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銘

增加 151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知名作品=:「太極系列」、「人間系列」
}}
'''朱銘'''(1938年-),本名'''朱川泰''',出生於日治臺灣時期-新竹州苗栗郡 [ 通霄 ]] 莊。為一名現代藝術雕塑家。1953-1957年從 [[ 李金川 ]] 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並於1968-1976年向台灣雕塑界大師 [[ 楊英風 ]] 學習,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moderne art)雕塑的精神,並且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12月在他 [[ 巴黎梵登廣場 ]] 盛大展出其著名的 [[ 太極 ]] 系列,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 [[ 臺北縣金山鄉 ]] (今 [[ 新北市金山區 ]] )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 [[ 朱銘美術館 ]] 」,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且其作品廣泛而深切地感動了國人,已漸受西方社會矚目。曾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獲頒國家文藝獎章。朱銘現時持續於台灣工作,並在2007年成為第二個榮獲 [[ 福岡亞洲文華奬 ]] 的台灣藝術家。
== 1938-1967 成長階段與傳統工藝訓練時期 ==
1938年朱銘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莊,父親朱李記,母親為王愛。本名為朱川泰,為家中么子 ,由於出生時父母親的歲數相加為92歲,故童年時小名「九二」。
15歲時跟隨鎮上媽祖廟( [[ 慈惠宮 ]] )的雕刻師 [[ 李金川 ]] 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雕刻生涯。在傳統工藝學習階段時, [[ 李金川 ]] 曾說過:要把東西刻好,一定要懂得畫草圖,不要只是照著別人的圖或樣式來刻,否則「雕刻師不會畫圖,就像建築師會造屋卻不會畫設計圖一樣。」於是學徒生涯中,朱銘白天雕刻晚上學畫。成名後朱銘不忘少年時期的這一位恩師,日後每當有媒體採訪他的藝術啟蒙及成功之路,朱銘總會提到,是 [[ 李金川 ]] 師傅為他打下好基礎。
朱銘先後在南莊、基隆、通霄等地擔任雕刻師傅,逐漸累積了雕刻的歷練。1961年朱銘迎娶同鎮女孩 [[ 陳富美 ]] 為妻,為愛侶雕塑的「玩沙的女孩」,為其日後知名作品之一。此時期的朱銘,除了雕刻工藝品的事業外,更有心尋找一條通往藝術創作的道路。因此期間朱銘開始嘗試以藝術類作品參加競賽,1966年作品〈相悅〉曾獲選台灣省第21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優選獎,隔年〈久別〉更獲台灣省第22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第3名。
== 1968-1979 拜於楊英風門下之藝術學習時期 ==
30歲時,朱銘為敲開藝術的大門,毅然決定拜入 [[ 楊英風 ]] 老師門下,正式踏入藝術創作領域,而進入人生的轉捩點。 [[ 楊英風 ]] 重精神、重靈性的創作理念,深深地影響朱銘,楊氏教導朱銘「丟」的儉樸道理,丟去手上已臻精湛熟練的技法和留在腦海中的形式:拋開形式,擺脫寫實,保留神韻。 [[ 楊英風 ]] 說:「我不時向他比較東西美學不同之處,強調東方美學的特質,還有技巧上的反璞歸真」,這讓朱銘掌握了藝術美學的觀念。他說「我想這是我教給他最好的一課;認識了自己,肯定了自己」,在楊英風門下八年,朱銘逐步掌握了藝術生命的本質。
1976年3月在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的首次個展,朱銘一鳴驚人,其創作的〈同心協力〉等充滿鄉土形象的作品,廣受台灣文化界重視及討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連五天以專文介紹,日後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更奠定他在藝壇的地位。這年朱銘更獲獎無數,5月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第十七屆文藝獎章,以表彰其在雕塑領域的傑出表現。緊接著9月再以「從事木刻研究極具創意」之由獲得第14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榮銜。12月以〈同心協力〉、〈文聖〉、〈偉人〉、〈正義〉等木刻22件得到第2屆國家文藝獎的肯定。該年成為奠下朱銘邁入藝術殿堂的堅穩基石。
而後他又逐步發展出眾人所知的「太極系列」(當時以「功夫」命名之)。這一新的創作嘗試,源自於 [[ 楊英風 ]] 的建議其學習太極拳,一方面可以健身,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想啟發朱銘更進一步探索文化的精奧,來深化成熟朱銘自身的藝術層次。更由此學習太極的過程,讓朱銘體悟簡化了「形」,更得以增加「精神」的內涵。如此一來,朱銘作品有了精神性的面貌與內涵,更獨創出個人的雕塑風格。
1977年,朱銘首次赴國外展出,地點是 [[ 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 ]] ,展出28件木雕的「太極」系列作品。此次展出贏得當地藝壇的高度評價。朝日新聞與產經新聞均已鮮有的篇幅報導來刊登朱銘作品的照片和簡介。 [[ 日本國立京都美術館 ]] 館長 [[ 河北倫 ]] 明更言:「朱銘是有重量感的,這點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朱銘是有動感的,這也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但是日本雕刻家中卻沒有人像朱銘一樣兼具兩種特性。」
== 1980-1998 挑戰世界藝壇,確立自我風格之時期 ==
「人間系列」則反映了朱銘對俗世人間形色人物的透觀和呈現,他說:「我為什麼要刻『人間』呢?我認為須刻一些生活的東西……『人間』比較生活化,製作態度也比較接近現代雕刻的理念—隨興而自由。」從彩繪木雕開始,朱銘的人間創作,一再一再地自我蛻變,媒材上不僅止於木質材料,陶土、海綿、青銅、不鏽鋼等等,盡為他所用,皆能均信手拈來。
其藝術足跡遍及台灣、新加坡、香港、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國際展出的成績豐碩。展覽之外,朱銘大型的戶外雕塑品,也陸續被裝置在國內外的公共空間,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是1989年朱銘在華裔建築大師 [[ 貝聿銘 ]] 的邀請下,為香港的中國銀行大樓新建物設置雕塑作品;為配合大樓的高聳氣勢,朱銘創作了一對太極系列作品〈又稱:和諧共處〉,其粗獷質樸的青銅質感,與大樓鋼鐵玻璃的冷冽光滑質感形成對比。
== 1999-迄今 藝術即修行之道 ==
== 參見 ==
* [[ 朱銘美術館]]* [[ 通霄慈惠宮]](市中心媽祖廟) 早期與師父 [[ 李金川 ]] 共同作品
== 參考資料 ==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27。
# 《臺灣省第22屆全省美術展覽會畫刊》,民國56年。
# [[ 楊英風 ]] ,〈斧痕永在〉,《朱銘木雕專輯1》(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7),頁1。# [[ 俞大綱 ]] ,〈朱銘的木刻藝術〉,《雄獅美術》,61,1976.03,頁63-73。# [[ 蔣勳 ]] ,〈優秀的木雕工作者--朱銘〉,《藝術手記》(台北:雄獅,1979),頁10-11+47-57; [[ 丁大 ]] ,〈從孤寂中走出──向我的師傅朱銘致敬〉,《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0;也行(漢寶德),〈斧鑿神韻〉,《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1;奚淞,〈朱銘和他的木雕〉,《朱銘木雕專集1》(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7); [[ 王醒之 ]] ,〈期待一個藝術家的成長〉,《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3。# [[ 劉蒼芝 ]] ,〈這一刀〉,《朱銘木雕專輯1》,頁2。# [[ 楊孟瑜 ]] ,《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151。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168。
# 鄭惠美,〈生命的無悔在於當下的擁抱--來自民間走向現代的朱銘〉,《現代美術》,59,1995.04。
# 朱銘,〈圓夢〉,《朱銘美術館開館紀念冊》(台北:朱銘美術館文教基金會,1999)。
# [[ 蕭瓊瑞 ]] ,〈劈剝太極--朱銘的現代雕塑〉,《臺灣美術》,63,2006.01,頁78-93。
# 朱銘,〈刻劃人間的刀與鋸〉,《印刻文學生活誌》,26,2005.10,頁131-132。
# [[ 符心宜 ]] ,〈修行者--雕刻人間藝術家 朱銘〉,《逍遙》,2007.9,頁42-43。# [[ 潘煊 ]] ,《種活藝術的種子:朱銘美學觀》(台北:天下遠見,1999)。# [[ 曾百村]]. 〈「別盲目模仿」朱銘勉學子創新〉. 《中國時報》. 2013-01-06 [2013-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中文(台灣)‎)
1,8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