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异维A酸

增加 4,45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异维A酸</big> ''' |- | File:异维A酸胶丸.gif|缩略图|cente…”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异维A酸</big> '''

|-

| [[File:异维A酸胶丸.gif|缩略图|center|[https://img.jianke.com/jk2/images/noprev.gif 原圖鏈結]]]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药品名称: 异维A酸胶丸

用途分类: 抗角化药

|}

'''异维A酸胶丸''',适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亦可用于毛发红糠疹等疾病。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异维A酸。

==性状==

本品为深褐色软胶囊,内含橙黄色油状混悬液。

==适应症==

适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亦可用于毛发红糠疹等疾病。

==规格==

10mg

==用法用量==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治疗痤疮的剂量应因人而异,从0.1~1(mg/kg)/日不等,一般建议开始剂量为0.5(mg/kg)/日,分两次口服。本药为脂溶性,进餐时服药可促进吸收,治疗2~4周后可根据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酌情调整剂量。6~8周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可停药8周,停药后短期内可持续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

1. 本药的副作用与维生素A过量的临床表现相似,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唇及皮肤干燥、唇炎、脱屑、瘙痒、疼痛、皮疹、皮肤脆性增加、掌跖脱皮、瘀斑,还可出现继发感染等;2. 结膜炎、严重者角膜混浊、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头痛、头晕、精神症状、抑郁、良性脑压增高;3. 毛发疏松,指甲变软;4. 骨质疏松、肌肉无力、疼痛、胃肠道症状、鼻衄等;5. 妊娠服药可导致自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畸形;6. 实验室检查可引起血沉快、肝酶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血小板下降等。上述副作用大多为可逆性,停药后可逐渐得到恢复。副作用的轻重与本药的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及个体耐受性有关。轻度不良反应可不必停药,或减量使用,重度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由医师作相应处理。上述不良反应大多为可逆性,停药后可逐渐得到恢复。<ref>[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74870 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痤疮的经历],知乎 , </ref>

==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维生素A过量及高血脂症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药避免与[[维生素A]]及[[四环素]]等同时服用;2.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三月内不得献血;3.避免太阳光及UV射线过度照射;4.糖尿病、肥胖症、酗酒及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者慎用;5.治疗初期痤疮症状或许有短暂性加重现象,若无其他异常情况,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用药,不宜同时服用其他角质分离剂或表皮剥脱性抗痤疮药;6.必要时可用温和的外用药作辅助性治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育龄期妇女及其配偶服药期间及服药前、停药后应3个月内应严格避孕,接受治疗2周前作妊娠试验,以后每月1次,确保无妊娠。

==儿童用药==

对儿童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药物过量可发生骨结构的改变,包括儿童骨骺盘早熟融合。

==老年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异维A酸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可导致假“脑瘤”产生而引起良性脑压升高,临床表现为伴有头痛的高血压、眩晕和视觉障碍。2.异维A酸与维生素A同时使用,可产生与维生素A超剂量时相似的症状。3.异维A酸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同时应用,可导致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下降,与华法林(Warfarin)同时使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和甲氨蝶呤(MTX)同时使用,可因MTX的血药浓度增加而增加对肝脏的损害。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1.药理学:本药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用于治疗痤疮时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及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塞,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数的生长繁殖。近来研究还表明本药可调控与痤疮发病机制有关的炎症免疫介质以及选择性地结合维A酸核受体而发挥治疗作用。2.毒理学:试验表明有严重致畸作用。

==参考资料==
{{reflist}}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