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大钧

增加 1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刘大钧]]''',男,[[山东]]邹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等。<ref name="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cite web |url=http://zhouyi.sdu.edu.cn/header_jd_index.site?isDto=1&ccc=02&beanName=catalogPageBean&pageIndex=1&typeCode=0202&pageSize=15 |title=刘大钧教授| accessdate=2019-02-20}}</ref>
==人物经历==
生于1943年1月3日,属马。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尤其爱好语文与历史课。1961年高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考[[山东大学]],都因为家庭有问题而不能如愿。于是他到济南市里拉起板车,干起了临时工。刘大钧的外公看见自己的外孙名落孙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给他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研究 “大道之源”的《[[易经]]》。自此,刘大钧便白天干活,晚间攻读《周易》。因为他对外公的卜筮“预测”能力深信不疑,于是便稳住心性,一心研究《周易》,反复攻读外公的易学书籍,背诵六十四卦及《[[系辞传]]》,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把他打成“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拉出去游街,还抄了他的家。所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读书笔记都被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他攻读《周易》,也只好转入了“地下”状态。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著作==
《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全译》、《周易讲座》、《周易传文白话解》、《[[纳甲筮法]]》,并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及《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刘大钧先生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一、三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1987、1997年)、“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1993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发行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造成了极大影响,被国际易经学会会长,[[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誉为“推动当今大陆易学研究迈出重大里程碑的人”。
==主要贡献==
刘大钧在二十世纪中国易学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三大贡献”。首先,刘大钧把大道之源的易学继承下来,结合现代进行研究,著书立说,送上文化思想的讲台,为在新形势下,弘宣国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他在山大建立起“周易研究中心”、在中国建立“研究学会”、“学社”,创办起中国学术史上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其次,他又第一个揭开了同根同祖远在海峡对岸同仁们的大门。第三大贡献,就是推动易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从“大一统”的角度看,刘大钧能聚拢台湾的某些《周易》研究者同大陆的一些《周易》研究者一道开会,这是一个贡献。在刘大钧的努力下,“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在济南召开。有[[台湾]]代表25人,香港代表2人,[[韩国]]代表1人,大陆代表62人。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到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当时美芝灵国际易学研究院的一些人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周易》与哲学文化”,可任人发挥的“学术问题”有:“易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易学与现代知识体系的关系”。1995年5月刘大钧“率大陆易学代表团一行十人参加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其中有北京方面的朱伯昆、郑万耕、李申等。1997年7月,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其传略被收录《中国周易家辞典》([[高占全]]主编)等辞书。
==主要任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
==主编论文集==
1、《大易集要》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教师]]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