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丽梅

增加 4,370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丽梅 | 图像 = [[File:杨丽梅123.jpg|缩略图||center|[http://i3.hexunimg.cn/2012-09-11/145718189.jpg 原图链接]…”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丽梅
| 图像 =
[[File:杨丽梅123.jpg|缩略图||center|[http://i3.hexunimg.cn/2012-09-11/14571818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i?q=%E6%9D%A8%E4%B8%BD%E6%A2%85&src=tab_www来自互动百科网]]]

| 出生日期 = 1963年1月生
| 逝世日期 =
| 出生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授
| 知名作品 =

}}
'''<big>杨丽梅</big>''',女,中共党员,汉族,1963年1月生,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人物简介 ==
杨丽梅,女,中共党员,汉族,1963年1月生,1983年7月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并留校任辅导员,1985年在东北工学院管理科学系进修,1986年1月返校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工作,1989年7月离开学校从事对外贸易实践活动,2003年12月再次返校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12月获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系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获得讲师资格,1998年获得高级经济师资格,2009年获得教授资格。


== 导师简介 ==
杨丽梅,女,中共党员,汉族,1963年1月生,1983年7月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并留校任辅导员,1985年在东北工学院管理科学系进修,1986年1月返校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工作,1989年7月离开学校从事对外贸易实践活动,2003年12月再次返校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12月获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系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获得讲师资格,1998年获得高级经济师资格,2009年获得教授资格。


==研究方向 ==
1稀土和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内蒙古为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角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内蒙古稀土和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少数民族贸易创新与发展

以内蒙古为例,主要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国内、国际贸易的创新与发展模式。




==研究成果 ==
折叠主要论文
(第一作者)

扩大内蒙古地区特色产品和民族用品贸易的思考前沿2011年15期

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前沿2012年01期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发展内蒙古民族贸易中国商贸2011年26期

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的特点及走势预测 商业时代 2009(12)4月

中国钢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商场现代化2009(7).3上旬(7)

浅议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经济论坛 2009(1)1月

贸易与劳工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时代 2008(30)10月

浅析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商场现代化2008(3)1月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看改革和创新的作用 商场现代化2007(31)11月

内蒙古国际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评价与管理 2007(2)

对外投资的风险及控制 经济师 2006(3)

对股息和红利个税的困惑工商时报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相关问题 经济师 2004(12)

如何选择国际性经济学期刊的投稿方向 情报杂志 2004增刊

浅析如实告知的过失责任 上海保险2004(7) 21-22

加入WTO后对我国医疗机构的冲击 卫生经济2003增刊

折叠教材和专著
1.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07

2.专著《铁矿石资源约束下的中国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冶金出版社 2010.03



==科研课题 ==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及发展模式研究08XMZ048,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其中的《少数民族贸易创新与发展模式研究》和《民族医药创新与发展模式研究》两个子课题。

2.内蒙古社科联项目《基于科技创新机制视角的内蒙古钢铁产业新型化研究》的主持人,2013年立项。

3.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价值补偿与储备机制的内蒙古稀土资源效益问题研究》的主持人,2013年立项。



==成果社会评价 ==
专著《铁矿石资源约束下的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