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费迪南德·马科斯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7年9月11日生于[[北依罗戈省]]。1941年参加[[美菲联军]],任步兵师少尉情报员。1942年参加[[巴丹战役]]。曾担任过菲军第二师军法长官,1945年被[[麦克阿瑟]]将军任命为北吕宋八省行政官,晋升上校。1945年加入罗哈斯的自由党。1964年加入国民党,1965年12月当选菲律宾总统。1969年再次当选总统。1978年兼任总理。同年在原国民党的基础上组成新社会运动党,自任主席。1981年第三次当选总统。1983年其政敌贝尼格诺·阿基诺自[[美国]]回国却在马尼拉国际机场(今[[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被刺身亡,马科斯被疑幕后指使。1986年第四次当选总统,但因选举舞弊导致群众大规模抗议(人民力量革命)而被迫流亡美国夏威夷州。<ref name="新浪">{{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cn/w/2007-05-16/155013003437.shtml |title=菲前总统马科斯之子:父亲下台是美国背后捣鬼| accessdate=2014-10-04}}</ref> 1989年9月28日,因心脏病发病逝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终年72岁。
== 人物简介 编辑==
费迪南德·马科斯 Ferdinand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菲律宾]]总统与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的父亲是达沃省的省长,非常热衷于政治活动。在他的培养下,马科斯成为了一个极有演讲天赋,有政治抱负的青年。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成绩优秀。其毕业论文曾获得[[奎松总统纪念奖]]。
马科斯当过[[律师]],又曾因为涉嫌暗杀父亲的政治竞争对手而入狱,但后来被判无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科斯参加菲律宾自治军,从事抗击日军的游击队活动;并且于[[巴丹死亡行军]]中侥幸逃脱。马科斯的作战经历,成为马科斯往后的从政基础。对日战争结束后,他便跻身于政界。1946年出任共和国独立后首任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的技术助理。1957 年,他成为菲律宾自由党人的领袖。1963 年便当上了参议院长。1965年12月,费迪南德·马科斯以压倒优势的多数击败竞选对手当选为菲律宾1964年独立后的第六任总统。1969年连任,1972年8月21日宣布终止人身保护法,9月21日在挽救共和国和建立新社会的名义下在全国实行军管。任职期间,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标,实行大米自给计划,鼓励引进外资,并致力于与外资相关法案的体系化,消灭私人武装和菲律宾共产党武装。外交上在不抛弃西方的情况下和苏联,中国,古巴和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血缘之谜==
[[费迪南德·曼努埃尔·马科斯于]]1917 年9 月11 日出生在外祖父母的商店里。长大后,菲律宾人喊他为费迪,但在外国人面前,他称自己为费雷德或[[安迪]]。他小时候非常贫穷,和同伴们光着屁股在肮脏的街道上跑来跑去。
马科斯因为有非凡的记忆力,学习非常出众。他小学毕业时,差一点被选为致告别词的学生代表。只是因为他上3 年级时交不起学费缺了几个的课程而未能实现——这时,他的父亲马里亚诺靠着强大的经济后盾,在政界青云直上。“政治事业上的需要,使马里亚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贫如洗。”他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亲朋好友身上,花在他不断到北伊洛尔戈省“争取支持”的旅游上。这样,直到马科斯走进大学校门之前,偶尔因交不起学费而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马里亚诺对政治的兴趣,也使马科斯受到熏陶。
==政坛攀登==
政治,是一场充满虚伪、操纵和恩赐的大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自我主义会被压碎、损害,谋杀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而把马科斯带入这个政治世界的,正是谋杀。
马科斯使出全身解数,终于赢得了1965 年总统大选的胜利。9 个月后,他携夫人伊梅尔达出访美国,以保证支持[[林登·约翰逊]]总统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换回了数百万美元“无单据资金”的现款和巨额货款。他同他父亲相同的是,他们对政治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是,父亲最后没有登上总统的宝座,一生两袖清风,而马科斯却在他任总统期间,成为世界上拥有上百亿美元资产的富翁之一。
==三任总统==
马科斯在执政之初,倒也颇有作为,实行“[[土地改革]]”,发动“绿色革命”,注重教育,启迪民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76年起,粮食已能自给,1977年起,粮食还能少量出口。这一切为他羸得了1969年连任的机会(根据当时菲律宾的法律规定,总统每届四年,只能连任一届)。但1969年,马科斯蝉联总统职务时,菲律宾社会矛盾与他1965年初上任时的矛盾四伏、政治混乱、犯罪率高、世风日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1972年夏天,马科斯眼看第二届总统任期即将届满,开始恋栈总统的职位,为了达到他长期统治菲律宾、建立马科斯王朝的目的,他于1972年9月21日签署“军事戒严令”,宣布在全国实行军管,逮捕了反对派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和数以千计的所谓“颠覆分子”,并禁止集会、游行、罢工。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军事管制。1972 年,就第二年又颁布新宪法,改美国式总统制为英国式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在军管期间兼任总理。
1981年迫于国内外部的压力,马科斯宣布取消军管,为确保权力不被削减,同年4月又通过公民投票再次修改宪法,把政体改为法国式总统制。新宪法规定总统在非常时期拥有绝对权力,总统任期改为6年,不受连任一次的限制。
==暗杀事件==
1983 年是马科斯执政的第18 个年头,长期的独裁统治已使他在国内很不得人心。恰在此时,他的劲敌[[阿基诺]]要结束流亡生活回国了。马科斯闻讯,赶紧派夫人伊梅尔达赴纽约会见阿基诺,威胁利诱兼施,要他留在美国安心做寓公,声言如若回马尼拉必有生命危险。但阿基诺决心已定,不为所动。1983 年8 月21 日,他乘波音767 飞机踏上了回国的航程。
马科斯一手遮天、自我包庇的行为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反政府活动,也壮大了反对派的队伍,使原来四分五裂的各反对党在斗争中为了共同的目标逐渐团结起来。 1984 年,国民议会改选,结果反对党一举夺得了全部议席的三分之一,从原来的11 席增加到60 多席,显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竞选风暴==
马科斯眼看人心日渐转移到反对党一边,自己的统治基础有瓦解的危险,就决定铤而走险,于1986 年2 月提前1 年半举行总统大选。这是战后发生在菲律宾的一场最激烈、最惊险的政治决斗。角逐一方是执政的新社会党总统候选人马科斯和副总统候选人、菲律宾 最具声望的政治家之一托伦蒂诺,另一方是非律宾最大反对党统一民族民主组织的正副总统候选人[[科拉松·阿基诺和萨尔瓦多·劳雷尔]]。
国际舆论也迅速作出反应。许多国家对选举中出现的舞弊和暴力行为感到震惊,表示遗憾。日本报纸称这次总统选举是“菲律宾历史上最肮脏的一次选举”。[[英国]]、[[法国]]、[[西德]]、[[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不少国家的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指出马科斯依靠非法手段赢得的“胜利”一钱不值。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决议,谴责菲律宾的大选是一场十足的骗局,要求政府中止对马科斯的援助。
==黯然下台==
菲律宾朝野双方尖锐对立,厉兵秣马,气氛极度紧张。到2月22日,局势发生了突变。当晚6 时,马科斯的铁杆心腹——国防部长[[阿都罗· 恩里莱]](Arturo Enrile)和武装部队代参谋长[[菲德尔·拉莫斯]]发动兵变,在国防部大楼举行记者招待令明确宣布反对马科斯,支持阿基诺夫人,并迅速与之建立了联系。几小时后,马科斯发表电视讲话,要求恩里莱和拉莫斯立即停止这种愚蠢行动,主动投降。
“马科斯逃走了!”消息迅速传遍马尼拉市的每一个角落。数百万市民自发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广大群众推开卫兵冲进总统府,把马科斯夫妇的巨幅画像或挥拳击破,或扔进屋外的鱼池,打开伊梅尔达的地下储藏室,人们恍如走进了一家小型百货商店,只见成排成排的架子上各种服饰鞋帽、穿戴用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计有上衣2500 件、貂皮大衣15 件、裤子3500 条、胸罩500 个、阳伞65 把、手套68 双、太阳眼镜71 副、手提包888 个,还有5 架子五光十色的皮箱、大瓶大桶昂贵的进口化妆品。尽管人们平时对马科斯夫妇的奢侈生活已有所耳闻,但在亲眼目睹现场后仍不免大吃一惊。
==死于异国==
再说马科斯夫妇乘坐直升飞机抵达克拉克美军基地后,还想回伊罗戈斯省去,但事态的发展迫使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只能转乘美国的洲际运输机,经[[关岛]]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刚下飞机,马科斯一家及其随行人员就被安排在檀香山郊外的希卡姆空军基地招待所。可是,他门的300 箱行李却被夏威夷海关扣留了。其中有22 箱比索新钞(约值120 万美元),2 张折合180 万美元的菲律宾银行存款证,满满15 箱黄金、钻石、珠宝、钟表,还有大量珍贵艺术品、证券、房产地契……美国海关将这些东西一一登记造册,并于3 月18 日将这份长达2300 页的资产清单交给了菲律宾新政府。
2016年11月8日,菲律宾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准许把菲国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的遗体葬在[[英雄墓园]]。<ref name="中国新闻网">{{cite web |url=http://www.chinanews.com/gj/2016/11-09/8057170.shtml |title=菲律宾最高法院裁决准许马科斯葬在英雄墓园| accessdate=2016-11-09}}</ref>
==人物评价==
尽管马科斯是毁誉参半的政治人物,但他却有着其他菲律宾总统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在他的任期内在首届任期内使农业、工业和教育都得到显著发展。根据《[[亚洲脉动]]》2005年七月的调查,马科斯的满意度高达七成,比所有继任者都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菲律宾人]]
[[Category:其他国家軍政人物]]
100,0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