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梨膏糖

增加 9 位元組, 3 年前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配方
雪梨或白鸭梨1000克,[[贝母]] 30克,百部50克,前胡30克,款冬花20克, [[ 仁30 仁]]30 克, 生甘草10克,制半夏30 克,冰糖500克,橘红粉30克,香檬粉30克。
*制作流程
1、煎液:将雪梨或白鸭梨洗净切碎,与7种中草药一起,投入搪瓷大药罐内,加入适量的水,用火煎煮,每隔20分钟将汁液取出一部分,再加水继续煎煮。这样,连续取汁液4次。
4、包装:出售的梨膏糖,一般按每片2排,每排6小块,两片24小块为一小包装。除外面包裹包装纸外,还需用无毒塑料薄膜封严。
如果在梨膏糖中加入 虫草、哈喇、 苦参、 [[ 白萝卜 ]] 等中草药,保健效果更佳。
[[File:TB2upEEXsjI8KJjSsppXXXbyVXa !!1941547259.png|缩略图|右[http://www.62a.net/m/tbimg/img/imgextra/i2/1941547259/TB2upEEXsjI8KJjSsppXXXbyVXa_%21%211941547259.pn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8%8A%E6%B5%B7%E6%A2%A8%E8%86%8F%E7%B3%96&mode=1&did=4&ie=utf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制作技巧'''==
上海滩熬制梨膏糖始于清朝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年),当时有一对姓朱的夫妻在上海老城隍庙前大殿旁开起了梨膏糖店,取名“朱品斋”。到清光绪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有一个商人在上海老城隍庙西首晴雪坊开设了一家梨膏糖店,店名为“永生堂”。清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零四年),又有人在上海城隍庙北豫园门口开设了一家叫“德甡堂”的梨膏糖店。它们都使用自己的牌子和商标,彼此竞争十分激烈。有的为了提高梨膏糖止咳功效,把川贝、桔梗、半夏等中草药磨成粉熬进梨膏糖里,制成了止咳梨膏糖;有的把砂仁、丁香、佛手等中草药磨成粉熬进梨膏糖里,制成了开胃梨膏糖。由于药材上等,加工精细,价廉物美,生意兴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民间艺人一曲“上海小热昏”把梨膏糖唱红整个上海摊,上海城隍庙梨膏糖名气也越来越响,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疗俱佳的休闲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一传统名特产的生产大力扶持。一九五六年,三家小铺子合并成一家,正式定名为“上海梨膏糖食品厂”。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