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9
次編輯
變更
甘薯紫纹羽病
,無編輯摘要
'''<big>甘薯紫纹羽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甘薯紫纹羽病是由桑卷担菌引起的、发生在甘薯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根系和薯块,根系从尖端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枯死。
甘薯紫纹羽病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重病区发病率可在50%以上。凡秋季多雨、潮湿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沙土地、低洼潮湿、积水的地区发病重。
甘薯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有及时挖除病株、消灭病菌、施用有机肥料、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以及药剂防治。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甘薯紫纹羽病
外文名: Sweet potato purple root rot
别 名: 红筋网、红丝网、僵壳、留皮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危害作物: 甘薯
为害部位: 根系、薯块
病 原: 桑卷担菌
== 病原特征 ==
甘薯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紫卷担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Pat.〕。仅在大田期发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薯拐与薯块上缠绕着白色至粉红色、红褐色最后转为紫褐色的纱绒状物,后在薯块表面密结成一层羽绒状膜。薯肉腐烂,有酒精气味,仅留坚韧的薯皮。病菌在病薯表皮上和土壤中越冬,借水流、病残体和带菌肥料传播。秋雨多有利发病,缺肥漏水地和砂土地上发病重。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3年以上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可减轻病害。<ref>[https://www.59baike.com/a/151235-50 甘薯紫纹羽病,农业百科2020-04-03] </ref>
== 流行规律 ==
甘薯紫纹羽病常发生在砂质土、土层浅薄、易遭干旱、排水通气较好的田块。植株缺肥,生长不好的薯田发病严重,多施有机肥料的发病较轻。
该病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据中国浙江报导,每年病害始见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逐趋严重,10月底烂薯最烈。在多雨年份,病害提早发生。
此外,甘薯与[[桑]]、[[茶]]间作的容易引起发病,甘薯连作地发病严重。
== 症状表现 ==
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块根或其他地下部位,病株表现萎黄,块根、茎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丝,白色或紫褐色,似蛛网状,病症明显,块根由下向上,从外向内腐烂,后仅残留外壳,须根染病的皮层易脱落。
== 侵染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ref>[http://www.haonongzi.com/news/20200615/151453.html 甘薯紫纹羽病的症状表现、侵染规律及防治方法,好农资招商网2020-6-15] </ref>
== 防治方法 ==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
(2)提倡施用酵索菌沤制的堆肥。
(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
(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
(5)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f>[https://m.my478.com/baike/20201026/54403.html 甘薯紫纹羽病的症状表现、侵染规律及防治方法,农业种植网2020-10-26]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