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7
次編輯
變更
韩烈侯
,→相关典故
=='''相关典故'''==
话说 [[ 赵国 ]] 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 [[ 赵敬侯 ]] 去世, [[ 赵成侯 ]] 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 [[ 魏老大 ]] 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点副业, [[ 韩国 ]] 吞掉那一大块肉实在叫他眼馋。
于是, [[ 周烈王 ]] 四年(公元前372),刚好三年服孝期满,等于刑满释放,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也正好 [[ 魏老大 ]] 不在家, [[ 赵国 ]] 出兵袭击 [[ 卫国 ]] ,占领 [[ 卫国 ]] 首都 [[ 帝丘 ]] ( [[ 河南 ]][[ 濮阳 ]] )附近七十三个村落。
这就叫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那好吧,老大既然不高兴,那就打 [[ 齐国 ]] 去,让老大高兴高兴,算是立功赎罪,将功补过。
从 [[ 博陵 ]] 到 [[ 阳关 ]] ,到 [[ 鄄城 ]] ,如果从战略态势的角度来说, [[ 齐国 ]] 西进的路线基本上被卡死了。
然而令 [[ 赵成侯 ]]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原本是很好的军事配合,没想到 [[ 魏国 ]] 人竟然又恼了,在他的后防线-- [[ 怀县 ]] ( [[ 河南 ]][[ 武陟 ]] )又结结实实地挨了 [[ 魏国 ]] 一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魏武侯难道是疯了?
[[韩国]]大夫[[公孙颀]]对[[韩烈侯]]说:“扶持[[魏罃]],将[[魏国]]一分为二,这是削弱[[魏国]]的最好办法。”[[韩烈侯]]当即表示同意,而[[赵成侯]]正惦记着那一记闷棍呢。 于是,[[韩烈侯]]与[[赵成侯]]一拍即合,充分发挥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之性格优势,联兵对[[魏国]]发动猛烈攻击,于[[浊泽]]([[山西]][[运城]]西南)一战击溃[[魏缓]]所部,进围[[魏国]]的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大有一举灭之之势。 此时,曾经的 [[ 魏老大 ]] 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敌人已打到家门口了,家里却各怀鬼胎,分崩离析,人心涣散。
这基本上就是亡国之兆了,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三家灭智氏的历史就得重演。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奇迹竟然出现了。从后来发生的事实来看,这还真是地道的奇迹,绝无夸饰的成份。朝不保夕的 [[ 魏国 ]] 能够成功躲过此劫,纯属侥幸。 当然,这个奇迹的最大受益是 [[ 魏罃 ]] 而不是 [[ 魏缓 ]] 。
和城里的各怀鬼胎一样,城外的韩、赵也各有各的算盘。
关于战后如何处置 [[ 魏国 ]] , [[ 韩烈侯 ]] 与 [[ 赵成侯 ]] 之间闹起意见。 [[ 赵成侯 ]] 主张杀掉 [[ 魏罃 ]] ,扶持 [[ 魏缓 ]] ,我们乘机瓜分一部分土地也就算了。由此可见, [[ 魏缓 ]] 是做了 [[ 赵成侯 ]] 的工作,正如 [[ 王错 ]] 做了 [[ 韩烈侯 ]] 的工作一样 。 而[[韩烈侯]]则主张,顺势将[[魏国]]一分为二,这样变小的二[[魏国]]就无力再对韩、赵构成威胁 。
他们的当下就是苟安现状。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会看到,正是这种苟安现状的思想给 [[ 山东 ]] 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极积进取的 [[ 秦国 ]] 利用 [[ 山东 ]] 六国的不思进取,遂各个击破,一统河山。
有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韩、赵两国为什么不把 [[ 魏国 ]] 彻底瓜分了,就如当年的 [[ 三晋 ]] 灭 [[ 智伯 ]] 一样?或许他们只是善良的海盗,尽管眼下是分出来单过了,毕竟曾经同处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饭桌上吃过饭,情面多少还是要留一点的,并不想把事情做绝。
问题是,不想把事情做绝的 [[ 赵成侯 ]] 与 [[ 韩烈侯 ]] ,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最高明,最具有人情味,互相都想说服对方,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 韩烈侯 ]] 气呼呼地率先撤兵走人, [[ 赵成侯 ]] 也气鼓鼓地跟着撤了。
关于 [[ 梁惠王 ]] 其人,以后还会发生相当多的故事,愚蠢的故事,比他老爹 [[ 魏武侯 ]] 还蠢, [[ 魏国 ]] 曾经的江湖老大地位到底终结在这个人手上。
==视频==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人物篇之-韩烈侯===
{{#ev:youku|XMzY4OTE5NDQ1Mg|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