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萊納·魏斯

增加 2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萊納·魏斯]]從 1970 年代開始研究如何開發[[重力波]]的觀測設備,一直到 1990 年,[[美國]][[國家基金會]]批准了 [[LIGO]] 計畫的基礎科學投資案,計畫才正式展開。發起人是[[萊納·魏斯]]、[[基普·索恩]]、[[朗納·德瑞福]](Ronald Drever,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已退休且在今年 3 月 7 日病逝),[[巴里·巴利許]]則是 [[LIGO]] 主任,在他的帶領下,[[LIGO]] 建成一台可以持續演進的探測器,任何零件都可以容易地進行改良,[[LIGO]] 最後在 1999 年竣工。
* 然而[[重力波]]的觀測並非一帆風順,2002 年開始實際探測,一直到 2010 年都完全沒有成果。又再過了 5 年,[[LIGO]] 經過改良升級成先進 [[LIGO]]([[aLIGO]]),於 2015 年才再次開始觀察計畫。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LIGO]] 科學團隊與[[處女座]](Virgo)[[干涉儀]]團隊終於宣布,人類第一次探測到[[重力波]]了,該次的[[重力波]]源自於分別為 29 及 36 倍太陽質量的兩個大[[黑洞]]併合起來的現象,此次現象被命名為 GW150914,而之後還繼續觀測到合計四次的重力波,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許多論點,[[愛因斯坦]]的預測是對的!
* [[LIGO]] 還會繼續再改良下去,越來越靈敏
=='''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
* 2016 年2 月11 日 [[ 美國 ]][[ 雷射干涉 ]][[ 重力波 ]] 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在記者會上,宣 佈LIGO 佈[[LIGO]] 團隊和Virgo(義大利和法國在Pisa 地區建造的3 公里臂長重力波天文台)團隊 以LIGO 以[[LIGO]] 兩個相距3000 公里、臂長4公里的 [[ 重力波 ]][[ 干涉儀 ]] 探測到距離我們約13 億光年的兩個大約為30 [[ 太陽 ]] 質量 [[ 黑洞 ]] 的互繞及合生所產生的 [[ 重力波 ]] 。這次的合生是在2015 年9 月14 日探測到的,信號持續的時間為0.2 秒。合生時最大的 [[ 重力波 ]] 亮度大於可觀測到宇宙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合。因其合生時的距離,最大的重力波應變達到探測器時的應變為10-21,對4 公里臂長的長度變化為4 am(attometer,atto 為10-18 之義),約為鋁原子核的千分之一 <ref>[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7/11/2017_30.html 2017諾貝爾物理獎——無遠弗屆、鉅細靡遺 全方位的重力波探測]</ref>
*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一半授與[[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另一半平分授與[[基普・索恩]](Kip S. Thorne)以及 [[巴里·巴利許](Barry C. Barish),以表彰他們預測[[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時空漣漪]],[[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及建立其探測器——位於美國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及位於[[歐洲]]的[[處女座]][[干涉儀]](VIRGO Interferometer)——的貢獻<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ref>[https://technews.tw/2017/10/04/2017-nobel-prize-of-physics-gives-to-scientists-researched-gravity-wave/ 2017 諾貝爾物理獎頒獎,得主是對發現重力波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17/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7]</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