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曹凤岐

增加 28,62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曹凤岐''',男,汉族,1945年7月12日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现为松原市),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
'''曹凤岐''',男,汉族,1945年7月12日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现为松原市),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曹凤岐
| 图像 =
[[File:149432748.jpg|缩略图|曹凤岐]][http://i7.hexunimg.cn/2012-12-25/149432748.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6%9B%B9%E5%87%A4%E5%B2%90&src=tab_www&correct=%E6%9B%B9%E5%87%A4%E5%B2%90&cmsid=f308b1b5619171b590f97d502ed9d9ae&cmran=0&cmras=0&cn=0&gn=0&kn=6#multiple=0&gsrc=1&dataindex=7&id=dab399d630c87f291f9ced150b99cb37&currsn=0&jdx=7&fsn=66&adsimgsn=0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45年7月
| 出生地点 = 吉林省松原市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 知名作品 =《货币金融学》 <br>
}}
== 人物经历 ==
曹凤岐从1970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正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从1992年起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

曹凤岐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股份经济、金融与证券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曹凤岐是最早提出在中国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学者之一,他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突出贡献。曹凤岐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主持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等重点科研项目,出版了20余本专著、教材,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其代表著作有《股份经济论》、《资本市场论》、《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和《货币金融管理学》等。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材奖。2007年获"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别奖",2008年被北大聘为"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
== 教育背景 ==
1965年至1970年 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1978年至1979年 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研究生班

1987年 [[奥地利经济大学]]进修并讲学

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日本名古屋大学]]作访问教授
== 工作经历 ==
2009年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香港城市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 教授课程 ==
保险学

证券投资学

货币金融管理专题研究

货币银行学

股份经济专题研究

股份经济与证券市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专题
== 研究领域 ==
金融

证券

股份经济
== 荣誉称号 ==
《货币金融学》 1992年12月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货币金融学》1991年5月获北京大学科研二等奖

《货币金融学》1991年1月获光华安泰奖

"社会主义条件下股份制不是私有制" 1992年获辽宁优秀论文奖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困难与出路" 1991年获优秀论文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 1991年12月获北大学报优秀论文奖

1992年9月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1994年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社会主义证券市场" 获北大学报优秀论文奖

《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年荣获花旗奖教金
== 研究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管理研究"

教育部"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TO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

主持建设银行"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分析"项目

湘财证券资本市场高级论坛论坛,已举办44期

日本名古屋大学作访问教授期间(2000年12月-2001年3月)研究成果: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研究(英文)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丛书"总编,《企业管理案例》、《战略管理案例》、《市场营销案例》、《管理信息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002年5月

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主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光华新年论坛"金融专题
== 研究成果 ==
《货币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主编

《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年4月 主编

《稳操胜券》-股票债券投资技巧与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主编

《证券实务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 责任副主编

《怎样组建股份制企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与厉以宁、张国有合编

《中国股份制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年1月 主编

《中国证券市场走势》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姚长辉合编

《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主编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与资金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主编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厉以宁合编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实务全书》 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7年 主编

《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与厉以宁、张国有合编

《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4月 专著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规范与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5月 主编

《如何进行企业重组与并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编

《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实用问答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编

《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及《使用说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与厉以宁共同主编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主编

《跨世纪的中国投资基金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与厉以宁共同主编

《股份经济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专著

《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与刘力、姚长辉合编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与贾春新合编

《趋势--北大资本高级论坛》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编

《资本市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编

《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主编

《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主编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主编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主编
== 社会成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

《证券法》起草小组副组长

《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副组长

《证券法》修改小组顾问
== 获奖情况 ==
荣获第四届"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别奖

曹凤岐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别奖

曹凤岐提名理由是

孜孜不倦,力求精深,坚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仰首呐喊,苦身践行,为发展和规范金融证券市场呕心沥血。是贡献突出、创新卓越的经济英才。

曹凤岐的获奖理由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经济学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发展经济,造福于人民。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经济改革理论与方法,是每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曹凤岐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多年来,曹凤岐就是本着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思想,不断地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追求。曹凤岐是在国内比较早的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学者之一;曹凤岐是国内比较早地提出必须进行银行体制改革建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制的学者之一;我是在国内最早提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的学者之一;曹凤岐也是在国内最早提出建立股票市场,发展证券市场的学者之一。2009年前后,曹凤岐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上,参与了《证券法》的起草工作,参与的《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提出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原则。
== 整治股市 ==
消化遗留问题 健全"治市"制度

曹凤岐教授就国内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信心是关键

2008年最初8个月,中国股市下跌近60%。曹凤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制度不完善,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也不是很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大起大落很难避免。同时,2008年宏观经济也面临一些困扰,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对于大小非减持、再融资等影响股市稳定的说法,曹凤岐表示不赞同。他指出,事实上也有大小非减持和再融资,股市却没有下跌。恢复投资者信心是最重要的。

2008年央行公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5%,之后大盘下跌,直至3000点以下。而在2007年,每上调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股市就涨一次,这一现象无法按照经济学原理解释,主要是大家对股市充满信心。想办法恢复大家的信心是最重要的问题,其他都是次要的。

靠制度治理市场

曹凤岐的观点是是应该把精力放在治市上。要在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设上做一些事情。比如,强制分红制度、平准基金制度、印花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对卖者征收等。

还要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发行制度对大机构有利,他们可以方便地享受到一级市场的收益,但对中小散户相对不利。因此,可以考虑不按资金申购,而按账户申购,让老百姓享受到一级市场的收益。

从长远来说,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才能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曹凤岐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推出创业板市场,建立健全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改善和推进面向法人的产权交易市场等。扩大市场容量,改变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平衡。

二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大盘蓝筹股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由于市值比较大,不容易被炒作,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三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充分利用证券投资基金专家理财的优势和通过投资组合防范分散风险的特点,维持股市稳定。美国60%的家庭都持有基金,在中国,散户也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基金市场。

四是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完善股市做空机制。当前由于股市只有现货市场,容易造成市场单边上涨或下跌;而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推出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上市是长期制度建设措施,所以不应存在先后问题。实际上这两项制度本身已经比较成熟,随时都可以推出。当然在当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推出哪项制度都应慎重。

曹凤岐还强调要加强监管,要从法律上加大对非法证券活动的打击力度,对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要严格监管,对其打击力度要加大;要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净化市场环境。
== 相关改革 ==
=== 商行改革 ===
金融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

2001年的12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到2005年的12月份我们已经满5年了。中国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金融全面开放时期,银行及整个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首先促进了中国银行制度和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中国以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体系正在向股份化和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次,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金融中国,他们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具有先进的服务技术、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很高的商业信用,带入了很多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利的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第三,加入WTO以后加快了中国国际化的步伐。

然后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WTO过渡期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根据WTO的协议,2006年以后中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

随着外资银行的相关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的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摆兵布阵更加激烈,中资银行要缩小差距提高竞争力时间已经非常紧迫。

在市场不断开放的竞争作用下,中国银行业受到强烈的冲击,优质客户和优质人才的流失是业务丧失等一系列的难题,使中国银行业受到脱胎换骨般的镇痛。

因此,在金融全面开放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和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我想有几点:
=== 法人治理 ===
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前面的几位领导实际对这个问题都做了很深入的阐述,我简单的讲一下。

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家知道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国有银行除了农行以外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都在境内外上市,已经都是上市公司了。下面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形似而是神似法人治理结构,就是神似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真正的不够还不行,真正在公司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内控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这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最关键的是建立有激励和约束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妨碍了自我约束,也妨碍了自我激励。例如,中国商业银行的报酬制度,既不能激励优秀的员工,又不能在权利和责任上匹配,这造成了银行职员利用自己的权利获取贷款带来的好处,从而带来中国银行工作人员道德的约束,因此我们应该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几大商业银行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 业务创新 ===
第二,业务必须创新。中国的商业银行除了发展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之外,要在其他业务方面创新。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国银行主要是从传统业务,即存款和贷款业务。到目前为止,业务量上占到90%以上,中间业务不足10%,而国外先进的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量达到了40%到50%。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除了传统的结算业务之外还要开展其他的中间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就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这个暂行规定可以开展的中间业务相当多,适用审批的中间业务包括票据承兑、开除信用证、担保类、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的申购、保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还有其他业务。备案的有,各种汇兑、出口托收、进口代收,代理发行、承受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但是各类银行在这方面开展的都很模糊。

二,大力开展个人经营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经营业务是以自然人和家庭为对象,为个人或者家庭提供存款、融资、汇换、委托咨询等个人业务,个人业务是一种综合业务,涵盖个人资产类、负债类和个人中间业务的方面,个人资产类项目包括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以自然人为借款对象,以服务个人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贷款品种。个人负债类项目主要是指个人存款业务,比如外币一本通或者具有直接投资服务功能的品种。

个人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结算、汇兑等传统中间业务,按期转帐、个人投资顾问与纳税申报咨询等业务,以及代收保险单、代收水电费,等代收、代付等业务。

西方银行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涵盖个人投资、咨询、代理等各领域的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以花旗银行为例,已开发出了包括投资、理财、贷款、信用卡和网上服务的几十个种类,汇丰银行则能够提供包括银行服务、贷款服务、卡服务、保险服务和投资服务五大类的上百种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个人金融业务成为贯穿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重要领域。

我们要开展业务,以理财业务为核心,通过细分市场,以先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打造专业而稳健的零售银行形象,保证市场领先地位。要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要有客户群的划分,客户群有金卡、银卡、一般客户,要实行客户经理制,对重点客户专人负责,要式行关系营销、实行全员营销,要建立3C形象策略,企业形象设计、顾客满意策略、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形象非常重要,企业形象的关键是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完善的信誉体系,实行客户关系管理最现代的一些管理还有一些产品的创新。

三,现代金融业务创新。现代金融业务创新最重要的特点是网络金融创新。网络金融是现代金融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后银行服务可能相当部分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总体来说是网商银行,在网上可以存款、网上可以贷款、网上可以结算,银行的物理网点将变得越来越少。信用卡业务是现代业务的一部分,在美国和其他的国家可以说一卡走天下,不但通过信用卡交易存贷款,还可以通过信用卡交煤气费、交电话费、交水费。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总体来说发展非常快,所有的卡加起来有几亿张,但是中国的信用卡业务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相当的信用卡不是真正的信用卡。信用卡是一种功能很多的卡,这个卡可以消费业可以透支。

现代业务的发展使纸质货币变成电子货币、有形货币变成无形货币,从过去交易手段变成支付手段,信用卡具有电子货币的功能,要花大技术投入建立平台,这种平台是网络平台,煤气、电子公司、电器公司、车站都可以联网。我们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很快,比如说发展最好的是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有一卡走天下、一网走天下,应该说做的很不错,其他银行也是不错的。已经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原来是不收什么费用,客户太多了就得收费,实际收费也可以,世界各国都要收费,但是要提高服务功能和质量这是收费的一个根本,要不然就不能因为客户多了进行收费,所以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 风险防范 ===
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的体系

第三,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的体系。

银行存在诸多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从另一个角度说存在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应该说在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体制还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是体制信用风险和管理信用风险,所以说这些方面我们要进行防范,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就是违约风险。还有随着现代业务的发展市场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建立一个体系,要进行风险管理。

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应用的经营管理工具。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逐步变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且对商业银行核心的监管标准,以及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和成熟,欧盟大银行相继建立了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经济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经济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手段,过去中国商业银行缺乏经济资本管理观念缺少资本金约束,因此建立以资本约束业务规模增长的资本管理机制,以资本的充足程度和股东回报期望决定规模扩张的边界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对造就稳健、健康、基业常青的现代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还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风险管理技术急早的发现风险,以早化解和处理风险。
=== 交叉渗透 ===
业务要交叉和渗透

第四,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业务要交叉和渗透。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金融运营与管理体制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政策,规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个提法还是《证券法》首先说出来的,修改的时候是有所改动,但是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我们还是实行的这个原则。

这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应该总体上来说符合我们当前的实际,对防范风险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应当看到,在国外混业经营、混业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美国坚持了60年的分业经营管理近10年已经有所突破,1999年通过的现代金融法案已经彻底的否定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英国、日本也放从了这些管理。所以我们在现代条件下应该允许银行业、证券业业务调查,在管理方面向综合方向发展。

鼓励和支持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

第五,鼓励和支持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鼓励和支持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外资金融机构入住中资银行出现良好的势头,带来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已经有多家中资银行先后接触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专业银行机构的入股,外资银行通过合作和参股迅速进入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并服务于广大客户。中资银行通过竞争和合作取得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公司制度,引进境外投资者是完全必要的。交行引进了汇丰银行,建行引进了美国银行和新家坡淡马锡公司,中行引进了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银行、瑞银集团,工行引进了高盛公司,等海外战略投资者。这些海外战略投资者都是国际上实力雄厚的大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加盟对于改变中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有人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把钱都让外国人赚去了,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前一段的说法少了,前一段有两大流失,第一大流失是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国有资产流失6千亿人员比,中国海外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国有资产损失600亿美元。这种说法应该是有偏颇的,寻求境外有势力大型经营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中国银行的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都是因为缺钱而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中国银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存款贱卖国有资产的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的行为缺位是市场的结果是博弈的结果,关键是怎样认清商业银行的状况。目前为止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取得好转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说这些问题应该辩证的去看。

要支持和鼓励中国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或者海外和国内同时上市。有人认为优质企业都到海外上市了,造成国内的市场股市边缘话,还有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出售到海外市场IPO价格偏低,导致国外市场和中国的市场差额较大,当然是贱卖国有资产,还有也让外国人赚足了中国人的钱,造成财富外流。

国有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的IPO价格是市场决定的,是询价的结构,中行公开发售取得了76倍的认购,国际配送取得了20倍的认购,建行和中行通过初次IPO分别筹到了750亿港币和754亿港币,被誉为世界招股的工商银行,得到了海内外投资的热烈追捧,截止到20号中国国内A股网上的中签率是6.03%,吸引的投资规模是603亿人民币,中国其他的股本也不足1万亿,是吸引这些资金。在香港认购人数是97.7万人,H股是3.07元,A股定为3.12元,市盈率是2.23倍。所以工商银行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筹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银行,应该是第一股了,所以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应该说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非常国际化的一个步骤。
== 公司分红 ==
分红应当超银行存款利率讨论现场 在一些国家,投资者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红,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红高于银行利息回报,股市越跌,就越有投资者购买,而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却很低,根本无法与银行存款相比。因此,有专家呼吁,建议实质性的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从西方成熟市场看,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红利支付方式。数据显示,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到70%用于支付红利,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红高于银行利息回报,分红政策往往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参照。而证监会昨天出台的分红新规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吸引长期资金进入股市,从而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从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来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比50%。近3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金额逐年创新高,但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却在节节下降。因此,有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强制分红,并提高分红比例。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说:"比如说,能够把投资的5%每年分给股东,那么股东就不会到市场去炒,这样股东就从投机者变成一个投资者,这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对中国的股市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曹凤岐认为,即便投资回报率超不过银行储蓄,也应该比以前的分红多,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统计显示,2007年整体A股上市公司实际分红率将近30%,而按照证监会分红新规定计算,如果把整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法定分红率仅为10%,还不如上市公司向所有股东分红的实际分红率。
1,2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