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和县

增加 45,37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行政…”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辖乡(镇)24个,行政村385个,人口38.42万人。乡村人口35.17万人,农村劳动力为20.98万人。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和防护林建设县之中,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之一,并被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甘肃段“一岸两翼”范围。又是甘肃省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重点县之一。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基本概况==

西和县辖6个建制镇14个乡。 2007年底全县人口39.77万人。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的西和,物产遍布南北东西,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一熟,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蒿麦等。随着生产技能的提高,半夏人工栽培与加工取得成功,成为西北最大的半夏集散地,获得了半夏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国半夏之乡”命名。试验截植山茱萸,西贝母已获成功,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县境内东部属国内铅锌第二大矿床西成铅锌矿带之北翼。南部山区的崖湾锑矿号称全国第三大锑矿。沙金、岩金遍布全县,处于陕甘川三省“金三角”地带。境内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24个乡镇全部通电,乡至村通电率达80%。县内公路总长471公里,16条公路连接全区其他8个县,往北有通往陇海线天水火车站的三级线道,往东北、东南有通往陕西、四川的四级县道。30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并网直拨,移动电话即将开通。通讯联络极为便利。西和县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和防护林建设县之中,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之一,并被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甘肃段“一岸两翼”范围。又是甘肃省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重点县之一。享受国家、省、地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现有汉族、回族、黎族、土族、白族、苗族、羌族、满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锡伯族、哈尼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沿革==

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后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居西垂。战国秦为西县地。《史记正义》云:“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秦于骆谷(今西和县洛峪)置武都道。唐《括地志》载:“秦昭括地入陇西郡羌道,以其地置武都道。”《汉书·高后纪》记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西汉仍置西县,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条载:“禹贡蟠冢山,西汉所出。”西县得名于发源蟠冢山的西汉水。三国至西魏为上禄县地、仇池国地、长道县地等。仇池之得名,据宋绍兴甲寅(1134)忠训郎曹居贤所立《仇池碑记》载:“仇池福地本名维山,开山为之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

(乾隆《西和县新志·艺文》)后魏太平真君中置南秦州于仇池山,以位于秦州(今天水)之南而名。仇池山在县南60公里处。“仇池,方百顷,四面斗陡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因其易守难攻,地控陇蜀通道,汉晋以来为兵家所争要地。唐置汉源县,时人以为西汉水源于此,以之命名。北宋属岷州。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镇台唐玄宗筑,汉代星陨于地成白石,状如龟,故名。”(《方舆览胜》卷70白石镇“古城”条)故址在今县西。及金人请和,朝廷从之,因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沿称至今。

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有关历史'''

西和为秦皇故里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祖先本是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后裔女修。女修织布时吃了凤凰蛋生下大业(即陶)。陶之孙名大费(伯翳),曾参与大禹的治水工程。治水成功后,舜给他娶了妻室。他帮助舜发展畜牧养禽业,舜又给他赐了姓“嬴”,这就是秦国嬴姓的来源。殷朝末期大费的后代中有一个叫中潏的,“在西戎,保西垂”,这个西垂之地,大体就位于西和、礼县、天水一带。中潏的苗裔中有个叫非子,居住在犬丘,善养马畜,周孝王知道后让非子在汗干水渭河一带养马,马匹繁殖极快,孝王就把非子封于秦,让他延续嬴氏的祭祀,从此叫做“秦嬴”,非子成为秦国的第一代君主。西垂大夫庄公之子秦襄公征战有功,平王东迁,襄公又拥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秦建立诸侯国后,把势力从西垂迅速扩展到了陇山以东。

秦文公向东扩疆,先至渭、又伐戎、扩展到岐,并按平王之约,把岐以东献给周朝,以西归于秦国。文公死后,“葬于西山”,民国《西和县志》记载县城西山隍城之上,有秦文公墓,墓地为二丈余高的“纱帽咀”。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为大夫,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休兵备战,意欲东进中原争霸,虽东进之路为晋所阻,但向西发展中“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993年,由于盗墓者的乱挖乱盗,距西和长道数公里之遥的礼县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发现,一些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随即在大堡子山进行了为时8个月的抢救发掘,一些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大堡子山就是被历史尘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2002年9月2日 ,新华社正式宣布,大堡子山古墓系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可见秦朝的发祥地就在古仇池、大堡子山一带。

汉朝的时候此地被名为武都郡,汉朝末年氐族聚集于仇池自立为王和武都郡对抗,期间杨家数代起起落落。后隋末被彻底灭,氐人如此的顽强精神具有白马族氐人光荣继承。氐人所在陇南一带有吐蕃和汉共享,这个也是造成陇南人性格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吧。

唐朝也是西北丝绸之路经济最发达时候,那么到战乱的五代、宋、元年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有长安东移,唐叫汉源县,当时认为是西汉水的发源地。后魏被命名南秦洲,在秦州也就是天水之南,北宋叫岷州。南宋初移岷州于白石镇。后来金人请和于南宋,朝廷接受,一高兴改岷州为和州。县名用西和县沿称至今。<ref>[https://kuaibao.qq.com/s/2020070西和县] </ref>

==地理位置==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天至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

'''水文'''

西和县境内有西汉水、漾水河等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西和县辖16个镇、4个乡:[[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洛峪镇]]、[[石堡镇]]、[[西峪镇]]、[[苏合镇]]、[[卢河镇]]、[[兴隆镇]]、[[稍峪镇]]、[[马元镇]]、晒经乡、[[十里镇]]、[[大桥镇]]、蒿林乡、太石河乡、六巷乡、西高山镇。

1949年10月、12月分别设城关、长道、兴隆、纸坊、大桥5区,长道、川口、大柳、祁家、石堡、赵家、坪寨、张老、稍峪、苏合、姜席、岐山、伏虎、三合、任薛、峰坪、城关、纸坊、石峡、成集、上寨、草坝、五福、黄江、曹杨、河口、洛峪、马元、大桥、申家、银杏、龙凤、银洞、二郎、青龙、晒经、陆河、毓龙38乡。

1950年撤销城关乡,分设北关、南关乡,增设漾西区及元顶、鱼石、六巷、庙背乡。1953年缩小区乡行政区域.扩大分设城关、长道、兴隆、马元、纸坊、石峡、大桥、洛峪、漾西9区,中山、北关、南关、张老、赵五、吕集、三合、风坪、张王、腔酮、白雀、三里、西峪、苏合、坪寨、长道、川口、大柳、赵家、石堡、祁家、三磨、包集、马鞍、王坝、陈沟、新亭、张孟、崔刘、叶王、金盆、塔山、稍峪、白马、季阳、朝阳、玉泉、银洞、侯魏、岐山、鱼石、草关、草川、青龙、伏虎、佛孔、元顶、金化、晒经、白龙、纸坊、府城、卢陈、赵坝、草坝、罗汉、下巷、建华、大营、宁康、青羊、上寨、上巷、双庙、石峡、天池、和平、八集、成集、高庙、崖湾、吉龙、金陵、银杏、鱼洞、仇池、大桥、篙林、申家、何山、铜山、龙凤、河口、齐黎、大池、花园、阎任、柏树、清水、洛峪、铜厂、喜集、杨嘴、养马、何坝、姜席、黄江、陆河、新民、十里、云薛、赵五、麦川、二郎、后园、山坪、赵河、普光、明胜、强郑、毓龙、小店、南义113乡。

1955年5月将纸坊区所属10乡划归成县,10月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撤销马元区,调整为城关、长道、兴隆、石峡、大桥、洛峪、何坝7区,城关、任河、西峪、白雀、孟川、吕集、张老、赵孟、石堡、王坝、大柳、赵家、川口、长道、玉泉、董河、伏虎、稍峪、塔山、卢河、银洞、佛孔、晒经、石峡、成集、和平、青羊、上寨、后园、上巷、银杏、鱼洞、仇池、龙凤、马集、何山、申家、崖湾、铜山、洛峪、花园、河口、喜集、杨咀、山坪、陆河、赵河、何坝、黄江、麦川、十里51乡。

1956年9月撤销城关区,设城关镇,乡并为赵五、白雀、西峪、苏合、稍峪、晒经、伏虎、玉泉、卢河、长道、大柳、石堡、和平、青羊、上巷、石峡、成集、陆河、姜席、何坝、何山、鱼洞、龙凤、银杏、申家、河口、洛峪、喜集、花园29乡。1957年撤销何坝区。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归属西礼县后,本境设西和、洛峪、大桥、石峡4个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西和县制后.又分设为32个人民公社,即: 城关、白雀、赵五、苏合、西峪、玉泉、卢河、稍峪、马元、晒经、何坝、姜席、十里、和平、六巷、青羊、成集、石峡、大桥、银杏、申家、何山、龙凤、山青、洛峪、河口、花园、喜集、长道、石堡、大柳、包集。1965年撤销包集、青羊、山青、花园4个人民公社,合并为28个人民公社。1966年撤销玉泉、白雀人民公社,保留26个人民公社.1968年撤销申家、何山人民公社,成立红旗公社。

1969年合并为长道、石堡、苏合、城关、玉泉、马元、卢河、姜席、十里、何坝、洛峪、红旗、大桥、银杏、石峡、西高山16个人民公社。1980年增设晒经、河口、六巷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分设汉源镇及西峪乡,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84年增设大柳、稍峪、赵五、喜集4乡,并改长道乡为镇。至此,全县共有镇2个,乡22个,居民委员会4个,村民委员会494个,村民小组1998个,其分属情况: 汉源镇驻汉源街。辖中山、北关、南关、凤山4个居委会。中山、北关、南关、凤山、黄磨、白冯、山堡、李家牌坊、任河、朝阳、上城、代沟12个村委会。长道镇驻西街。

辖西团、水泉、高渭、赵家、杨桦、光明、龙八、宁家、川口9个村委会。大柳乡驻大寨子.辖大柳、小石、刘磨、丰收、大寨子、小峪、石崖、青龙、陈沟、乔杨、周杨、石家、新亭、包集、石沟、青鹤、杨麻17个村委会。石堡乡驻石堡辖石堡、苏团、张刘、崔刘、史山、箩儿湾、张官、刘城、上坝、郭庄、张家河、孟林、汤沟、祁家、王家斜坡、刘家庄、阳山、窑门、新窑、马沟、王寺、深沟、李山、张寺24个村委会。苏合乡驻苏家河.辖苏合、上蔡、朱河、下蔡、张河、上玄妙、老庄、下玄妙、阴坡、阳坡、北崖湾、元山、岳王家、陈家地、聂堡、明星、庞孟、庞家沟、曹郭、丁河、丁山、廿王、武湾、杨河、康杨、吕集、冯董27个村委会。西峪乡驻西峪下坪。辖王磨、卢水、白雀、柳团、南村、崆娟、叶家大路、张庄、斜坡、乔堡、阳坪、河坝、西峪上坪、西峪下坪、上寨子、下寨子、下城、小杜18个村委会。稍峪乡驻符家庄.辖郭山、杜河、潘窦、王家叮邵山、生地湾、郭河、魏家沟、符庄、何宋、碑楼、团庄、稍峪、白杨树、马家河、史家山、赵湾、牛窑18个村委会。

兴隆乡驻下庙。辖下庙、吴沟、季阳、崔家庄、张家阳山、马家庄、麻池坝、党山、茨峪、上庙、牟山、柳树、黑鹰、上川、豹子崖、叶家河、居余、何家湾、张牟、冉湾、半山里、磨石、北王山、茜峪、侯家庄、党家河、魏家庄、许家沟、严家沟、下川、窑儿王家、李家上河32个村委会。卢河乡驻卢家河。辖卢河、吕窑、裕民、王窑、陈山、薛集、王集寨、王堡、丁钱、草川、石泉、山岔、董河、花石、大山、草关、歇台、王坝18个村委会。马元乡驻马家湾.辖马湾、花坪、圆顶、沙水湾、老人山、胡杨、金泉、刘家沟门、金星、东马沟、北沟、南沟、佛孔、瓦舍沟、鲍河、王庄、周家沟、富家沟18个村委会。晒经乡驻喻家庄二辖喻彭、黄庄、朱家山、兰湾、大庄里、薛家沟、张家河坝、白草湾、牛尾沟、韩马、青崖、渭子沟、晒经、朱家梁、刘家河15个村委会。赵五乡驻段集寨。辖孟家磨、东山、段集寨、范家庄、王家大庄、王家小庄、侯村、小页里、赵家河、云周、刘堡、刘集寨、孟川、张集、麻园、后川、代家店、寺儿沟18个村委会。十里乡驻何家沟.辖姚河、姚堡、陆山、刻河、李河、小麦、板桥、川儿下、马家台、十里铺、杨家河、吴家湾、土桥峪、五里铺、圆滩、青羊、页水河、董庵、领家山、前门、龚庄、侯庄、仁义、佘铺、佘家庄、中王山、杜家山、梁集、新山、张家山、童家湾、横岭山、二郎、寨子里、符山、避风、杨家后湾、何沟38个村委会。

姜席乡驻席家川。辖席川、姜川、李家山、董坡、麻家庄、峰坪、谢家庄、青沟、姜窑、董堡、姬窑、赵河、马窑、山庄上、杨家湾、下胡、上胡、马集沟、冯沟、段集、富沟、何家阳坡、王家河坝、角善、王集、马上岸、山坪、彭寺、曹家沟、四图、王家庄、翟家庄、西李窑、周家庄、张山、马家沟、马坪、西番、苟家庄39个村委会。何坝乡驻何坝。辖何坝、马寨、安赵、北窑、北沟里、范集、强沟、郑沟、麦川、王沟里、西坡、东坡、鱼家山、大石湾、安家峪、刘集、草坪、黄江、蔺集、南李山、宋坝、张杜、南峪、符家山、李家河坝、乔集、杨窑27个村委会。河口乡驻野麻坡。辖河口、野麻坡、柴石、杨付、铁鼓、红茂峪、冯家山、李子坪、草坝、小池、刘沟、大池、鲁冉、田家窑、新庄里、河南里、刘家庄、黎家湾18个村委会。洛峪乡驻洛峪集。辖洛峪、古糖、南老庄、古湾、四合沟、刻家庄、唐家窑、曹家庄、杨家庄、任家沟、阎家山、庄案里、落凤、甸沟、景沟、石沟里、柏树、段家、石坝、康河、夭池、陈家山、马河、清水24个村委会。

喜集乡驻喜家集。辖喜集、蒲宋、袁付、何胡、关坝、崔马、袁坝、下铜厂坝、上铜厂坝、水关子、杨嘴、卢山、灯塔、罗山、四坪、大理16个村委会。大桥乡驻大桥街。辖大桥、郭坝、张坪、马集、李坪、王山、仇池、赵窑、龙凤、韩河、小山、兴隆、联合、小桥、牌五、上下渭16个村委会。离林乡驻李家崖。辖篙林、杜林、魏王、周沟、杨庄、申集、李家山、邱家老庄、段庙、唐石、大苏、何家山、张沟、团结、寺申、赵沟、席山17个村委会。太石河乡驻张家坝。辖龙山、月溜、马坝、阳阴、金陵、瓦石山、窑孔、吉龙、白崖沟、宋家沟、胡山、魏坝、山青、桃崖寺、谈坝、崖湾16个村委会。

西高山乡驻冯家坪。辖冯坪、冉家湾、黄家庄、宁山、何山、寇山、天池、和平、秦山、马莲、新庄、陈家沟、上寨、下寨、朱家河、刘河、冉山、八集、尹庄、草坝、张湾、杜坪、方集、成集、李湾、大寨、吴山、王家楞坎、杜山29个村委会。石峡乡驻石峡街。辖石峡、川儿、潘湾、杨湾、库跟、焦山、土桥、双庙、青坝、坦途、高河、小石沟、高灯、歧安、牛儿坪15个村委会。六巷乡驻下六巷。辖下六巷、二址、郭家坝、杜台、花桥子、云山、上巷、槐树、廖坝、阎坝10个村委会。<ref>[http://images1.wenming.cn/web_ah/wmcz/201511/t2015112西和县] </ref>

==地形地貌==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有铅、锌、锑、金、银、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大理石、冰洲石、硫磺、泥煤等。县境内东部属国内铅锌第二大矿床西成铅锌矿带之北翼,储量3546万吨;南部山区的崖湾锑矿号称国内第三大锑矿。储量521万吨;沙金、岩金遍布全县,陕甘川三省“金三角”地带,储量约10吨。已建成铅锌采选加工企业12户,年采矿40万吨,日处理1650万吨,锑采选企业3户,日浮选300吨。年产铅精矿6500吨,锌精矿39000吨,粗铅2400吨。黄金堆浸企业23家,年产黄金50公斤。

'''水力资源'''

较为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3313千瓦,可开发量为12079千瓦。可供开发利用水面1300亩,养鱼260万尾。

'''植物资源'''

西和县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截止2008年,西和县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的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5.4万亩;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

'''动物资源'''

西和县境内有包括大鲵(娃娃鱼)、红腹锦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300多种。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58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104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654万元,同比增长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6053万元,同比增长8.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为17.8:12.7:69.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5.37万亩,比上年增长1.55%;油料种植面积5.72万亩,比上年下降4.9%;蔬菜种植面积4.64万亩,比上年增长2.43%。全年粮食总产量142917吨,比上年上涨4.2%,其中:夏粮47469.7吨,比上年增长0.15%;秋粮95446.85吨,比上年增长6.3%。有效灌溉面积9.7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1.4万千瓦,比上年上升3.73%。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354万元,比上年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368万元,比上年增长0.2%。

2018年,全县完成建筑业产值1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0.1%。资质以上企业4 户,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00万元。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000万元,同比下降41.55%。本年施工项目1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 123个。

'''旅游'''

2018年,全年旅游总人数达 146.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 %。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 %。

'''商品贸易'''

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33万元,同比增长9%。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790万元,同比增长8.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743万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6338万元,同比增长9.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791万元,同比增长9.2%。

'''金融和保险'''

2018年,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8324 万元,比上年增长9.3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823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5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支农及支农贷款余额4378789万元。

==交通运输==

公路建设上,祁西路改造全面完成,西姜路改造正在铺油,西马路杜河大桥已建成投用,县车站完成主体工程。全县干部职工投工投劳,完成了县际公路路基填方6公里,折合投资250万元,完成4条乡村公路建设22公里。在旧城改造工作中,城区“两纵五横”7条主街道道路管网及路灯、广告灯箱等工程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城区供水扩建和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投用。

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现有公路798公里,S219线祁成公路贯穿县境,与国道312线连接。十石路、鱼花路等县乡道路接通全县各乡镇和主要工矿区。

2018年,各种运输完成周转量 5295.8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 %,客运周转量 2099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 %。

==社会事业==

'''教育'''

2018年全县学校总数423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小学217所;教职工4732人,在校学生数78175人。其中:幼儿园入园人数16319人;小学在校生数35456人,初中在校生14752人。高中在校学生989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5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7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8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48%;

'''体育'''

2018年,现拥有体育综合训练场 1 座,室内体育馆 1 座,全民健身广场1个,公共健身设施完善。

'''文化'''

2018年,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 个,文化馆 1 个,博物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个、文化广场 20 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城区有线电视7216户,有限电视人口36080人。

'''医疗卫生'''

2018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897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级卫生院24个,诊所863个、私营医院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社局服务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具有资格职业医师179人,职业助理医师70人,全县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

2018年,年末参加失业保险791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07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76166 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58666人。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056人,年平均工资57270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22920元,比上年增长8.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0 元,比上年增长11.2 %。

'''就业物价'''

2018年,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6.2万人,其中:农村23.82 万人,城镇 2.43 万人。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 41994 万元,同比9.23 %。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为 19552万元,同比24.04%。财政支出3303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

201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2%,在可控范围3%以内。

'''邮电'''

2018年,全年邮电通信完成增加值 2.143亿元,其中邮政业完成增加值0.2375亿元,同比增长9.57%,移动业完成增加值1.3亿元,同比下降11%,电信业完成增加值0.46亿元,同比增长18%,联通业完成增加值0.1463亿元,同比增长19%。

'''环境保护'''

201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计划指标以内。污水处理厂1 个,垃圾处理站 1 个,城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100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335天。

==风俗文化==

乞巧

奇巧文化独具魅力位于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仇池国的故土。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乞巧、山歌、春倌、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传承多年,久盛不衰。特别是乞巧活动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 在西和人的习俗中,通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灵称作“巧娘娘”。姑娘们怀着对巧娘娘虔诚的心情,抱着美好的企盼,届时请她下凡来。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故当地称其为“乞巧节”。因参加乞巧的多为未出嫁的姑娘,历代文人又称“女儿节”、“女节”。乞巧活动准备工作包括选址、联络、筹资等项。乞巧活动由手襻谺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等活动组成。其间,年轻女子们通过一系列歌舞表演和祈祷方式向巧娘娘诉说自己的美好愿望。

乞巧节又称娘娘节,是指农历七月七日,由妇女们欢度的节日。甘肃各地都有这个习俗,而以陇南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节最有特色。它是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而兴起来的。为尊崇令人敬仰的“巧娘娘”(织女),同时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女儿们能像这位仙女一样心灵手巧,聪颖智慧,于是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里乞巧。西和、礼县一带还举办情趣横生的“乞巧”游乐活动,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乞巧””送巧”四个阶段。

2007年3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牌扁授予西和县人民政府。

2007年至今都有不同的大型文艺晚会结合乞巧文化艺术节!很是热烈。

==风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节日:春节的拜年、元宵的社花、二月二的种子、清明的烧纸、端午的艾蒿手链、七月七的乞巧、中秋的果实、腊月的冰块。

==旅游资源==

西和县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辉映,晋魏时仇池立国四百余年,称雄一时;诗圣杜甫由陇入蜀,咏诗致志,天下流传;抗金的烽火,拒元义勇,近代的风云,哺育了这里灿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有“圭峰秋月”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2007年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6年成功举办了“西和县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

西和县依靠旅游资源较为富集,而且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委托成都来也公司编制了《晚霞湖旅游景区及滨河休闲带、东西两山修建性详规》,并于2006年3月通过了专家评审。2007年,又委托北京来也公司正在编制县城旅游形象整体规划。用于旅游发展的资金达到近1000万元,先后修通了晚霞湖环湖公路、石峡八峰崖、石峡经牛儿坪至仇池山、羊马城至仇池山、稍峪碑楼至云华山等旅游公路,硬化了观山植物园和隍城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并建成了隍城森林公园碑林、观山植物园的观景亭。由民间投资约500万元修建的朝阳观“玉帝殿”。

为了全方位、深层次展示西和旅游形象,2006年7月在晚霞湖畔成功地举办“西和县首届仇池山歌旅游文化艺术节”。 有400多国内外客商和10万余群众到主会场观看文艺演出,在数十家新闻媒体对节会的盛况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时配合艺术节的召开,利用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等新闻媒体对西和县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了专版报道,发行了一期《仇池》旅游专刊和一套“仇池文化艺术节个性化邮票”,并在柳忠高速公路旁制西和旅游景区、景点广告牌2块,提高了西和旅游的知名度。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民俗文化,积极申报“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并在2006年10月16日由中国民协发文正式命名。

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和准备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共50余人,新发展“农家乐”近二十多户,原有“农家乐”的档次和水平也比以前有了相应的提升。

组织有关部门和各宾馆饭店负责人赴四川广元对旅游接待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实际,督促对各宾馆饭店认真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在进一步加强宾馆、饭店的内部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各类经营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改善经营管理,以软件的优化弥补硬件建设的不足,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地改善。

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唐代诗人杜甫在此著有很多诗篇;有“圭峰秋月”之称的云华山;有“塔山烟云”之称的塔子山;有“峰腰石龛”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有瑰丽的丹霞地貌,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文化遗址==

西和县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萨真人墓,今存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陵园旁有道观一座,名“萨爷殿”,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应初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经考证萨真人即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

西和县兴隆乡上庙村象鼍山(庙山),它位于河中央,象鼍山上建立寺庙(四爷庙)是附近人尊教信仰之地。曾有作者对象鼍山这样描写:奇石恒古横寒潭,百炼愧未补苍天。 祥云时绕上下庙,甘雨常起天地间。 玉泉朝涨生龙津,苍岩夜待归老鹳。 家乡也有夸说处,槐阴风清象鼍山。在庙山附近开山取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很严重,虽然对本村的经济发展起了引导作用,但是这种经济模式没有什么可持续性,禁止是上策。每年四天四夜庙会文化是庙上地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它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历久不衰,规模可观。

==特产==

有洋芋、花椒、苹果、核桃、黄芪、半夏、党参等,药用植物358种,野生值物1000余种。

西和县培育了“洋芋、经济林果、中药材、草畜”四大特色产业,有优质洋芋、核桃、花椒、苹果、中药材、日本落叶松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年种植面积5000余亩,产量6430吨,加工出口250吨,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2006年,在洋芋产业开发上,以改良品种、扩大面积、兴建龙头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8个,新增优质洋芋面积20.1万亩,总计达到33.6万亩。通过招商引资,瑞雪万吨马铃薯加工厂在石堡工业园区建成投产。

在林果业发展上,把生态建设和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搭配树种,突出发展日本落叶松和花椒、核桃三大适宜树种,日本落叶松面积达到31.5万亩,花椒17.5万亩,核桃达到5.7万亩,经济林果面积达到27.4万亩。深入开展核桃产业建设年活动,建成西高山马莲等6个早实密植核桃丰产示范园,在长道、石堡计划发展澳州青苹果1.1万亩。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上,2004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半夏、黄芪等中药材面积逐年扩大,达到5.35万亩。

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并组建成立了一批专业协会,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村和种植养殖大户。

==加工业产品==

有亚麻、粉条、粉丝等,编织业产品主要有草编工艺品、背篓、筛子、竹席等。手工艺品有泥塑、根雕及剪纸、刺绣等。

西和县地跨暖温带和中温带,特色迥异的气候蕴育了丰富多样的物产。洋芋以面饱个大著称,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40万吨;玉米种植地膜化,19万亩玉米年产28.5万吨。种植优质苹果4万亩、花椒14万亩、核桃10万亩,年产苹果3300万公斤、花椒520万公斤。

==特色饮食==

杠子面、锅盔、面皮、麻烧饼、洋芋丸子、浆水面、罐罐茶、散饭鱼、 凉粉、揪片,火烧子。

漏鱼子面皮 、传统小火锅 、洋芋角、漏鱼子 、莜麦粥 、咂杆酒 、长面 、杠子面 、锅盔、醪糟。

==相关名人==

'''王步高'''

王步高 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人,其祖父王珠儿在陇南武林中颇有名望。步高在祖父的影响下,自幼习拳练武,稍长,投师少林拳师邵银环门下学艺,得其真传,轻功尤绝,步高身手敏捷,目光如炬,声同洪钟。人称“快手神眼猴拳王”。

光绪元年(1875)曾投军于固原石统麾下,任哨官3年有余,终不得志,愤然归乡。收授徒弟,又为商贾保镖,往来于川、陕、宁、青之间。

民国19年(1930)吉鸿昌将军在天水举行“发扬国术,以武兴国”的武术比赛。这次比赛立足陇南,面向西北各省,来自陇南14县的100多名武林高手,个个想争冠夺魁,吉鸿昌将军亲自观赛。步高名列第二,吉鸿昌亲自授予步高双狮刀1柄、枪头1枚,奖状1面,为陇南武林争得荣誉。

民国33年(1944)王又一次赴秦州城参加陇南地区武术比赛,名列第一,胡专员亲授银盾1座,国币2000元。

民国17年(1928)隆冬,大雪封山,他出外授徒归家.在离家十余里的后川坝草滩中,窜出一只烈豹,向一少年扑去,眼看少年性命危急,步高大喝一声,树稍上的雪团都震落地面,烈豹受惊,稍有迟疑,步高乘机,腾空飞起,一足踢中豹额,随即用鞭杆猛击豹背,鞭杆折断,激怒了豹子,直扑步高。步高躲闪腾落,乘势将豹子踢落坡下,豹子负痛狂啸而逃,少年得救。

'''魏正刚'''

民国18年(1929),吉鸿昌将军在天水首次举行陇南武术大赛。本县武林名人王步高、魏正刚参赛。魏正刚获得第三名。王获得第二名,

民国33年(1944),王步高、魏正刚又代表西和武术队,参加陇南专区在天水举行的武术运动会,魏正刚获得第四名;王获得第一名;

'''李忠'''

(1901——1976)祖籍四川,西和县北关人,早年当兵到山东,认识了当地武术家杜老师,遂拜师学武,多年后回西和,已有极深的武功。平时以小炉匠为生,1958年在五金厂工作,1959年调机械报厂工作,60岁在机械厂退休。他多次参加县、地武术大会。

1956年在天水武术大会上表演、比赛,评为全地区第一名;

1964年夏天水地区武术比赛大会在徽县举行,李忠获全地区个人全能第一。

曾在漳县运动会上担任过裁判。

他的徒弟很多,武德高尚,在群众中印象很好。建国前极有名气。

朱绣梓先生编的《西和县志》卷十二中这样介绍:“李忠,县北关人,身小而轻,举步有飞舞之象。幼年游侠在外,从山东杰士游走江湖,十年后由陕西游走甘肃,因邀山东杰士到西和卖武多日,忠亦随同帮场,颇称耍手。其跳跃之轻妙,为近时所仅见。”

李忠擅滚刀。舞短刀一刃,身前身后如电光飞瀑,全身一似有十数柄刀上下滚动,使人眼花撩乱。卧地时,身体从地面弹起,刀亦随之而过,惊险万状。李忠身材瘦而精健,极富弹力。故跳跃如飞,一步之远,几达两米,为常人所不及。在举办武术表演或开场卖武时,李忠滚刀常为压轴戏节目,令观众喝彩不已。

'''赵斌'''

(1901~1989)西和县苏合乡赵家庄人。其祖父精通武术。赵斌自幼受其熏陶,酷爱武术。由于勤学苦练,幼年时就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年岁及长,武术渐精,擅长流星、长枪、行者棍、九节鞭等各种套路。建国后,他多次参加地、省及全国武术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上.他获得了武术比赛三等奖。

1983年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他取得了老年组优秀奖,荣获了金质奖章。

同年9月,他随同甘肃省体育代表团赴上海参加全国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在这次会上做了“鹞子拳”的表演,他武姿妙捷,底功深厚,银须飘洒,眼神犀利,使观众为之倾倒.获得纪念奖,中央电视台作了实况转播。赵斌不但武艺精湛,还颇有胆略,民国期间,数次与土匪、乱军遭遇,都挫败了他们的恶行。

'''赵方针'''

赵方针,武术界名人赵斌之子,擅长鹞子拳、梅花棍、紫金鞭、流星、长枪、行者棍、九节鞭等各种套路,

西和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

2004年获得陇南市第六届运动会成人拳术、棍术冠军,享誉武林。

'''蒲录儿'''

西和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擅长滚刀、枪术、棍术是武术界名人李忠的高徒,1966年,天水专区在漳县举行武术运动会.本县武术运动员蒲录儿获青年组个人全能第一名,

'''王森林'''

西和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长于拳、棍,是武术界名人李忠的高徒,1966年,天水专区在漳县举行武术运动会.本县武术运动员王森林取得少年组第二名。

'''牟小龙'''

牟(穆)小龙,西和县兴隆乡人上庙村人,自幼随父穆生忠习武,练习过八极拳、翻子拳、戳脚四趟子、西凉斩、水火拳、贴身十八摔、白虎条子、封手搌母、三十六天罡(膝肘)、软盘架子功,天启排子、桑门条子、风魔条子、双头棍、封手鞭 ,九节鞭、两节棍、流星锤、菜刀拳、泰拳(一)、泰拳(二)、铁锹拳等,曾在**武警总队担任警卫班长数年,退役后在保镖界从业16年,曾担任中城卫等保镖公司VIP保镖特勤队长,有多年的矿山和企业危机处理经验,是危机处理的专家。

威龙国际保镖有限公司创始人

中国保镖协会会员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核心成员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协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协会副会长

世界双节棍联盟协会会员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中国武术六段

'''穆生忠'''

1952年12月25日生于甘肃省和政县,现居住在甘肃省西和县兴隆乡;

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到西和县之前在临夏和政县老家练过“戳脚翻子拳”“四趟子”“封手搌母”“三十六天罡(膝肘)”“软盘架子功”,“天启排子”“桑门条子”“风魔条子”“双头棍”“封手鞭”等。[3]

来到西和县后跟岳父王偏财学过一些红拳和鞭杆,又和兴隆乡下庙村的王上堡,王月成等拳师交流换艺,兴隆乡上庙村的好多60后和70后80后都跟父亲学过拳,王旦儿、王富民、王鑫银、王近田、王 林、王斌峰等等,他们主要学“戳脚翻子拳”“四趟子”“封手搌母”。

听上庙村人说“七十年代老家玩社火,作为是‘拳把式’。到其他村社都由他耍拳打场子,有人看他拳打的虎虎生风,威风八面,就生了坏心,想挫一下他的锐气,便在半道上手拿家伙等着他。他一看不好,对方有七个人,从兵器上看就知道是个‘练家子’‘拳把式’,自己没有带棍在身,虽然他的天启棍练的很好,怎么办呢?人已经冲到了脸前了。你们想怎么着,他把上衣一脱,身上的流星锤顺势打去,青龙摆尾,猛龙翻身,左右插花,上下撩飞,只听的‘呯呯’的声音,七人全倒在了大路上......”。

秉承“以武传家”的家族传统,他的两儿子 牟(穆)小龙 、 穆魁元[5]都已成长为武林界名人。

'''董小鹏'''

男,1972年生于西和县五里铺,西和武术协会秘书长,中国武术五段

2004年“长安房地产杯”太极拳并列第一名;

2012年“第九届香港武术节”棍术第二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5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