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失智症

增加 1,77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失智症容易發生於年紀大的長者,俗稱「老人癡呆症」。但因痴呆含罵人意味,所以以「失智症」(失去智慧)來代表這些人是因疾病而漸漸失去原有的智能。失智症實際上是包含記憶力障礙,再加上認知功能損傷,而且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況。<ref>[https://www.healthott.com/ott/Cmartdtl/5IIITIF77AT_4020.do 老人失智症,醫健康網]</ref>
 
 
==認識失智症==
正所謂「失智症」就是俗話說的癡呆症,常見的症狀包含了記憶的減退或喪失,判斷及執行能力下降,失去從事日常生活中活動及照顧自己的能力,行為障礙以及情緒人格的改變,最後必需得以依賴旁人照護並隨著病程進行,而逐漸增加病患及照顧者的困擾和壓力。
 
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患者佔所有失智症患者人數的50%到70%,其他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失智症(佔25%)、路易氏體失智症(佔15%)、以及額顳葉型失智症。相對少見的失智成因則有常壓型水腦症、帕金森氏症、梅毒、以及庫賈氏症等。
 
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統計約為八萬名,其中約六成為阿茲海默氏症,所以,失智症已是老人國度的台灣主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多奈派齊等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類藥物經常用於治療輕至中度失智症,但這些治療的效果始終有限。對於失智症患者與照護者而言,有些方法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有所助益;另外,對於照護者的衛教與情感支持固然相當重要。運動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中活動功能皆有幫助。
 
失智症影響全球三千六百萬人口,大約10%的人口,會在有生之年中發病。失智症與年齡老化息息相關,約3%的人口在65到74歲之間得到失智症,另外19%的人口則在75到84歲之間,而將近一半的人口超過85歲得到失智症。隨著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失智症也變得越來越常見。<ref>[https://www.tisonlift.com/info/idx_124 認識失智症,知識分享-健康新知]</ref>
32,7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