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托马斯·哈代

增加 2,9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Writer
| name = 托马斯·哈代<br>Thomas Hardy
| image = Thomashardy_restored[[File:托马斯·哈代2.jpg|缩略图|center|[http://s9.sinaimg.cn/bmiddle/001OD5tdzy6Rg8QpGIM78&amp;690 原圖鏈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32acef0102vj50.html 来自搜狐网图片]]]
| caption =
| birth_date = 1840年6月2日
'''托马斯·哈代''',[[功績勳章 (英國)|OM]]('''Thomas Hardy''',{{bd|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英国]][[作家]];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
== 人物 生平 ==
哈代於[[英國]][[多爾切斯特 (多塞特郡)|多爾切斯特]]攻讀建筑,及後於1862年前往[[伦敦]],並成為[[倫敦國王學院]]學生,学習[[建筑工程]],同時从事[[文学]]、[[哲学]]和[[神学]]的研究。哈代当过几年[[建筑师]],曾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及[[建築聯盟學院]]獎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 創作特色 ==
 
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前期作品[[长篇小说]]《绿荫下》、《远离尘嚣》,将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反对工业化城市文明。以后作品现实主义成分逐渐加强。长篇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和《林中居民》,通过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反映工业化势力深入农村后英国宗法制农村的巨大变化。《[[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他的两部代表作长篇小说,前者描写农村姑娘遭受富人迫害以至毁灭的悲剧,后者描写农村青年在工业社会中理想被毁灭的故事。他晚年转向[[诗歌]]创作,写出诗剧《统治者》,痛斥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暴君。
== 作品 ==
哈代具有詩人與小說家的雙重身分,除了小品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詩劇,皆有質量上的創作,自1871年發表一部長篇小說後,每隔一二年就出版一部小說,共出版十四部長篇小說,有七部被列為英國小說中的偉大作品。
 
== 视频 ==
托马斯·哈代
{{#ev:youku|XMjQ5MjMzMTU2OA|640|center}}
 
远离尘嚣
{{#ev:youku|XMTMyNTg0MTc4OA|640|center}}
 
绝恋
{{#ev:youku|XMzY2MjkwNDA4|640|center}}
 
=== 長篇小說 ===
*《絕望的救濟》Desperate Remedies: A Novel (1871)
=== 短篇故事 ===
[[File:托马斯·哈代1.jpg|缩略图|left|[http://p2.ifengimg.com/fck/2018_03/ab3ace82cfe2506_w620_h387.jpg 原圖鏈結][http://news.ifeng.com/a/20180115/55127988_0.shtml 来自凤凰文化网图片]]]
 
*《牛奶女工的浪漫冒險》"The Romantic Adventures of a Milkmaid" (1883) (collected in A Changed Man and Other Stories)
*《三個陌生人》"The Three Strangers" (1883) (collected in Wessex Tales)
**《王朝》第三部(The Dynasts, Part 3 (1908)
*《康沃爾女王皇的悲劇》The Famous Tragedy of the Queen of Cornwall at Tintagel in Lyonnesse (1923)
 
==后人评价==
 
===托马斯·哈代逝世九十周年:维多利亚时代的良心===
 
1月11日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突然这么一说,你可能对此人没有任何印象,可非常有名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正是出自他的笔下。
 
哈代生活在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但他与发达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背道而驰,怀揣着勇气追问弄潮儿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并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颇有微词。《德伯家的苔丝》里的苔丝失去贞洁,犯下了杀人大罪,可哈代公然为其辩论,认为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性”。虽然她的肉身被污浊,道德却比大多光鲜男子更纯洁。
 
哈代是个矛盾的人,守护着一个失落的过去,却又积极拥抱新锐思想。这种观念上的反复直接影响他对角色的处置。他一面用宗教拯救小说人物,一面潜意识里认为“性格即命运”。无论是苔丝还是游苔莎,追求自由、反抗旧俗的女性都被哈代赋予人性光泽,可等待她们的都是悲剧收尾。哈代激赏她们的勇气,却不看好她们的反抗。
 
“反抗而无用”熔炼出哈代小说的悲剧底色。徐志摩将哈代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相提并论。女权主义者伍尔夫也肯定哈代,说“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ref>[http://news.ifeng.com/a/20180115/55127988_0.shtml 托马斯·哈代逝世九十周年:维多利亚时代的良心], 凤凰网, 2018-01-14</ref>
 
==作品欣赏==
 
===偶然——托马斯·哈代===
 
但求有个复仇之神从天上喊我,
 
并且大笑着说:“受苦受难的东西!
 
要明白你的哀戚正是我的娱乐,
 
你的爱之亏损正是我的恨之盈利!”
 
那时啊,我将默默忍受,坚持至死,
 
在不公正的神谴之下心如铁石;
 
同时又因我所流的全部眼泪
 
均由比我更强者判定,而稍感宽慰。
 
可惜并无此事。为什么欢乐被杀戮,
 
为什么播下的美好希望从未实现?
 
———是纯粹的偶然遮住了阳光雨露,
 
掷下的时运不掷欢欣却掷出悲叹......
 
这些盲目的裁判本来能在我的旅途
 
播撒幸福,并不比播撒痛苦更难。
 
==參考來源==
{{Reflist}}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