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周纯全
,無編輯摘要
周纯全(1905年-1985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3年参加工人运动。
==简介==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士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4方面军10师政委,红4军、红31军政委,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 中国 ]] 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部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4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人物生平==
===早年革命生涯===
1905年10月8日,周纯全出生在 [[ 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八里湾附近的雷家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7年在武昌入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16岁时就到汉口的惠工织布厂当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被工人们推选为厂"二七后援会"委员长。1925年回黄安做工,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周纯全参加黄麻起义,选为县农民政府委员。1928年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委员和信阳县委书记 。1929年1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省工会委员长 。1931年7月,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在任上奉张国焘之命逮捕了 [[ 徐向前 ]] 的妻子程训宣 。后任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组织指挥地方武装参加反围剿战役 。
1932年10月,周纯全调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政治委员,随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率部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战役等。1933年6月,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并与军长 [[ 王宏坤 ]] 率部参加了仪南战役等 。1934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游击总司令。
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8月在沙窝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红一、红四方面军分裂,张国焘先后命其担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委 。红四方面军在抵达陕北后,周纯全入抗日军政大学 。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纯全担任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负责海南岛战役后勤工作 。1950年12月, [[ 朝鲜 ]] 战争中,他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指挥员。1951年6月,担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朝鲜战争后,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195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周纯全还被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之后,他一直是中央军委监察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在北京病逝 。遵照其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原来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一直没有成立后勤部,志愿军的后勤工作由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十几个人组成的指挥所设在沈阳,离前线很远,加上几个后勤分部,力量太单薄,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在志愿军后勤部尚未成立的情况下,调周纯全来抓这项工作,无疑是一个加强。
1951年1月5日,他与彭司令员和 [[ 洪学智 ]] 副司令员联名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关于改善志愿军后勤组织机构和部队供应的建议。1月22日至30日,周纯全在沈阳参加了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会议由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主持,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率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吕正操等,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东北军区后勤部和志愿军各军后勤部及各后勤分部与东北人民政府的有关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要解决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建设巩固的运输线,搞好前线的供应。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领导都作了重要讲话;周纯全在会上作了发言,就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和后勤力量、千方百计搞好后勤供应工作提出了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肯定。会后,他把原来十几个人的前方指挥所扩编为80多人的指挥部,自己亲任总指挥。
1953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右三)、副司令员邓华(右四)、副司令员兼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右二)、志愿军后勤政治委员周纯全(右一)欢迎祖国慰问团。
此时美军的"绞杀战"开始了。他们在横贯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划定一个阻滞地带,一次出动数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对重要目标进行长时间的毁灭性轰炸,叫嚣要阻断"所有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摧毁各条线路上的每一辆车、每一座桥梁"。他们为了炸毁志愿军的楠亭里仓库,在13个小时内竟出动飞机28批、367架次,投掷各种炸弹2040枚。在介川、顺川和新安州的三角地区,不到70公里的铁路线上,竟投下了3.8万枚炸弹,平均每两米就中弹一枚。"绞杀战"开始之时,又遇上洪水的高峰期。这是朝鲜几十年未遇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漫溢,洪峰最高处达10米以上,志愿军后勤物资主要集散地三登附近成了一片汪洋,仓库、医院、住地及高炮阵地皆被水淹。后方运输线路遭到严重破坏,205座公路桥梁和94座铁路桥梁被冲垮,路面被冲得七扭八裂,难以通行。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周纯全与洪学智带领全体后勤指战员,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采取抢运、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方针,展开了反"绞杀战"的战斗。
"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洪学智和周纯全向后勤人员发出号召。决定采取人扛、马驮、汽车拉的办法,把积压在江边的物资倒运出去。一声令下,4个大站的几千名指战员和5个汽车团的1000多辆汽车集中到了"三江"边,他们日以继夜,一口气倒运走了西清川江桥头的600多个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大同江边的1100多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沸流江岸270多火车皮的物资。9月中旬,志愿军抽出二线的11个军,再加上9个工兵团和3个工程大队,共数十万人,在 [[ 朝鲜 ]] 人民的支援下,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抢修公路的热潮。周纯全派出有关业务干部分赴各地进行规划和指导,各单位采取分段包干和劳动竞赛的办法,使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只用了25天,就把被毁的道路全部修通了。这样就可以达到此断彼通、彼阻此畅,条条大路通前方。这个月内他们击落敌机55架,击伤100余架,有力地打击了敌机的嚣张气焰。到1952年6月,美军发动的为期一年的"绞杀战"被志愿军彻底粉碎。美国远东空军在对其"绞杀战"所作的最后分析报告中,不得不承认:"由于共军后勤系统的灵活性……绞杀作战未获成效。"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惊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10月,周纯全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部长兼政委为 [[ 黄克诚]])。
==任职情况==
===建国前===
杨德清 吴双战 隋明太
2004年9月25日 张定发 靖志远
2006年6月24日 刘永治 孙忠同 迟万春 [[ 邓昌友]]
彭小枫 裴怀亮 符廷贵 喻林祥
朱文泉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