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董必武纪念馆
,创建页面,内容为“董必武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国庭院式结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董必武纪念馆
外文名称
Dong Biwu Memorial Hall
地理位置
稞子山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
占地面积
5800平方米
建筑风格
中国庭院式结构
目录
1历史沿革
2馆内布局
3纪念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84年经中央批准,董必武纪念馆于次年清明节破土动工,19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落成开放。董必武纪念馆在开放的二十年间,于一九九二年和二00四年分别进行维修,修改后的纪念馆不论是外观建筑还是陈列形式都焕然一新。展览内容以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为依据,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硅胶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1]
折叠编辑本段馆内布局
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正面门楼匾额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二000年十月六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安放在纪念馆内,实现了他们生前的愿望,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人们在这里缅怀董老的丰功伟绩,学习董老的革命风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墓后是一道 长, 高的屏风,上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董必武同志生平"。正院的东面有一侧院,环绕正、东两院建有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进入纪念馆序厅,迎面看到的是万里长城壁画,以恢弘的气势、强烈的民族凝聚感,表达了董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浩瀚胸怀。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的内容。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内容。第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崇高思想品德。
二十年来,董必武纪念馆接待观众千万余人次,其中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吴邦国、刘华清、吴官正、温家保、曾庆红等先后来纪念馆参观。
近几年,董必武纪念馆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先后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武汉市十多所大、中学共建教育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曾被中宣部、省政府分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折叠编辑本段纪念人物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
董必武
董必武
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董必武纪念馆
外文名称
Dong Biwu Memorial Hall
地理位置
稞子山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
占地面积
5800平方米
建筑风格
中国庭院式结构
目录
1历史沿革
2馆内布局
3纪念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84年经中央批准,董必武纪念馆于次年清明节破土动工,19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落成开放。董必武纪念馆在开放的二十年间,于一九九二年和二00四年分别进行维修,修改后的纪念馆不论是外观建筑还是陈列形式都焕然一新。展览内容以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为依据,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硅胶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1]
折叠编辑本段馆内布局
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正面门楼匾额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二000年十月六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安放在纪念馆内,实现了他们生前的愿望,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人们在这里缅怀董老的丰功伟绩,学习董老的革命风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墓后是一道 长, 高的屏风,上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董必武同志生平"。正院的东面有一侧院,环绕正、东两院建有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进入纪念馆序厅,迎面看到的是万里长城壁画,以恢弘的气势、强烈的民族凝聚感,表达了董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浩瀚胸怀。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的内容。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内容。第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崇高思想品德。
二十年来,董必武纪念馆接待观众千万余人次,其中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吴邦国、刘华清、吴官正、温家保、曾庆红等先后来纪念馆参观。
近几年,董必武纪念馆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先后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武汉市十多所大、中学共建教育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曾被中宣部、省政府分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折叠编辑本段纪念人物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
董必武
董必武
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