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
次編輯
變更
福柯
,無編輯摘要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米歇尔·福柯''' [1]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福柯流年'''==
195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从事哲学工作,在巴黎的心理学研究中心(Institut de Psychologie)获得心理学学位;
[[File:666571.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7512d528cca6d721.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yilinrenwen?is_hot=1 來自 新浪微博]]]
1952-1953年,旅行至瑞士,与宾斯瓦格(Binswager)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2018年,《性史》的第4卷出版.
===='''目录'''====
1'''人物生平'''
3'''个人成就'''
4'''个人作品'''
[[File:666572.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1.so.qhmsg.com/bdr/300_115_/t016805c2f2897c0266.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jmwenhua?topnav=1&wvr=6&topsug=1&is_hot=1 來自界面 ]]] =='''人物生平'''====
'''米歇尔·福柯'''——————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哲学博士]],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可能与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开始成绩中上,当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这段时间,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触。
1950年 ''' 福柯 ''' 通过毕业考试,他在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Daniel Defert)。后来只要他在法国就一直与[[德菲]](Daniel Defert)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早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 [[《梦与存在》]] 。书成之后,福柯应[[雅克琳娜]]之请为法文本做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之前草就一篇长度超过正文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光彩夺目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罕见的序言长过正文的译作由[[德克雷·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丛书。同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
1955年8月,在 [[ 著名神话学家 ]][[ 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 [[ 乌普萨拉大学 ]] 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兼任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因此,教学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3年时间里,福柯开始动手撰写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大批16世纪以来的医学史档案、书信和各种善本图书,也得益于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不断督促和帮助,当福柯离开瑞典时 [[ 《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 已经基本完成。
1958年,由于感到教学和工作负担过重 对 ,福柯提出辞职,并于6月间回到巴黎。两个月后,还是在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帮助下,同时也因为福柯在瑞典期间表现的出色组织能力,他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设在华沙大学内的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福柯到达波兰,不过他并没有在那儿待太久,原因倒也富于戏剧性:他中了波兰情报机关的美男计。福柯从很早时候起就是 [[ 同性恋 ]] ,对此他倒不加掩饰,就个人生活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够得上"风流"的美名。然而50年代正是东西方冷战正酣之时,两方都在挖空心思的相互刺探。恰恰在1959年,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福柯,便一面让他代行参赞职务,一面行文报请正式任命。所以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风流成性的年轻 [[ 哲学家 ]] 合当中计。
离开波兰后, ''' 福柯 ''' 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是目的地是 [[ 汉堡 ]] ,仍然是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 [[ 德国 ]] 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样令人咋舌的大书:全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自17世纪以来 [[ 疯癫 ]] 和 [[ 精神病 ]] 观念的流变,详尽梳理了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体现的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申请国家博士学位的应该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福柯因此决定翻译 [[ 康德 ]] 的《实用人类学》并以一篇导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导言从来没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们发现,他后来成熟并反映于 [[ 《词与物》 ]] 、 [[ 《知识考古学》 ]] 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其实已经形成。
应福柯之请,他以前在 [[ 亨利四世 ]] 中学的哲学老师,时任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校长的 [[ 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作副论文的"研究导师",并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为 [[ 巴黎大学 ]] 哲学系主任的 [[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康吉莱姆、乔治·冈奎莱姆)担任他的主论文导师。后者对 [[ 《疯癫史》 ]] 赞誉有加,并为他写了如下评语"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鉴于福柯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 [[ 精神病 ]] 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现代人提供的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 [[ 阿莉阿德尼线团 ]] ,他的论文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它的严谨,虽然读起来不那么轻松,但却不失睿智之作……因此,我深信福柯先生的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961年5月20日,福柯顺利通过答辩,获得 [[ 文学博士 ]] 学位。这篇论文也被评为当年哲学学科的最优秀论文,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铜牌。
还在 ''' 福柯 '''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以前,法国 [[ 克莱蒙费朗大学 ]] 哲学系新任系主任 [[ 维也曼 ]] 在读完 [[ 《疯癫史》 ]] 手稿后,即致函尚远在 [[ 汉堡 ]] 的作者,希望延聘他为教授。 [[ 福柯 ]] 欣然接受,并于1960年10月就任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升任福柯为哲学系正教授。在整个60年代,福柯的知名度随着他著作和评论文章的发表而急剧上升:1963年 [[ 《雷蒙·鲁塞尔》 ]] 和 [[ 《临床医学的诞生》 ]] ,1964年 [[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 ]] 以及1966年引起极大反响的 [[ 《词与物》 ]] 。
19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国教育行政当局反思旧大学制度的缺陷,并开始策划改革之法。作为实验,1968年10月间,新任 [[ 教育部长 ]][[ 艾德加·富尔 ]] 决定在巴黎市郊的万森森林兴建一座新大学,它将拥有充分的自由来实验各种有关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想法。福柯被任命为新学校的哲学系主任。但是,万森很快就陷入无休止的学生罢课、与警察的临街对峙乃至火爆冲突中,福柯的哲学系也在极左派的吵嚷声中成为动乱根源。在万森两年,是使福柯感到筋疲力尽的两年。
1970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讲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 [[ 走上了法兰西学院高高的讲坛 ]] ,正式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进入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 [[ 学术地位的颠峰]]:这是 [[ 法国大学机构的"圣殿中的圣殿]]"。
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里, ''' 福柯 ''' 赞扬了从不同角度影响其思想的三个人: [[ 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 [[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和 [[ 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福柯对他们表示了诚挚的敬意。
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 [[ 西班牙 ]] 抗议 [[ 独裁者佛朗哥 ]] 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了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的全部主题-- [[ 《规训与惩罚》 ]] 。
福柯的最后一部著作 [[ 《性史》 ]] 的第一卷 [[ 《求知意志》 ]] 在1976年12月出版,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探究性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的观念史寄予厚望,并以务求完美的态度加以雕琢,大纲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终文本与最初计划相差甚大。这又是一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 [[ 《求知意志》 ]] 、 [[ 《快感的享用》 ]] 、 [[ 《自我的呵护》 ]] 、 [[ 《肉欲的告赎》 ]] 。可惜的是,作者永远也看不到它出齐了, 福柯后来在美国的 [[ 水牛城大学 ]] 和后来的 [[ 加州大学 ]] 伯克利分校待了很久。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 [[ 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 ]] 病逝,终年58岁。[[File:666570.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ac1a7acd8f129140.jpg 原图链接] [http://sh.qihoo.com/pc/921af1114468570e2?cota=1 來自 快资讯]]]
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 [[ 《词与物》 ]] 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对 ''' 福柯 ''' 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 ''' 福柯 ''' 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 。 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File:666568.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0f06e26da7b0a29c.jpg 疯癫文明原图链接] [http://culture.ifeng.com/a/20160926/50024553_0.shtml 來自 凤凰网]]]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 [[ 精神病 ]] 。
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 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流淌于所有人文学科中语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语言学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型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
这本书"妙语连珠,深奥晦涩,充满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足的学术论着,甫经出版即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书:第一版由 [[ 法国最著名 ]] 的 [[ 伽利玛出版社 ]] 于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册,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册,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据说到80年代为止, [[ 《词与物》 ]] 仅在法国就印刷了 [[ 逾10万册 ]] 。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同样戏剧,评论意见几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称颂,就是愤然声讨,两造的领军人物也个个了得:被誉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大哲学家萨特声称这本书"要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所能修筑的抵御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道堤坝",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杂志也连续发表批驳文章;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识分子们同似乎该不共戴天的共产党人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里:虽然进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对这一点上,两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这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 [[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拍案而起,他于1967年发表长文痛斥"萨特一伙"对《词与物》的指责,并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福柯所开创的是一条崭新的思想系谱之路,这恰恰又是固守" [[ 人本主义]]"或" [[ 人道主义]]"的萨特等所不愿意看到并乐意加以铲除的 。 不管怎样,[[《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巨大声望。不久,福柯又一次离开了法国,前往[[突尼斯大学]]就任[[哲学教授]]。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这是一个"革命"的口号和行动时期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时期,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福柯投身于其中,发挥了相当的影响。此后,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现于法国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和请愿书中。 '''知识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出版于1969年,这是福柯对方法论的讨论,他写了这部书来回答别人对《词与物》的反应 。
福柯无意解释罪犯是怎么来的,或是为何会有犯罪的行为等等起源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等问题。他要强调某种机制存在于那边,原本只是要将一群扰乱社会秩序者关起来,然这件单纯事情开始被关注,研究为何这群人这么不同,观察颅骨大小、小时候是否被虐待,开始产生心理学、人口学、犯罪学这些学问,为"罪犯"这个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时加以主体化罪犯,试图让人正视强调这命题。再从这套认识,于监狱中透过反覆操练、检查审核、再操练,不只是要矫正犯人,并要犯人认清自己是个罪犯,是拥有偏差行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矫正自己,监狱、警察都是在"帮助"你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套机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不只告诉罪犯你必须做什么,还会要求时时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并且如何为自己的这个罪犯身份,忏悔和自我审查。
去世三十四年后,福柯代表作终于出齐
英国[[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教授、[[福柯专家]]和[[ 《 性史 福柯最后十年 》 意在通过考察希腊以降 ]](Foucault's Last Decade)一书 的 性来探讨权力机制。第一卷 作者[[斯图尔特·埃尔登]](StuartElden)告诉[[ 《 认知的意志 卫报 》 于1976年问世 ]] ,此卷 封底同时宣告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古代的阿佛洛狄西亚观念--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享乐观--怎样被基督教的肉欲观所取代。反过来说 , 《 它也是我们现代 性 史》凡六卷,后五卷依次 观念的先导。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讨论了保持童贞和成婚。这是教父尤 为 《肉体与身 关切的两个关键主 体 》《儿童的十字军东征》《女人、母亲 --僧侣 和 癔病患 已婚 者 》《反常者》和《人口与 。它用一 种 族》,但他此后不断修改,重写,并投入对希腊罗马 建立在 文 学 本分析基础上 的 研读,终将原计划 极其简朴 的 六卷本改为四卷本 风格写成 , 即《认知 没有他某些作品特有 的 意志》《快感的享用》《关注自我》和《肉体的告解》 华丽修辞 。"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从1971年1月开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为止,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一周一次的 教 学课 程。当时的讲稿和录音皆有留存,且正陆续出版中。福柯在1983年曾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以英文做了六场讲课,也以[[福柯说真话]](FEARLESS SPEECH)的书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