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习惯说》

增加 9,04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Mp38396601 1446038429798 1 th.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28/mp38396601_1446038429798_1_th.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8396601_105879 来自搜狐网]]]<p style="text-indent:2em;">''' 《习惯说》 ''' 是清代古文家 [[ 刘蓉 ]] 创作的一篇散文。 <br> *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少年在书房中读书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人是很容易适应外物的,适应了外物,也就由不习惯变为习惯。而习惯养成之后,对外物是否合理,对外物的是非优劣,往往也就不加详察,不予追究了。 * 这篇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哲理,于平淡质朴中透出思想力度。==基本信息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品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习惯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品体裁'''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散文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创作年代'''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清代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 者'''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刘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品出处'''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养晦堂文诗集》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 者'''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刘蓉|} == 创作背景 ==<p style="text-indent:2em;">这篇文章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习惯成自然,这是人人常说也人人熟知的道理。养成好习惯,一生终身受益;养成坏习惯,一辈子受害无穷。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了告诫世人治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写的一篇文章。<ref>黄坤明主编.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01:239 </ref><ref>(明)张岱等著.明清小品文选:三晋出版社,2008.08:245</ref><br> == 作品原文 ==<p style="text-indent:2em;">'''习惯说{{NoteTag|习:积习、习惯。}}'''<p style="text-indent:2em;">蓉少时{{NoteTag|蓉:作者自称。少:年少,年龄小。}},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NoteTag|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县。}},俯而读{{NoteTag|俯:低头。}},仰而思,思有弗得{{NoteTag|弗得:没有心得。}},辄起绕室以旋{{NoteTag|旋:徘徊。}}。室有洼,径尺{{NoteTag|径尺:直径一尺。}},浸淫日广{{NoteTag|浸(qīn 侵)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每履之{{NoteTag|履:踩,走。}},足苦踬焉{{NoteTag|苦:总是。踬(zhì):绊倒。}}。既久而遂安之。<p style="text-indent:2em;">一日,父来室中,语之{{NoteTag|语之:对他谈了这事。语,告诉。}},顾而笑曰{{NoteTag|顾:看。}}:“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NoteTag|何……为:哪里还谈得上……。}}?”命童子取土平之{{NoteTag|童子:未成年的仆人。 平:填平。}}。后蓉复履,蹶然以惊{{NoteTag|蹶(jué)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NoteTag|坦然:地面平坦的样子。}},则既平矣{{NoteTag|既:已。}}。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p style="text-indent:2em;">噫!习之中人甚矣哉{{NoteTag|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NoteTag|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适,适应。}},及其久,则洼者若平{{NoteTag|洼者若平:走凹地像平地一样。}},至使久而即乎其故{{NoteTag|故:缘故。}},则反窒焉而不宁{{NoteTag|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NoteTag|慎始:一开始就慎重。<ref name="MYT"> 肖淑琛著.中国古诗词精读趣赏 唐诗宋词明清小品 名篇解读 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1:287</ref>}}。 <ref>季正松 主编.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6</ref>== 词句注释 =={{NoteFoot}} == 白话译文 ==<p style="text-indent:2em;">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p style="text-indent:2em;">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p style="text-indent:2em;">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ref name=MYT/>  == 作品鉴赏 ==<p style="text-indent:2em;">这篇短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大道理。由此及彼,因小见大,发人深思。作者先写少年时代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小房子里读书的情景。“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这一描述,就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什么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p style="text-indent:2em;">书房里有一块洼地,愈来愈向外扩展。在这块地上踱来踱去,当然很不自在。可是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了。等到填平这块洼地,却又感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经过一段时间,这才恢复到正常的感觉。洼地踩惯了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适应。这是什么缘故呢?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习之中人甚矣哉!”这是一篇之警策,撮辞举要,统摄全文。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由此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一篇论说体裁的散文。只就一件小事说起,使人感到自然而亲切,从而受到启迪。可以说是语浅意深,言之有物。<ref>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7,第2003-2004页</ref><br> == 作品点评 ==*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诗词韵文研究所所长[[汪泰陵]]《清文选》:文章言浅意深,发人深省。虽然意在说理,大部分篇幅却存叙述。其中“俯而读,仰而思;恩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描述,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人物、情状皆栩栩如生,犹在目前。<ref>汪泰陵选注,清文选,贵州教育出版社,2002.07,第387页</ref><br> == 作者简介 ==*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又作孟容,号霞仙,湘乡人。咸丰四年(1854年),随[[曾国藩]]在湖北、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五年(1855年),从[[罗泽南]]由江西回援湖北。其弟战死蒲圻,送丧归籍。咸丰十一年(1861年),[[骆秉章]]督师四川,被聘参赞军事。以知府加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明年实授。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由滇、黔人川时,赴前线堵截,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自投清营,乃将其槛送成都后杀害。同治二年(1863年),奉命督办陕西军务,擢巡抚,率军进驻广元。同治四年(1865年),克阶州,击灭四川地方起义军和太平军余部。不久,以泄露密折,降调革任,仍署巡抚。同治五年(1866),因病开缺,仍留陕办理军务,与巡抚[[乔松年]]不和,所部楚军三十营被西捻军[[张宗禹]]击溃于灞桥后,革职回籍,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辨录疑义》等。<ref>王晓天,王国宇 主编.湖南古今人物辞典.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91</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Category:835 中國散文總集‎ ]]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