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9
次編輯
變更
甜瓜白粉病
,無編輯摘要
'''<big>甜瓜白粉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甜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是由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甜瓜上的病害。甜瓜白粉病的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及茎蔓处。
甜瓜白粉病是日光温室甜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多发于春、秋两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30-100%之间),一旦发病,轻者甜瓜产量下降10-20%,重者减产达到40%以上。
甜瓜白粉病的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选用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预防白粉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其次,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将有效降低病害传播概率。最后,做好田间管理。加强整形剪枝、湿度管理、通风管理及肥水管理。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甜瓜白粉病
别 名:白毛病、粉霉病
为害植物:甜瓜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为害部位:叶片、叶柄及茎蔓
病 原: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
== 病原特征 ==
病原为瓜类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 Z.Y.Zhao)和葫芦科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 Chen),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 形态特征 ===
2种病菌的无性态相似。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不分枝,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至长圆形,串生。有性阶段均产生[[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表面有菌丝状附属丝。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闭囊壳内子囊数和子囊内子囊孢子数目。
瓜类单囊壳:闭囊壳生于白色至淡灰色的菌丝表面,较常见,每一闭囊壳内只有1个子囊,阔卵圆形或近球形,无小柄,每个子囊内有8个单细胞、无色、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葫芦科白粉菌]]:闭囊壳生于灰黄色至锈褐色的菌丝层内,较少见,直径80-140微米;每一闭囊壳内有4-39个子囊,一般10-15个,子囊卵圆形或椭圆形,每个子囊内只有2个单细胞,无色,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 生理特性 ===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要求的湿度范围较大,相对湿度25%以上即可萌发,叶面上有水膜时反而对萌发不利。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0-25℃,温度范围10-30℃。-1℃以下,孢子很快失去活力。除侵染甜瓜外,还可侵染[[笋瓜]]、[[南瓜]]、[[西葫芦]]、[[棱角丝瓜]]、[[黄瓜]]、[[香瓜]]、[[西瓜]]、[[倭瓜]]、[[香南瓜]]、[[葫芦]]、[[瓠子]]、[[茅瓜]]等。
== 危害症状 ==
白粉病发生时主要为害甜瓜叶片,严重时也会为害叶柄和茎蔓。刚开始时在叶面生出黄色退绿斑,后正背两面生出白色小粉点,叶片|正面退绿具不规则黄斑,小白粉点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白色粉斑,散布在叶面上,后多个病斑相互融合成片,致叶面布满白粉,病斑由白色变成灰白色,病重叶片变黄卷曲或提早干枯。后期在白粉层中可见到小黑点,即病菌有性态 —闭囊壳。<ref>[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59580.html 甜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惠农网] </ref>
== 发病条件 ==
甜瓜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北方该病多在春未夏初进入雨季或秋初较干燥时发生或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病情不断增加。
== 侵染循环 ==
病菌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越冬,对于无性态病原菌,通过菌丝或者孢子方式寄生在寄主上越冬,其中,菌丝多附着在叶片表面,而孢子则可产生吸器或者芽管侵入寄主表皮,从而对寄主进行侵害。空气气流以及雨水是传播甜瓜白粉病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着空气流动进行传播,亦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通过雨水飞溅或冲刷进行传播,雨过天晴之后,孢子便可快速分生繁殖,引起病害流行。
==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前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施足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及时整枝打杈,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浇水,适时揭棚通风排湿。
2、生物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发病严重时5~7天用药一次,也可使用95%矿物油、枯草芽孢杆菌等。
3、物理防治: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使之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入,还可形成缺氧条件,使白粉病菌死亡。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定植前几天,将棚室封闭,每100立方米用[[硫黄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均匀后装入4~5个小塑料袋中,傍晚时分点布放,点燃后封闭大棚1夜。
4、药剂防治:喷洒2%农抗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或高科控白(乙嘧菌酯),隔6~7天再喷1次。也可在发病前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傍晚分点布放,暗火点燃后,封闭大棚熏1夜,次日开棚放风。<ref>[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shuiguo/12848.html 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黔农网2016-08-04]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