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18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big> ''' |- |File:20180115170557.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big> '''
|-
|[[File:20180115170557.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www.bhcq.gov.cn/Inc/FlyEdit/uploadfile/20180115170557.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bhcq.gov.cn/Inc/FlyEdit/uploadfile/20180115170557.jpeg 范仲淹]]]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创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范仲淹]]
|}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作的一首诗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c2c3edb9c1b1.aspx 范仲淹] 古诗文网</ref>
==正文==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gushi/ci/926.html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古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简介==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29.html 范仲淹] 诗词名句网</ref>
==社会评价==
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朱熹评说:“[[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
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宋元学案·序录》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欧阳修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c2c3edb9c1b1.aspx 范仲淹]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big> '''
|-
|[[File:20180115170557.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www.bhcq.gov.cn/Inc/FlyEdit/uploadfile/20180115170557.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bhcq.gov.cn/Inc/FlyEdit/uploadfile/20180115170557.jpeg 范仲淹]]]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创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范仲淹]]
|}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作的一首诗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c2c3edb9c1b1.aspx 范仲淹] 古诗文网</ref>
==正文==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gushi/ci/926.html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古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简介==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29.html 范仲淹] 诗词名句网</ref>
==社会评价==
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朱熹评说:“[[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
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宋元学案·序录》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欧阳修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c2c3edb9c1b1.aspx 范仲淹]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