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庶

移除 1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 徐庶生平 ==
 
[[徐庶]]的出生年月因史书无载而无法考证,但依据史籍记载其活动情况来看,他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武林侠士,矢志要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侠。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结交同道侠友,探讨切磋各个流派艺技。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行善举。
徐庶很快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
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计穷,派人将徐庶绑在刑车的立柱上,击鼓游街,要老百姓来辩认他的身份。老百姓感于徐庶行侠仗义,为地方除去一霸,所以无人出面指认。官府也无可奈何,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这次事件,在徐庶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诛尽天下害人虫。<br>
审时度势,又见东汉王朝日趋腐朽,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决心弃武从文,掌握一身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自此以后,徐庶告别武林诸友,摒弃刀枪剑戟,潜心读书求学。初进学馆时,同窗得知他曾以武犯禁,都不愿与他来往。徐庶对此毫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学习进步很快。加上他为人忠厚诚恳,豁达大度,很快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谅解。在学馆求学期间,与同郡的石韬(字广元)志趣相投,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br>
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荆州,徐庶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在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徐庶]]为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解、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独到的治国用兵之术所倾倒。 [[ 诸葛亮 ]] 也对徐庶出众的才学,高尚的人品而敬仰。两人来往频繁,推心置腹地畅谈天下大势,品评当时豪杰,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徐庶对诸葛亮以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自喻,深信不疑。
  [[File:T01b08893258a9f34f6.jpg|缩略图|right |[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b08893258a9f34f6.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strong&z=1&i=0&cmg=9449694fd5a7bfdd036fd93c0a810398&q=%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orrect=%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msid=c0aa68b87e195b31ccc849a0a0da7f80&cmran=0&cmras=0&cn=0&gn=0&kn=15#multiple=0&gsrc=1&dataindex=6&id=529776a77721506067bd62ba7e8db672&currsn=0&jdx=6&fsn=75&adsimgsn=0 来自360网]]]
徐庶客居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多次礼聘徐庶出仕。但徐庶观刘表其人,以为此公虽号称皇室宗胄,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徐庶坚辞不就。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在中原地区战败的刘备来投靠刘表,刘表对他心怀疑惧,让他屯兵新野抵挡 [[ 曹操 ]] 。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刘备正刻意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对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非常器重徐庶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br>
建安九年(204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掠地,北至叶县附近。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敦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因刘表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夏侯敦不知其中有诈,不顾李典的劝阻,同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有惊无险,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br>
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徐庶极力谦让,称自己的才学远远无法同诸葛亮相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过去刘备在荆州曾拜访过阳翟的“水镜先生” [[ 司马徽 ]] ,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如今见徐庶又极力推荐诸葛亮,当即就产生了招募延揽之心。他想委托徐庶代表自己,礼聘诸葛亮出山。徐庶婉辞,他指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人称“卧龙”先生,得其能安天下。对这位盖世奇才,不是贸然能请得来的,建议刘备亲自前往。刘备为图霸业,求才若渴,他不惜降尊纡贵,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邀请,于207年出山辅佐刘备,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br>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br>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1/12/982189_421651074.shtml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360doc.com个人图书馆网</ref> 
<ref>[http://www.historyba.com/wei/3087.html 徐庶简介资料,徐庶生平]历史吧网 日期:2016/9/30 21:29:36 </ref>
 
 
== 徐庶生平故事 ==
 
[[徐庶]]自幼爱好击剑,因替友人报仇犯了杀人罪而被官府捉拿,卒吏再三追问姓名均遭拒绝,无奈只好将他绑在车上,敲锣打鼓游于集市,以便让认识者说出姓名。
但认识他的人谁也不忍心说,友人们却趁机设计将他救出,遂更改姓名为单福。以后便折节向学,遍访名师,经常与隐士司马徽讨论时势,自以为满腹经纶,欲求贤主,以便施展才能,匡抚天下。听说荆州刘表善恶分明,投靠后发现刘表只是徒有虚名而己,虽能分清君子小人,但有才能的君子得不到重用,而奸佞小人却也照常混饭吃。无奈,只有找借口离开了刘表,别求贤主。
《三国志》倒明确指出徐庶来到曹营后就没再回去,虽无大的建树,还是做了不少官的,最后死在魏国。《三国演义》出于塑造忠汉室忠刘备的徐庶形象,特意又为他制造了赤壁战前设计逃离曹营的故事来。
<ref>[http://www.guayunfan.com/mrgs/792.html 徐庶简介资料_徐庶生平故事 ]挂云帆学习网 时间:2016-12-09</ref>
 
== 徐庶的传说故事 ==
 
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里呢?
[[File:T0104de331e82ab6845.jpg|缩略图|right|[http://p3.so.qhimgs1.com/bdr/_240_/t0131f481901c3c2db3.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strong&z=1&i=0&cmg=9449694fd5a7bfdd036fd93c0a810398&q=%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orrect=%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msid=de54c5ab7efa493e97ea865d4b70218b&cmran=0&cmras=0&cn=0&gn=0&kn=15#id=bf89f5ae1b5e4a61a764d8c7f7d6b4e5&itemindex=0&currsn=0&jdx=40&gsrc=1&fsn=75&multiple=0&dataindex=40&prevsn=0 来自360网]]]
 
 
== 徐庶-人物评价 ==
 
《魏源版》
徐庶字:元直籍贯:豫州 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带)官职: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历史年表:徐庶原名徐福,本是寒微人家的孩子。(注:《魏略》原文“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有人将其解释成徐庶原为姓单人家的孩子,不过目前主流说法将“单家”解释成背景单薄、出身寒微的人家,故有了如本文的解释。) 徐庶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曾于东汉中平末年(189年左右)为人报仇,脸上涂上白垩,披发逃走,被官吏抓获。官吏问他姓名,他不回答,于是官吏将他绑到车上,击鼓行于市,认识他的人也不敢说。后来,徐庶的同伴一起来解救他,得以逃脱。<br>
但从后来徐庶弃刘归曹的情况来看,徐庶与人“共图王霸之业”的志向可能确实并非他自幼的志向,而是他折节向学后,随着学问的增长,其志向才逐渐远大起来的。<br>
但因为时间尚短,并不非常坚定,因为母亲的原因不得不投奔曹操后,徐庶对功名之事看的就很淡了,而且曹操帐下英才辈出,也没有徐庶合适的位置——徐庶的志向是与人共图王霸之业,需处于从事、别驾之位才能展现其才华的,致使徐庶最终仅做到御史中丞——实际上这时的徐庶就是一个隐于朝的大隐了。<br>
如果徐庶不归曹操而继续追随刘备,其功名虽然赶不上诸葛亮,应该也不低于 [[ 孙乾 ]] 、简雍之流,或许能够和法正庞统并列吧。
《三国演义》让徐庶在庞统献连环计时再露了一面,是顺笔加上去的,正史没有记载。<br>
此后便不再提及。而正史却说:徐庶在魏文帝(曹丕)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闻知此事,颇为感慨的说:“徐元直只当上这个官吗?”言下之意,是委屈了他的。<br>
不过其他事迹亦无可考。《三国演义》对徐庶固然有维护之处,但却安排了徐母痛责儿子和自缢身亡的情节,这又颇有“春秋笔法”,不单为了徐母的形象了。徐庶不去投曹,徐母未必便死。因为在曹操来说,那时还要与刘备、 [[ 孙权 ]] 争夺天下,为了收罗人才,他是不肯胡乱杀一个在对手幕下工作的人的母亲,以免引惹许多人的反对的。<br>
他毋宁还会有意优待徐庶的母亲,以便获取爱贤的名声。陈宫的事也可以为证:《三国志·吕布传》有一段记载:“太祖之擒宫也,问宫欲活老母乃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徐母之死,是《三国演义》作者创造性的安排,含义可谓深刻。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gt5pdg2kdis5b1d.html 名人简历徐庶  ]个人简历网</ref> 
== '''视频''' 三国演义148徐庶回马荐诸葛亮==
{{#ev:youku|XMTI5NTk4MTEyMA|alignment=left}}
<ref>[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NTk4MTEyMA==.html 三国演义148徐庶回马荐诸葛亮 ]优酷网上传于2015-7-29 </ref> 
 
== 徐庶 - 歇后语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参考文献 ==
1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