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陆征祥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人物生平'''
'''3 夫人涉外婚姻'''
'''4外交贡献'''
'''5人物评价'''
== '''人物经历''' ==
陆征祥一辞再辞,结果连临时总统袁世凯也来电力邀。眼看辞不掉,陆便在回国前向袁提出三个条件:外交次长应精通英语;他陆某不向他部荐人,他部亦不得向陆某荐人;外交部人事不得由他人干涉。袁世凯答允了,他才启程回国。
1912年3月30日陆征祥赴任首任'''外交总长''',改外务部为[[外交部]],5月3日通告启用 外交部印。
'''外交总长'''
'''陆征祥'''出任首任外交总长,也是中国外交建制和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开始。他凭借多年在欧洲工作时积累的经验,着手革除清朝官场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引进较富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机构模式拟订外交部组织法,并据此制定了《外交部官制》,设总长、次长各一名,日常事务由一厅四司一室负责,即'''总务厅'''、'''外政司'''、[[通商司]]、[[交际司]]、'''庶政司'''、'''参事室'''。
陆征祥在海牙打肿脸充胖子讲门面,再精打细算,一个男人毕竟无法考虑得周密,多亏他有一贤内助。
== '''涉外婚姻'''==
还是在彼得堡,陆征祥认识了比利时驻俄公使的一个亲戚--培德·比夫小姐。培德的祖父和父亲均系比利时的高级军官,她本人举止娴雅,又有几分家传的刚毅。陆征祥对培德一见钟情,一生都敬爱有加。
按本笃会规定,修士死后不得摆放花圈挽联,故陆征祥的追思礼拜上灵前无他物,仅有[[比利时国王]]送一花圈,还是修道院破例收下的。[[修道院]]的地下墓室有几十个墓穴,第一行第一孔葬了前任院长,陆征祥安葬在第二行第一孔。中国清末民初的第一外交家就安息在这里了。
== '''夫人''' ==
'''陆征祥'''的夫人是一位比他大22岁的比利时人,陆氏一生受她影响很深。她去世后,陆征祥就去比利时作了洋教士。
1945年曾有中国记者至比国采访陆征祥,据报导陆征祥曾对未来国情提出简短而著名之警语:"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 '''人物评价'''==
'''陆征祥''',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他曾当过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和[[总理]],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由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然而,大错铸成之后,在以后的日子里,陆征祥带着强烈的负罪感,走上了一条漫漫的忏悔之路。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