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族自治县

增加 38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土族自治县</big> '''
|-
|<center><img src=httpshttp://p0.ssl.imgfile03.360kuaisg560.com/t011b01e67c38edcae3upimg01/2017/11/1026948/Title/11003020114426481026948.webp 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360kuaisg560.com/pcnews/qydt/9cdd64ec67b6d02f5?cota=4&kuai_so=1 bochuang988_63713153.html 来自 快资讯 商国互联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土族自治县</big> '''
'''中文名称''' :土族自治县
''' 文学家面 积''' :赵壹:1890.82平方公里
''' 年 代气候条件''' : 汉代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
''' 文学体裁所属地区''' : 青海省海东市
|}
民和回族 '''<big> 土族自治县 </big>''' 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 [[ 甘肃省 ]] 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回族约占总人口的46%,土族约占12%。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千米。邮编:810800。代码:632122。区号:0972。拼音:Minhe Huizu Tuzu Zizhixian。<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70f46b47ea8075a?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管辖的县 人口43万 辖8镇、14乡,快资讯 2020年8月22日] </ref> == 乡镇简介==川口镇[ChuanKou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北边缘,东与甘肃省接壤。人口5.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2.8%,土族占2.2%。面积90平方公里。辖享堂、史纳、山诚、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 [[ 南山寺 ]] 、牙合、果园14个村委会。明嘉靖十四年(1533年)筑上川口堡,惯称川口,属碾伯县辖。1931年建县后设川口镇,1958年与北山、马场恒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2年分设川口公社,1984年复设川口镇。地处湟水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经济较发达,年产值超过亿元。境内有新石器山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古鄯镇[GuShan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8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等。面积98.8平方公里。辖三姓庄、范家河、桦林滩、郭家山、小岭、七里、复家河、菜子湾、联合、三岔、古鄯、尖岭、毛家山庄13个村委会。东汉和帝时在此筑龙耆城,唐属鄯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西宁卫古鄯驿,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所辖老鸦峡古鄯堡,建县后设古鄯镇。1950年改乡,1958年成立古鄯公社,1984年复设古鄯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油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七里药泉”旅游胜地。
== 马营镇==[MaYinZhen] [[ 青海省 ]] 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公里。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面积58.7平方公里,辖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15个村委会。清乾隆廿七年(1762年)以前,属河州边外地,道光三年(1823年)改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归民和设马营镇。1953年改设马营街政府,1954年设马营镇,1958与转导乡、大庄乡合并成立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镇。地处湟水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的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油菜、蚕豆等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官亭镇[GuanTing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0公里。人口1.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1%。面积67.1平方公里。辖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锋、吾石、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属碾伯县辖官亭堡,建县后设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乡,1958年与中川乡、杏儿乡合并成立黄河公社,1962年分设官亭公社,1984年复设官亭镇。地处黄河北岸谷地,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境南。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昌家村新石器胡热遗址和喇家村马厂类型齐家文化遗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官亭镇巴州乡 ==[GuanTingZhenBaZh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 。位于县境 ,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 ,距县府驻 地90 地14 公里。人口1.5 3 万,以 族为主,占总人口 的89的53.1 3 %。面 积67积57.1 7 平方公里。辖 东村 巴州一 中村 巴州二 西村 祁家 上马 家、 下马 家、 赵木川 万泉堡 先锋 洒力池 吾石 凉尔湾 别洛 麻家湾 河沿 羊羔滩 光辉、前进 老官坪 寨子13 巴州垣12 个村委会 。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 。民和建县前 碾伯县辖 官亭 巴州 堡,建县后设 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 巴州 乡,1958年与 中川乡 东沟、西沟 杏儿 联合 乡合并成立 黄河 巴州 公社,1962年分设 官亭 巴州 公社,1984年复设 官亭镇 巴州乡 。地处 黄河北岸 湟水谷地南侧巴州沟 谷地, 巴州 河由 西 流经境 。产业以商 业、饮食 、运输、建筑 和饮食服务 业为主,农业以小麦、 豌(蚕)豆 马铃薯 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 昌家 巴州 村新石器 胡热 遗址 和喇家村马厂类型齐家文化遗址2处 ,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巴州 东沟 ==[BaZhouXiangDong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 县辖乡。位于县境 西 部,距县府驻 地14 地22 公里。人 口1口0.3 8 万,以 族为主, 回族 占总人口 的53的23.3 5 %。面 积57积52.7 3 平方公里。辖 巴州一 复兴 巴州二 樊家滩 祁家 才丰沟 上马家 西巷 下马家 山庄 万泉堡 红崖子 洒力池 麻地沟 凉尔湾 南方庄 羊羔滩 瓦窑 老官坪、巴州垣12 塔先11 个村委会。 明洪武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堡,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 间,因在 并入 巴州 公社,1961年分设东 公社,1984年复 驿站而称 东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 巴州 驿 河纵穿乡境。产业以商业、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 嘉靖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东沟瀑布”自然景观。有建于明洪武 年间 改称巴州堡 的能仁寺,每隔20至30年举行一次刀山会,闻名甘、青两省至西北地区 西沟乡[Xi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 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公里。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 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巴州 西沟 堡,建县后设 巴州 西沟 ,1958 ,1949 与东沟、 沿旧制仍设 西沟 、联合 ,1958年 成立 巴州公社 ,1962 ,1961 年分设 巴州 西沟 公社,1984年复设 巴州 西沟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 巴州 山地、 沟谷地 ,巴州河由南向北流经境中 。产业以商 、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 、豌豆 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 巴州村新石器遗址 国营西沟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野生动植物 野花山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境内主要自然景观之一
== 沟乡==[DongGouXiangChai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38.7平方公里。辖柴沟、岘子、马营庄、徐家庄、后山、松林嘴、邓家山、刘家湾、来家山、牙合、李家山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柴沟堡,1931年设柴沟乡,1950年为第三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柴沟乡,1958年并入古鄯公社,1962年分设柴沟公社,1984年复设柴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曾被评为全省小流域治理的先进典型。
== 联合乡 ==[L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 辖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0公里。人口0.8万,以 回族 为主,占总人口的54.2%。面积69.5平方公里。辖黄池、大焦 族自治 、杨家湾、马家沟、阳山、上宣、下宣、胡家、祁家岭9个村委会。1950年设联合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联合公社,1984年复设联合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饮食服务、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 乡公路。
== 和回族土族自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2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 人口的23.5%。面积52.3平方公里。辖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方庄、张家庄、瓦窑、塔先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 ,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东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巴州河纵穿乡境。产业以商业、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东沟瀑布”自然景观。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能仁寺,每隔20至30年举行一次刀山会,闻名甘、青两省至西北地区。 西沟 ==[XiGouXiangZongB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西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25 地42 公里。人口1.1万,以 族为主, 回族 占总人口 的69的2.6%,土族占0.5 3 %。面 积72积64.5 3 平方公里。辖 坡、三家、高家、深巴 官地 台儿哇、占沟、总堡 、三 腰岘 总垣 凉坪、大滩7 中垣11 个村委会。 民和 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西沟 大总 堡,建县后设 西沟 总堡 乡,1949年沿旧制 西沟 总堡 乡,1958年并入 巴州 隆治 公社,1961年分设 西沟 总堡 公社,1984年复设 西沟 总堡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 、饮食 、运输、建筑 和饮食服务 业为主 农业以小麦、 [[ 马铃薯 ]] 、豌 (蚕) 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境内有国营西沟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野生动植物,野花山为县境内主要自然景观之一
== 柴沟 隆治 ==[ChaiGouXiangLongZhi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中西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30 地38 公里。人口0.7 9 , 以汉族为主,还有 藏族 、土 、藏 。面 积38积103.7平方公里 柴沟 桥头 岘子 张家 马营庄 铁家 徐家庄 前山 、后山、 松林嘴 李家 白武 刘家湾 永平 来家 顶顶 山、 牙合、李 山11 岭10 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柴沟 红嘴 ,1931年 ,建县后曾 柴沟乡,1950年为第三区第二 红嘴、铁李等 乡,1954年 改称柴沟 设隆治 乡,1958年 并入古鄯公社,1962年分 柴沟 隆治 公社,1984年复设 柴沟 隆治 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 青稞 马铃薯 、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曾被评 满坪乡[ManP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 全省 主。农业以 流域治理的先进典型 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联合 甘沟 ==[LianHeXiangGan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 西南 部,距县府驻 地20 地70 公里。人 口0口1.8 3 万,以 族为主, 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 占总人口 的54的35.8%,土族占19.2 4%,藏族占10.6 %。面 积69积55.5 8 平方公里。辖 黄池 光明 大焦土 李家 马家沟 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 山、 上宣 咱干 下宣 前进 胡家、祁家岭9 盖子滩13 个村委会 。1950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 年设 联合 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 乡,1958年并入 巴州 满坪 公社,1961年分设 联合 甘沟 公社,1984年复设 联合 甘沟 乡。地处 湟水 黄河 谷地 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 饮食服务 商贸 、运输、建筑 、饮食服务 业为主 农业以小麦、 [[ 马铃薯 ]] 、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总堡 前河 ==[ZongBuXiangQ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辖乡 位于县境 中南 ,东与甘肃省接壤 ,距县府驻 地42 地64 公里。人口1.1 2 ,以 ,有土、回、 、藏等民 为主 族占总人口 的2的35.6 8 %, 占0占34.3 5 %。面 积64积79.3 7 平方公里。辖 垣坡 丰一 三家 丰二、卧田、芒拉 家、 深巴 台其 台儿哇 牟家寺 占沟 上湾 总堡 下湾 三垣 前河 总垣、中垣11 张家寺12 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 大总 德化 堡,建县后设 总堡 德化 ,1949 ,1956 沿旧制设总堡 改为前河 乡,1958年并入 隆治 满坪 公社,1961年分设 总堡 前河 公社,1984年复设 总堡 前河 乡。地处 湟水 黄河 谷地 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 建筑和 饮食服务业为主 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境内有张家村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遗址和甘家村庙子底沟类型、半山类型白岸子沟遗址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大庄乡 ==[Da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 县辖乡。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公里。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转导 乡[LongZhiXiangZhuanD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公里。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阴洼坡新石器遗址、新店文化、唐汪式高家遗址和清代鸿化寺古城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塔城乡 ==[TaChe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辖乡,因境内有古城遗址而得乡名。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公里。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公里。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 民和 回族土族自治 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等。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红嘴堡,建县后曾设红嘴、铁李等乡,1954年设隆治乡,1958年设隆治公社,1984年复设隆治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满坪乡[ManP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甘沟乡[Gan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 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公里。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前河乡[Q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辖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4公里。人口1.2万,有土、回、汉、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35.8%,回族占34.5%。面积79.7平方公里。辖丰一、丰二、卧田、芒拉、田家、台其、牟家寺、上湾、下湾、甘家 、前河、张家寺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德化堡,建县后设德化乡,1956年改为前河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前河公社,1984年复设前河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 公路。境内有张家村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遗址和甘家村庙子底沟类型、半山类型白岸子沟遗址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庄乡[Da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公里。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转导乡[ZhuanD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公里。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阴洼坡新石器遗址、新店文化、唐汪式高家遗址和清代鸿化寺古城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城乡[TaChe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因境内有古城遗址而得乡名。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公里。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公里。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民和县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中川乡[ZhongCh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南端,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87公里。人口1.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面积67.6平方公里。辖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14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中川堡,建县后设中川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中川乡,1956年成立中川土族乡。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中川公社,1984年复设中川乡。地处黄河谷地、滩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蔬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土族传统的民族节日“纳顿”(七月会),每年农历七月在这里举行,“三川杏雨”为县境一大自然景观。境内有辛家村宋代丹阳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峡口乡 ==
[MaChangY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省、县粮油、瓜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聚垣、磨湾子、下川口7个村委会。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台地平原、丘陵。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瓜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马场垣新石器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上西川村马厂类型辛店文化瓦窑台(甲)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山乡==[BaiSh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2公里。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65.4平方公里。辖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7个村委会。1931年设河北镇,后改享堂乡。1949年沿旧制设享堂乡,1956年设北山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复设北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和大通河谷地西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松树乡[SongSh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3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面积44.4平方公里。辖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家仁庄、路家堡、杨家牙合、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曾设为三民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七乡,1954年设松树乡,1958年成立松树公社,1984年复设松树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类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新石器松树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新民乡==[XingM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面积51.1平方公里。辖大湾、公巴台、古岱、候家山、下川、三岔、卧多、雪沟、毛拉山、下山、龙卧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新顺堡,建县后曾设新顺乡,1950年沿旧制仍设新顺乡,1956年改称新民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新民公社,1984年复设新民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芦草乡==[LuCao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40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4.8平方公里。辖铁家庄、若木池、抓咱、马场、松树沟、秦家庄、东湾、斗斗坡、赵家山、苏家庄10个村委会。1931年设芦草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四乡,1956年并入硖门、新民两乡,1981析置芦草公社,1984年设芦草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硖门乡==[XiaMe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族。面积104平方公里。辖李家庄、康扬、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巴子沟、甲子山12个村委会。1931年设硖门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五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硖门公社,1984年复设硖门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沟谷地、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核桃庄乡==[HeTaoZhua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境内盛产核桃而得名。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5公里。面积57.2平方公里。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8%。辖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永宁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一乡,1954年改称核桃庄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1年分设核桃庄公社,1984年复设核桃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种植为主。核桃为当地特产,年产25万公斤。通县乡公路。
== 塘尔垣乡==[TangErYuan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89.8平方公里。辖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坦、上藏卜拉、下藏卜拉、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13个村委会。原为碾伯县辖新添堡,民和建县后设塘尔垣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三乡,1956年成立塘尔垣回族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2年分设塘尔垣公社,1984年复设塘儿垣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蚕)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 李二堡乡==[LiErB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7公里。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面积44.1平方公里。辖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家、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共和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李二堡乡,1958年成立李二堡公社,1984年复设李二堡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马家窑、马厂类型罗巴垣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 ==
== 项目建设 ==
全县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项目106项,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39.24%,其中,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15.07%。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村道硬化、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等77项已完工;古鄯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9乡镇34村人饮、川总公路川口至下川口段、前峡公路、下川口大桥、川垣新区商业步行街、生物燃料酒精等29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共实施引资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9万元,较上年增加1055万元,增长29.6%。完成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增长26.8%。全县干部职工的“老五项”政策性欠费全部消化,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有所缓解,开始向良性运转的方向发展。金融平稳运行,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2.1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亿元,增长26.5%。贷款余额达6.03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1538万元,下降2.5%。民生质量有较大提升。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795.6万元,扶持农户3477户1.6万人,在峡门等乡镇新建产业化藏毯加工点6个,投资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在巴州等12个乡镇全面实施。异地扶贫取得新进展,社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帮扶资金达到363万元。年内共解决了1.5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123.4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发放救灾面粉182.5万公斤,救灾款101万元,特困户救助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194.3万元,发放特困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等医疗救助金115.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883万元,确保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改革,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2.88%。<ref>[https://v.qq.com/x/page/r0377vfv9yf.html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腾讯 2017年02月23日] </ref>
== 相关视频 ==
麻黑普洱茶 易武麻黑古茶园不是很多茶友都去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c08248j24x1t0854cpnymp|740|420|qq}}
</div>
== 相关资讯 ==
{{Reflist}}
6,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