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增加 7 位元組, 5 年前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p><p style="text-indent:2em;"> ''' 老鼠学习动机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通过他的试验他发现老鼠不仅由“事先”的刺激激发拨动开关,而且也由“事后”的刺激拨动开关。他发现动物的行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刺激—反应”,动物的行动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事后的磁疗奖赏。斯金纳将这个行为称为“条件性刺激”,他不用“学习”这个词,因为他认为学习这个词含有动物有意图地做一件事的含义,而这个意图并没有在这个试验中反映出来,因此是不科学的。</p><p style="text-indent:2em;">'''战鸽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由于他的动物心理学试验非常成功,因此他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哈佛待了五年,继续他的独立研究。1936年他转到明尼亚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但在那里他没有继续他的工作。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开始使用火箭攻击英国,而盟军当时还没有类似的武器,因此斯金纳又开始了他的试验研究。他的研究(今天看来非常古怪)是一个绝对保密的军事研究。他打算训练鸽子,让它们用啄的动作来控制火箭的飞行。后来这个控制由雷达来指挥,没有用鸽子。</p> 
==操作条件性刺激简述==
<p style="text-indent:2em;">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这个概念来与传统的条件性刺激相区别。</p><p style="text-indent:2em;">最初由伊万·巴甫洛夫发现的传统的条件性刺激是对一个固定的刺激的反应。除一般的刺激(比如饲料)外同时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刺激(比如铃声),因此在条件性刺激成功地建立后只要铃声响就会有唾液流出。操作条件性刺激与此不同的是在这里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元素:行为后还有一个后果。尤其对试验动物好的后果的效果特别有效,比如奖励饲料。但不好的后果也可以训练出来,比如对猫或其它试验动物使用水枪进行惩罚。</p><p style="text-indent:2em;">也就是说,传统的条件性刺激只是基于已存在的反应上对它进行变化,而操作条件性反应则产生了新的行为模式。训马早就采纳了斯金纳系统化的行为研究所获得的技术了。</p><p style="text-indent:2em;">经典性条件作用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刺激 ⇒ 反应(即S—R)</p><p style="text-indent:2em;">操作性条件作用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操作⇒ 强化(即R—S)</p>
6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