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杂交水稻

增加 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杂交水稻
| 圖像 = [[File:杂交水稻.jpg|缩略图|居中|[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505/19/140410lrpgipr4gooftpx6.jpg 原图链接]]]}}
[[杂交水稻]] (hybrid ('''hybrid rice ''' )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具有个体高度杂合性,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和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ref name="聚土网">{{cite web |url=http://www.jutubao.com/baike/1632.html |title=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accessdate=2019-10-25}}</ref>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 [[ 衡阳市 ]] 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1046.3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cite web |url=http://www.cssn.cn/zx/shwx/shhnew/201910/t20191023_5019590.shtml |title=1046.3 公斤!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公开测产| accessdate=2019-10-25}}</ref>==研究历史==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某些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由于Henry Beache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国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两系法杂交稻研究==
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优点是配组自由、育种程序简化、育种周期缩短、不育系多样化,缺点是不育系繁殖和组合制种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在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和袁隆平发表“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以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在全国广泛展开。1988年第一个进入生产性实验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是N5047S/R9-1,到2000年全国通过省级和地市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品种只有27个,累计推广面积在300万公顷左右,是一个发展比较慢的时期。2001年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4个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以后,两系法杂交水稻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到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两系法杂交水稻135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品种816个(次)。<ref name="国家水稻数据中心">{{cite web |url=http://www.ricedata.cn/variety/ |title=国家水稻数据中心-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 | accessdate=2019-10-25}}</ref>1996年推广面积18.05万公顷, 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0.92%,到2013年推广面积发展到544.04万公顷,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33.59%,18年间两系杂交稻面积扩大了30倍。其中推广面积最大的组合是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万公顷。目前,全国20个水稻种植省市,都有两系杂交水稻种植,主要是籼型两系杂交稻,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有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其中安徽和湖北,两系杂交稻面积已经超过三系杂交稻面积。
==超级杂交稻研究==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期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标服务。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引下,各个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陆续实现。其中,先锋品种两优培九于2000年实现第1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累计推广超过700万公顷;第2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于2004年实现,其代表品种Y两优1号自2010年以来即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已达400万公顷;2011年,Y两优2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926.6 kg (13.9 t/hm2),实现了第3期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的目标;2014年,第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 kg (15.4 t/hm2)的高产新纪录,两倍于[[中国]]水稻的平均产量。迄今为止,国家农业部已认定了125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万公顷。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多抗性和适应性仍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挑战。<ref name="中国知网">{{cite web |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KXTB201635012&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2aGcvMDFnNVRvakxFS1BCUFIrZTNYR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U0NDZ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WVkbUZ5M2xWTDdMTGpYZmJMRzRIOWZQcW85RVpvUjhlWDFMdXg= |title=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accessdate=2019-10-25}}</ref>
==第三代杂交水稻==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1046.3公斤。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表示,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 <ref name="新华网">{{cite web |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22/c_1125138423.htm?baike |title=实现“婚姻自由” 克服“贪吃傲娇”——第三代杂交水稻来了| accessdate=2019-10-25}}</ref>
==亩产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
{{#ev:youku|XNDQxMDU2Mjk2NA|640|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30 農業總論 ]]
98,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