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傷寒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191211145000V3.jpg|260px|thumb|有框|右|顯微鏡下的傷寒桿菌,圖片來源:[https://www.zhibingjun.com/shamen/656.html 感染傷寒桿菌怎麼治療?]zhibingjun]]
'''傷寒''', [[ 台灣 ]][[ 衛福部 ]][[ 疾管署 ]] 公告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傷寒及副傷寒皆是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尤其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南亞地區感染風險最高,另外[[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也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近年來,已開發國家由於衛生設備之改善,病例數已大幅減少。
==疾病概述==
'''傷寒'''及副傷寒為全球性的疾病,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為腸胃道傳染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且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潛伏期約一至三週(最長可達 60 天)。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出現[[便秘]],[[淋巴]]組織病變。急性期或輕症期,甚至無症狀感染後,約有 2~5%患者可能成為帶菌者,有 [[ 膽結石 ]] 等膽道病變者,以及中年婦女較易成為慢性帶菌者<ref>[http://wwwu.tsgh.ndmctsgh.edu.tw/NICC/NEWS/10104%E6%84%9F%E6%8E%A7%E5%9C%92%E5%9C%B0--%E8%AA%8D%E8%AD%98%E5%82%B7%E5%AF%92.pdf 認識傷寒]疾管署感染控制局</ref>。
罹患傷寒或副傷寒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便祕或腹瀉、相對性心律減慢、肝脾腫大、身軀出現紅疹等。尚有輕微或非典型之感染。傷寒之末期若不治療會發生迴腸之集合淋巴結(Peyer’s patch)增生與小腸出血(10~20%)或穿孔的可能(約占1%患者)。若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致死率可由一般的10%減低至≦1%。在地方性流行地區的患者,常見有輕微症狀或不明顯之症狀。副傷寒之症狀較輕,致死率也較低。發病初期可由患者血液中分離出病菌,1週後可由尿液及糞便中分離之。骨髓培養之敏感性最高,以抗生素治療後,仍可能由骨髓中分離病菌。血清學Widal Test(肥達試驗)之靈敏度及特異性有限,檢驗結果僅供參考。
* 餐飲從業人員、外國人及外籍勞工等健康檢查相關作業,健檢醫院應採糞便檢驗作為診斷,而非[[血清學]]診斷(Widal Test)。因Widal Test之專一性不高,不能作為確定診斷或通報之依據<ref>[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yGCYtz7NLSQiG2A1IQvHow 傷寒-重要指引及教材]臺灣衛福部疾管署</ref>。
====預防接種====
* 前往歐美等公共衛生條件較佳之國家,因當地感染傷寒的風險較低,不需事先接種傷寒 [[ 疫苗 ]] ;如計畫前往疫區長期停留,於出國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向醫師諮詢,考慮接種傷寒疫苗。傷寒疫苗施打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建議成人和2歲以上兒童施打。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資訊。
* 傷寒疫苗僅可保護人體免於傷寒桿菌的侵襲,但無法阻斷其它細菌(如副傷寒桿菌)的侵襲,且接種疫苗並無法完全避免罹患傷寒,故在傷寒流行地區,切記不生飲不生食,維持勤洗手之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才是預防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