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庸

移除 4,50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oteTA|1=于品海}}{{otheruses|other=世界銀行行長|金墉}}{{Infobox_Person| honorific_prefix = [[博士|Dr]] [[尊敬的#香港|the Honourable]]|name = Jin Yong<br>金庸|birth_name= 查良鏞|other_names = |occupation= [[作家]]| period =|image name = Jin Yong, July 2007.jpg|image size= 200px|English_names = Louis Cha Leung-Yung|nationality = {{CNHK}}|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 and age|1924|3|10}}|place of birth = {{ROC-1912}}[[浙江省 (中華民國)|浙江省]][[海宁县 (明朝)|海宁县]]|work = 1939年《献给投考初中者》<br />1955年《[[書劍恩仇錄]]》<br />1957年《[[射鵰英雄傳]]》<br />1959年《[[神鵰俠侶]]》<br />1961年《[[倚天屠龍記]]》<br />1963年《[[天龍八部 (小说)|天龍八部]]》<br />1965年《[[侠客行]]》<br />1967年《[[笑傲江湖]]》<br />1969年《[[鹿鼎記]]》|spouse ={{marriage|杜治芬|1948年|1953年}}<br />{{marriage|朱玫|1956年5月1日|1976年}}<br>{{marriage|林樂怡|1976}}|past = 《[[明报]]》主编兼社长<br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br />[[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br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br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譽院长<br />[[吉林大学]]名誉教授|relatives = 儿子:查传侠、查传倜 <br />女兒:查传詩、查传訥 <br />同族兄弟:查良铮、查良钊、查良鉴|educate=袁花龙山学堂<br />嘉兴中学<br />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br />联合中学高中部<br />浙江衢州中学<br />[[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肄業)<br />[[苏州大学|蘇州東吳大學]]<br />[[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br>[[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博士|award = 1981年 [[OBE]]<br />1986年 [[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br />1994年 [[牛津大学]]荣誉院士<br />1996年 [[剑桥大学]]荣誉院士<br />1996年 [[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br />2000年 [[大紫荆勋章]]<br />2005年 [[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br />2007年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website= }}
'''金庸'''{{大紫荊}}({{lang-en|Louis Cha Leung-yung}}{{NoteTag|[[查姓]][[普通話]]讀「渣」;[[通用拼音]]:Jhā;[[威妥瑪拼音]]:Cha1;[[漢語拼音]]:Zhā}},{{bd|1924年|3月10日|catIdx=J金}}<ref>{{cite web|url=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11004368-260404|title=金庸90大壽 面對90後世代仍是經典|work=中时电子报|date=2014-03-11}}</ref>),本名'''查良鏞''',[[浙江省 (中華民國)|浙江]][[海宁县 (明朝)|海寧]]人,祖籍[[安徽]]婺源县浙源乡。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 (小說)|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ref>{{cite web|url=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12270026-1.aspx|title=金庸徐志摩瓊瑤 原是一家親|work=中央通訊社|date=2013-12-27}}</ref>。
[[File:金庸.jpg|缩略图|右]]
 
== 生平 ==
=== 求学 ===
[[File:Sculpture of Jin Yong.JPG|缩略图|右|浙江[[桃花岛]]上的金庸铜像,两旁的楹联为著名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File:SCU The-Book-and-the-Sword 19970225.jpg|缩略图|右|1997年2月25日,金庸送給東吳大學的《書劍恩仇錄》]][[File:The Eagle-shooting Heroes Decorative screen 2017.jpg|缩略图|由金庸借出、由友人贈送的《射鵰英雄傳》小說人物屏風,旁邊掛有「飛雪連天」親筆對聯(1980年代)]]
金庸出自浙江[[海宁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宁县 (明朝)|海寧縣]][[袁花鎮]],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ref>洪水铿 等著 《海宁查氏家族文化研究》 ISBN 7308049655 </ref>,出生於1924年3月10日,農曆甲子年二月初六,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6年入[[嘉興]]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到[[余杭]]、[[临安区|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於[[杭州高中|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ref name=jyz>傅国涌. 金庸传.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ref>。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ref>[http://www.ruiwen.com/news/3228.htm 金庸的招数]</ref>。1941年因在壁报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长[[張印通]]介绍他轉學去了[[衢州]]<ref name=zt>[http://www.taiwan-zhejiang.com/pages/megazine-011/37.html 金庸与嘉兴的深厚渊源—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30011439/http://www.taiwan-zhejiang.com/pages/megazine-011/37.html |date=2009-08-30 }}</ref>。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中国国民党|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1945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 (苏州)|東吳大学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ref>[http://www.rxgl.net/zt/jyzt/wen/02.htm 金庸生平大事年表]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30032549/http://www.rxgl.net/zt/jyzt/wen/02.htm |date=2009-08-30 }}</ref>,1948年畢業。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取得歷史[[碩士]]、[[博士]]學位。<ref>[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6-01/04/content_4007035.htm 金庸:81岁骑着单车穿行在剑桥大学小路上]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21215843/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6-01/04/content_4007035.htm |date=2010-09-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6年01月04日 </ref> 2009年開始,註冊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課程,網上曾一度流傳其2013年畢業的畢業證書照片,但學校官方已確認該證書僅僅是“學校管理部門按博士生入學年月,依慣例預先普遍準備的,不可視為正式文書,‘查先生已獲北大博士學位的說法沒有根據’”。<ref>[http://hk.crntt.com/doc/1025/7/0/3/102570319.html?coluid=6&kindid=26&docid=102570319 金庸已獲北大博士學位? 校方:說法無根據]</ref> 因此確定金庸有在[[北京大學]]求學,而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論文檢索所得,並沒有找到金庸的博士論文,是以其未有取得北大博士學位之可能性較高。
{{Reflist|2}}
== 外部連結 =={{commonscat|Jin Yong}}*宋偉杰:〈[http://www.zwwhgx.com/content.asp?id=2706 民族國家.個人身份.歷史記憶——論金庸小說的胡漢恩仇]〉。*宋偉杰:〈[http://www.zwwhgx.com/content.asp?id=2702 金庸小說的成長主題與性别政治]〉。*宋伟杰:〈[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7715274# “包括在外”,排除在内,华语语系叙事策略——重绘金庸侠义地形图]〉。*孙立川:〈[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4429110 回归传统,革故鼎新──试论金庸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改造和发展]〉。*顾彬:〈[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1383531 “金庸”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危机]〉。* [http://student.tpyc.edu.hk/WebOPAC.exe?lan=all&encode=BIG5&idx=idxid1&rcn=AEfc&lact=HS&ffn=2008042313311529qmS%2eflg&pbr=all&mat=all&sidx=1&hpg=1&loc=all&type=te&act=FS&arg1=%aa%f7%b1e%b6%c7&arg2=&csc=t&pby=all&dbc=&arg1ex=&lang=0 《金庸傳》] ISBN 962-357-709-5 明報出版社出版* [http://www.jinyong.com/ 金庸網]* {{imdb name|0149222}}* {{hkmdb name|15279}}* {{Douban people|1019677}}* {{Mtime people|893249}} {{金庸作品}}{{大紫荊勳章}}{{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JIN金}} [[Category:海宁查氏]][[Category:武侠小说作家|J]][[Category: 國立政治大學校友|J]][[Category:东吴大学校友 (苏州)|J]][[Category: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校友|J]][[Category:香港作家|J]][[Category:香港報界人士]][[Category:浙江大學教授]][[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Category:香港大紫荊勳賢|C]][[Category:法國藝術及 文學 勳章持有人]][[Category:香港大學名譽博士]][[Category: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Category: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Category: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博士|J]][[Category:香港亿万富豪]][[Category:OBE勳銜|C]][[Category:20世纪作 ]][[Category:香港樹仁大學榮譽博士]]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