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7
次編輯
變更
土族自治县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土族自治县</big> '''
|-
|<center><img src=httpshttp://p0.ssl.imgfile03.360kuaisg560.com/t011b01e67c38edcae3upimg01/2017/11/1026948/Title/11003020114426481026948.webp 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360kuaisg560.com/pcnews/qydt/9cdd64ec67b6d02f5?cota=4&kuai_so=1 bochuang988_63713153.html 来自 快资讯 商国互联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土族自治县</big> '''
'''中文名称''' :土族自治县
''' 文学家面 积''' :赵壹:1890.82平方公里
''' 年 代气候条件''' : 汉代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
''' 文学体裁所属地区''' : 赋青海省海东市
|}
== 马营镇==[MaYinZhen] [[ 青海省 ]] 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公里。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面积58.7平方公里,辖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15个村委会。清乾隆廿七年(1762年)以前,属河州边外地,道光三年(1823年)改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归民和设马营镇。1953年改设马营街政府,1954年设马营镇,1958与转导乡、大庄乡合并成立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镇。地处湟水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的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油菜、蚕豆等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官亭镇[GuanTing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0公里。人口1.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1%。面积67.1平方公里。辖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锋、吾石、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属碾伯县辖官亭堡,建县后设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乡,1958年与中川乡、杏儿乡合并成立黄河公社,1962年分设官亭公社,1984年复设官亭镇。地处黄河北岸谷地,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境南。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昌家村新石器胡热遗址和喇家村马厂类型齐家文化遗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官亭镇巴州乡 ==[GuanTingZhenBaZh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 镇 乡 。位于县境 南 北 部 ,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 ,距县府驻 地90 地14 公里。人口1.5 3 万,以 土 回 族为主,占总人口 的89的53.1 3 %。面 积67积57.1 7 平方公里。辖 东村 巴州一 、 中村 巴州二 、 西村 祁家 、 喇 上马 家、 鲍 下马 家、 赵木川 万泉堡 、 先锋 洒力池 、 吾石 凉尔湾 、 别洛 麻家湾 、 河沿 羊羔滩 、 光辉、前进 老官坪 、 寨子13 巴州垣12 个村委会 。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 。民和建县前 属 为 碾伯县辖 官亭 巴州 堡,建县后设 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 巴州 乡,1958年与 中川乡 东沟、西沟 、 杏儿 联合 乡合并成立 黄河 巴州 公社,1962年分设 官亭 巴州 公社,1984年复设 官亭镇 巴州乡 。地处 黄河北岸 湟水谷地南侧巴州沟 谷地, 黄 巴州 河由 西 南 向 东 北 流经境 南 中 。产业以商 贸 业、饮食 、运输、建筑 和饮食服务 业为主,农业以小麦、 豌(蚕)豆 马铃薯 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 昌家 巴州 村新石器 胡热 遗址 和喇家村马厂类型齐家文化遗址2处 ,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巴州 东沟 乡==[BaZhouXiangDong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 治 县辖乡。位于县境 北 西 部,距县府驻 地14 地22 公里。人 口1口0.3 8 万,以 回 汉 族为主, 回族 占总人口 的53的23.3 5 %。面 积57积52.7 3 平方公里。辖 巴州一 复兴 、 巴州二 樊家滩 、 祁家 才丰沟 、 上马家 西巷 、 下马家 山庄 、 万泉堡 红崖子 、 洒力池 麻地沟 、 凉尔湾 南方庄 、 麻 张 家 湾 庄 、 羊羔滩 瓦窑 、 老官坪、巴州垣12 塔先11 个村委会。 明洪武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堡,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 年 间,因在 并入 巴州 公社,1961年分设东 沟 公社,1984年复 设 驿站而称 东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 巴州 驿 河纵穿乡境。产业以商业、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 , 嘉靖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东沟瀑布”自然景观。有建于明洪武 年间 改称巴州堡 的能仁寺,每隔20至30年举行一次刀山会,闻名甘、青两省至西北地区 。 西沟乡[Xi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 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公里。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 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巴州 西沟 堡,建县后设 巴州 西沟 乡 ,1958 ,1949 年 与东沟、 沿旧制仍设 西沟 、联合 乡 合 ,1958年 并 成立 入 巴州公社 ,1962 ,1961 年分设 巴州 西沟 公社,1984年复设 巴州 西沟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 巴州 山地、 沟谷地 ,巴州河由南向北流经境中 。产业以商 业 贸 、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 , 。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 、豌豆 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 巴州村新石器遗址 国营西沟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野生动植物 , 野花山 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境内主要自然景观之一 。
== 东 柴 沟乡==[DongGouXiangChai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38.7平方公里。辖柴沟、岘子、马营庄、徐家庄、后山、松林嘴、邓家山、刘家湾、来家山、牙合、李家山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柴沟堡,1931年设柴沟乡,1950年为第三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柴沟乡,1958年并入古鄯公社,1962年分设柴沟公社,1984年复设柴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曾被评为全省小流域治理的先进典型。
== 联合乡 ==[L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 辖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0公里。人口0.8万,以 回族 为主,占总人口的54.2%。面积69.5平方公里。辖黄池、大焦 土 族自治 、杨家湾、马家沟、阳山、上宣、下宣、胡家、祁家岭9个村委会。1950年设联合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联合公社,1984年复设联合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饮食服务、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 县乡公路。
== 和回族土族自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2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 总 人口的23.5%。面积52.3平方公里。辖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方庄、张家庄、瓦窑、塔先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 堡 ,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东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巴州河纵穿乡境。产业以商业、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东沟瀑布”自然景观。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能仁寺,每隔20至30年举行一次刀山会,闻名甘、青两省至西北地区。 西沟 乡==[XiGouXiangZongB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西 东 部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25 地42 公里。人口1.1万,以 回 汉 族为主, 回族 占总人口 的69的2.6%,土族占0.5 3 %。面 积72积64.5 3 平方公里。辖 南 垣 坡、三家、高家、深巴 、 官地 台儿哇、占沟、总堡 、 马 哈 家 河 、三 方 垣 、 腰岘 总垣 、 凉坪、大滩7 中垣11 个村委会。 民和 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西沟 大总 堡,建县后设 西沟 总堡 乡,1949年沿旧制 仍 设 西沟 总堡 乡,1958年并入 巴州 隆治 公社,1961年分设 西沟 总堡 公社,1984年复设 西沟 总堡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 、饮食 、运输、建筑 和饮食服务 业为主 。 , 农业以小麦、 [[ 马铃薯 ]] 、豌 (蚕) 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境内有国营西沟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野生动植物,野花山为县境内主要自然景观之一 。
== 柴沟 隆治 乡==[ChaiGouXiangLongZhi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中西 东 部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30 地38 公里。人口0.7 9 万 , , 以汉族为主,还有 回 藏族 、土 、藏 族 等 。面 积38积103.7平方公里 。 , 辖 柴沟 桥头 、 岘子 张家 、 马营庄 铁家 、 徐家庄 前山 、后山、 松林嘴 李家 、 邓 白武 家 山 、 刘家湾 永平 、 来家 顶顶 山、 牙合、李 秦 家 山11 岭10 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柴沟 红嘴 堡 ,1931年 ,建县后曾 设 柴沟乡,1950年为第三区第二 红嘴、铁李等 乡,1954年 改称柴沟 设隆治 乡,1958年 并入古鄯公社,1962年分 设 柴沟 隆治 公社,1984年复设 柴沟 隆治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 青稞 马铃薯 、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曾被评 满坪乡[ManP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 为 全省 主。农业以 小 流域治理的先进典型 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 联合 甘沟 乡==[LianHeXiangGan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中 西南 部,距县府驻 地20 地70 公里。人 口0口1.8 3 万,以 回 汉 族为主, 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 占总人口 的54的35.8%,土族占19.2 4%,藏族占10.6 %。面 积69积55.5 8 平方公里。辖 黄池 光明 、 大焦土 李家 、 杨 韩 家 湾 嘴 、 马家沟 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 、 阳 东 山、 上宣 咱干 、 下宣 前进 、 胡家、祁家岭9 盖子滩13 个村委会 。1950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 年设 联合 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 乡,1958年并入 巴州 满坪 公社,1961年分设 联合 甘沟 公社,1984年复设 联合 甘沟 乡。地处 湟水 黄河 谷地 南 北 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 饮食服务 商贸 、运输、建筑 、饮食服务 业为主 、 , 农业以小麦、 [[ 马铃薯 ]] 、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总堡 前河 乡==[ZongBuXiangQ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县 辖乡 。 , 位于县境 东 中南 部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42 地64 公里。人口1.1 2 万 ,以 ,有土、回、 汉 、藏等民 族 为主 , 回 土 族占总人口 的2的35.6 8 %, 土 回 族 占0占34.3 5 %。面 积64积79.3 7 平方公里。辖 垣坡 丰一 、 三家 丰二、卧田、芒拉 、 高 田 家、 深巴 台其 、 台儿哇 牟家寺 、 占沟 上湾 、 总堡 下湾 、 哈 甘 家 川 、 三垣 前河 、 总垣、中垣11 张家寺12 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大总 德化 堡,建县后设 总堡 德化 乡 ,1949 ,1956 年 沿旧制设总堡 改为前河 乡,1958年并入 隆治 满坪 公社,1961年分设 总堡 前河 公社,1984年复设 总堡 前河 乡。地处 湟水 黄河 谷地 南 北 侧 的 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 建筑和 饮食服务业为主 , 。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境内有张家村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遗址和甘家村庙子底沟类型、半山类型白岸子沟遗址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隆 大庄乡 ==[Da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 治 县辖乡。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公里。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转导 乡[LongZhiXiangZhuanD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公里。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阴洼坡新石器遗址、新店文化、唐汪式高家遗址和清代鸿化寺古城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塔城乡 ==[TaChe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辖乡,因境内有古城遗址而得乡名。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公里。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公里。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 民和 回族土族自治 县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等。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红嘴堡,建县后曾设红嘴、铁李等乡,1954年设隆治乡,1958年设隆治公社,1984年复设隆治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满坪乡[ManP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甘沟乡[Gan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 中 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公里。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前河乡[Q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辖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4公里。人口1.2万,有土、回、汉、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35.8%,回族占34.5%。面积79.7平方公里。辖丰一、丰二、卧田、芒拉、田家、台其、牟家寺、上湾、下湾、甘家 川 、前河、张家寺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德化堡,建县后设德化乡,1956年改为前河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前河公社,1984年复设前河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 乡 公路。境内有张家村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遗址和甘家村庙子底沟类型、半山类型白岸子沟遗址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庄乡[Da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公里。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转导乡[ZhuanD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公里。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阴洼坡新石器遗址、新店文化、唐汪式高家遗址和清代鸿化寺古城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城乡[TaChe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因境内有古城遗址而得乡名。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公里。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公里。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民和县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中川乡[ZhongCh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南端,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87公里。人口1.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面积67.6平方公里。辖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14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中川堡,建县后设中川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中川乡,1956年成立中川土族乡。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中川公社,1984年复设中川乡。地处黄河谷地、滩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蔬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土族传统的民族节日“纳顿”(七月会),每年农历七月在这里举行,“三川杏雨”为县境一大自然景观。境内有辛家村宋代丹阳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峡口乡 ==
[MaChangY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省、县粮油、瓜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聚垣、磨湾子、下川口7个村委会。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台地平原、丘陵。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瓜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马场垣新石器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上西川村马厂类型辛店文化瓦窑台(甲)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山乡==[BaiSh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2公里。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65.4平方公里。辖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7个村委会。1931年设河北镇,后改享堂乡。1949年沿旧制设享堂乡,1956年设北山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复设北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和大通河谷地西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松树乡[SongSh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3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面积44.4平方公里。辖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家仁庄、路家堡、杨家牙合、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曾设为三民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七乡,1954年设松树乡,1958年成立松树公社,1984年复设松树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类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新石器松树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新民乡==[XingM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面积51.1平方公里。辖大湾、公巴台、古岱、候家山、下川、三岔、卧多、雪沟、毛拉山、下山、龙卧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新顺堡,建县后曾设新顺乡,1950年沿旧制仍设新顺乡,1956年改称新民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新民公社,1984年复设新民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芦草乡==[LuC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40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4.8平方公里。辖铁家庄、若木池、抓咱、马场、松树沟、秦家庄、东湾、斗斗坡、赵家山、苏家庄10个村委会。1931年设芦草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四乡,1956年并入硖门、新民两乡,1981析置芦草公社,1984年设芦草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硖门乡==[XiaMe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族。面积104平方公里。辖李家庄、康扬、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巴子沟、甲子山12个村委会。1931年设硖门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五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硖门公社,1984年复设硖门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核桃庄乡==[HeTao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境内盛产核桃而得名。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5公里。面积57.2平方公里。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8%。辖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永宁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一乡,1954年改称核桃庄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1年分设核桃庄公社,1984年复设核桃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种植为主。核桃为当地特产,年产25万公斤。通县乡公路。
== 塘尔垣乡==[TangErY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89.8平方公里。辖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坦、上藏卜拉、下藏卜拉、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13个村委会。原为碾伯县辖新添堡,民和建县后设塘尔垣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三乡,1956年成立塘尔垣回族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2年分设塘尔垣公社,1984年复设塘儿垣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蚕)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李二堡乡==[LiErB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7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面积44.1平方公里。辖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家、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共和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李二堡乡,1958年成立李二堡公社,1984年复设李二堡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马家窑、马厂类型罗巴垣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 ==
== 项目建设 ==
全县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项目106项,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39.24%,其中,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15.07%。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村道硬化、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等77项已完工;古鄯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9乡镇34村人饮、川总公路川口至下川口段、前峡公路、下川口大桥、川垣新区商业步行街、生物燃料酒精等29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共实施引资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9万元,较上年增加1055万元,增长29.6%。完成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增长26.8%。全县干部职工的“老五项”政策性欠费全部消化,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有所缓解,开始向良性运转的方向发展。金融平稳运行,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2.1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亿元,增长26.5%。贷款余额达6.03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1538万元,下降2.5%。民生质量有较大提升。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795.6万元,扶持农户3477户1.6万人,在峡门等乡镇新建产业化藏毯加工点6个,投资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在巴州等12个乡镇全面实施。异地扶贫取得新进展,社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帮扶资金达到363万元。年内共解决了1.5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123.4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发放救灾面粉182.5万公斤,救灾款101万元,特困户救助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194.3万元,发放特困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等医疗救助金115.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883万元,确保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改革,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2.88%。<ref>[https://v.qq.com/x/page/r0377vfv9yf.html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腾讯 2017年02月23日] </ref>
== 相关视频 ==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c08248j24x1t0854cpnymp|740|420|qq}}
</div>
== 相关资讯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