喇嘛艺僧们寒冷的手指尖汩汩流淌着属于春天和梦想的温暖色彩,在他们的心中,酥油花是会说话的花儿,讲述着尘世的渴望和藏传佛世界的五彩缤纷,讲述着美丽,讲述着向往。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神佛祖师、文臣武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楼台亭阁等组成各种故事情节,繁简得心应手,大布局的散点透视,局部的焦点透视,又巧妙地利用三度空间的立体感,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
 
由于不受时空限制,酥油花彩塑尤其擅长以大场面来表现复杂情节,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可将几十个故事情节在一个画面上以连环画的形式纵横交错穿插进行,看上去繁而不乱、浑然一体,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生平故事》。80年代制做的大型酥油花名作《文成公主》,主要以近三百个人物和长安、日月山、江河源、拉萨等地理背景构成,其中协调地配饰着奇花异草,汉藏民族和睦友好的历史场面得以逼真再现,非常壮观。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意义
酥油花这一宣扬佛法的纯宗教艺术,目前在塔尔寺已逐渐演变为节日艺术展品,宗教意味相对削弱,掺入了许多民间艺术的成份。酥油花的内容题材正在逐步通俗化,甚至将天安门也塑造出来。以前的单塑手法也己逐步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相结合、单塑和组塑相结合、花架和盆塑相衬托的多种形式,引起越来越多中外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但同时,酥油花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1958年宗教改革后,藏区宗教活动停止,僧人被遣送出寺。至20世纪80年代恢复酥油花制作时,大部分著名艺僧已相继去世。酥油花作品极易变形,无法长期保存,这使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不容易得到固定的范本,应进一步加大对酥油花制作技艺的保护力度,使这一富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长久存留于世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www.xxxx.html 文章标题,网站名称 日期] </ref>
== 相关视频 ==
麻黑普洱茶 易武麻黑古茶园不是很多茶友都去过!
6,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