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国粉末冶金领域(专业)教学、科研与新产品试制开发三结合的学科综合基地。现有教职工220人…”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国粉末冶金领域(专业)教学、科研与新产品试制开发三结合的学科综合基地。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导师15人,教授、研究员28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68人。有各类在读学生465人,其中博士后研究人员17人,博士研究生56人,硕士研究生8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72人。研究院固定资产已过亿元,拥有一批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设备与检测仪器,并是首批获得国家“对外进出口经营权”的科研院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3年4月15日,研究院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博士生导师45人,教授(研究员)48人。
院系概况
研究院设有“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办有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建设
研究院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摩擦学、生物材料学等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际交流
据2013年11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由教务处牵头,按新进教师标准每年从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选拔80名优秀学生作为公派出国留学预备人员。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3年4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依托研究院建设有“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基地;研究院辖有8个研究所、5个实验(检测)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13年4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各类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军工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次),拥有发明专利200多项。
学术期刊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由中南大学主办,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黄伯云院士担任主编。主要报道国内外粉体、粉末冶金学科及材料等领域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报告、阶段性研究和新产品试制总结及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设备。本刊从2009年开始本刊被EI收录,近年来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持续逐年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2年影响因子为0.91。受到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在第2届和第3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核心区域。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3年4月15日,研究院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博士生导师45人,教授(研究员)48人。
院系概况
研究院设有“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办有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建设
研究院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摩擦学、生物材料学等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际交流
据2013年11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由教务处牵头,按新进教师标准每年从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选拔80名优秀学生作为公派出国留学预备人员。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3年4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依托研究院建设有“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基地;研究院辖有8个研究所、5个实验(检测)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13年4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各类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军工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次),拥有发明专利200多项。
学术期刊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由中南大学主办,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黄伯云院士担任主编。主要报道国内外粉体、粉末冶金学科及材料等领域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报告、阶段性研究和新产品试制总结及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设备。本刊从2009年开始本刊被EI收录,近年来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持续逐年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2年影响因子为0.91。受到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在第2届和第3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