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宝

增加 2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毛宝1.jpg|缩略图|居中|[http://s16.sinaimg.cn/middle/4c5f1dc3gc01b7c28774f&690 原图链接]]]}}
[[毛宝]](?-359.2 年2月 ), [[ 东晋 ]] 名将,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因功封州陵侯,守邾城,后[[赵石虎]]派兵攻之,城陷赴江溺死。
[[ 西晋 ]] 末年的中原,灾难频仍,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的铁骑肆意践踏着中原的稼禾。为避战乱,大量的中原人,南下渡江,寻找安身之地,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毛宝就是在这时候独自去了南方。毛宝后来竟成为一员智勇兼备的战将,他的儿孙人才辈出,后代绵延不息,他因此被尊为“[[江南毛氏一世祖]]”。
到了江南的毛宝,一直怀念着故土,他和他的子孙为进行北伐,收复中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或功亏一篑,或功败垂成,始终未能如愿。
当朝权臣庾亮对毛宝特别欣赏,他出任征西将军后,决意北伐,将毛宝调入麾下,上疏皇帝任命毛宝为豫州刺史,率领精兵万人,渡江驻守江北的[[邾城]]([[武汉]]市新洲区)。但这是[[庾亮]]策略的大败笔,邾城孤悬江北,与后赵地域相连,一旦遭受攻击,很难进行支援,并且守一座孤城并无多大价值,长江才是晋军可攻可守的天堑。这个轻率的举动,让东晋准备不足的北伐计划,完全暴露在强大的后赵面前。后赵皇帝石虎先下手为强,派军队来攻打东晋,其中两万精锐兵锋直指邾城。面对后赵强大的攻势,晋军在江北接连失利,毛宝连忙向庾亮求救,庾亮却以为邾城十分坚固,没有及时派遣援军。结果导致城被攻破,毛宝突围而出,敌军追击甚急,毛宝等人赴江而死。一代将才毛宝,因主帅无能悲惨地死去。<ref name="新浪微博">{{cite web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f1dc3010109gf.html |title=毛宝 字硕真| accessdate=2012-05-16}}</ref>
==人物生平==
===劝说温峤===
毛宝,[[王敦]]任他为临湘令。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去世,任温峤的平南参军。苏峻作乱,温峤将要赴国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肯同行。温峤屡次劝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就另派使者顺陶侃的心意说:“仁公暂且守住,仆应当先下。”信已送出去两天,正好毛宝到别的地方出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对温峤说:“凡是举大事,应当与天下一起行动,众人一起行动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有疑虑,也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自己制造疑虑呢!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征讨。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温峤]]醒悟,就追回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一同征讨苏峻。毛宝率领一千人作温峤的前锋,都驻扎在茄子浦。
毛宝死后,朝廷下诏说:“毛宝的陷败,本应受到贬除。然而[[苏峻]]之难时,致力于王室。现在责罚他的过失,所以不加追赠,可以祭祀。”后来公卿们说毛宝有大功,再加上死于王事,不应当除去爵号。升平三年(359年),才下诏恢复原来的封国。
==毛宝的故事==
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邾城。有一军人于武昌市,见人卖一[[白龟]]子,长四五寸,洁白可爱,便买取持归。著瓮中养之,七日渐大,近欲尺许。其人怜之,持至江边,放江水中,视其去。后邾城遭石季龙攻陷,毛宝弃豫州,赴江者莫不沉溺。于时所养龟人,被铠持刀,亦同自入。既入水中,觉如堕一石上,水裁至腰。须臾,游出,中流视之,乃是先所放白龟,甲六七尺。既抵东岸,出头视此人,徐游而去。中江,犹回首视此人而没。
==历史评价==
[[房玄龄]]《[[晋书]]》:“毛、邓、刘、朱,驰骛乎咸和之后,虽人不逮古,亦足列于当世焉。”
==《晋书》记载==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人也。王敦以为临湘令。敦卒,为温峤平南参军。[[苏峻]]作逆,峤将赴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从。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遣信已二日,会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信改书,侃果共征峻。宝领千人为峤前锋,俱次茄子浦。<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80.htm |title=《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accessdate=2013-10-30}}</ref>
其有子[[毛虎生]],[[毛安之]]。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東晉人物]]
98,7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