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

增加 5,43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系国办全日制三年制初级中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湾环路65号。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
'''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系国办全日制三年制初级中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湾环路65号。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680人;在职教职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2人。

学校始建于1956年7月,时称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班,为秦皇岛市教育局管辖,是我市建校较早的中学之一。两年后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初级中学。1970年2月,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1989年8月,按市政府要求,学校高中停止招生,再次成为初级中学,校名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1993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1996年7月,第十四中学和其他10所市直初中学校一起,下放海港区政府管辖。2003年9月,[[建筑面积]]为3589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以较大改善。2011年5月,归提寨片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学校迁至新建逸城学校中学部办学,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17年9月,坐落在秦皇半岛六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的十四中新校舍正式动工建设,拟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

学校系首批“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文体工作荣获省市区众多奖项,每年有多名教师参加马拉松、铁人三项、百公里毅行、海上游泳等活动,“铁人精神”深入人心,学生军训年年开展,海边拉练成为常态,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一批年轻教师在省市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中考]]成绩连年迈上新台阶,河北省杨葛莉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落户十四中。

==学校简介==

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系国办全日制三年制初级中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湾环路65号。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680人;在职教职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2人。

学校始建于1956年7月,时称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班,为秦皇岛市教育局管辖,是我市建校较早的[[中学]]之一。两年后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初级中学。1970年2月,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1989年8月,按市政府要求,学校高中停止招生,再次成为初级中学,校名仍为秦皇岛市归提寨中学。1993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秦皇岛市第十四中学。1996年7月,第十四中学和其他10所市直初中学校一起,下放海港区政府管辖。2003年9月,建筑面积为3589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以较大改善。2011年5月,归提寨片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学校迁至新建逸城学校中学部办学,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17年9月,坐落在秦皇半岛六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的十四中新校舍正式动工建设,拟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

第十四中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同龄。60多年来,几代十四中人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矢志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慕虚名,默默奉献,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路历程诠释了“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和“知向谁边”的使命担当。一批批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办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秉承“以生为本,以德为基,以道为魂,以质为要”的办学理念,锁定“锻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创办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弘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的学校精神,践行“立德,求真,务实,创新”的校训、“正直,自信,豁达,刚毅”的校风、“爱生如子,终身学习,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风、“目标明,态度端,纪律严,思路清,方法实,效果好”的学风,从一点一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年来,花甲老校青春焕发。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获省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道德风尚奖,市大众体育项目创纪录大赛优秀组织奖、海港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五项大奖,海港区全民健身工作优秀组织奖,区教育系统社团文化节最佳创意奖和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优秀组织奖等众多荣誉,每年有多名教师参加马拉松等大赛,“铁人”精神深入人心,学生军训拉练成为常态,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一批年轻教师在省市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中考成绩连年迈上新台阶,著名的杨葛莉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落户十四中。

“三尺讲台,终岁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在学校华丽变身之际,十四中人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港城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77,1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