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卜舫济

增加 4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卜舫济
| 圖像 = [[File:T016009baa851024d53.pn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6009baa851024d53.png?size=485x707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478674-6692377.html 來自360]]]
| 圖像說明 = 著名的传教士和教会教育家
| 出生日期 = 1864年
卜舫济1886年卜舫济一从[[神学院]]毕业就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道路,并于同年11月18日抵达上海,开始了他在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传教生涯。为了尽快掌握华语和上海的习俗,他曾独自一人住进上海附近[[嘉定]]的一户农家,完全与中国人打成一片。1887年曾被圣公会临时派到[[圣约翰大学]]任教。
[[File:T010481f19577eb093eT01598f5f624044a469.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http://p1p4.sslso.qhmsg.com/drbdr/220___240_/t010481f19577eb093et01598f5f624044a469.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i?ie=utf-8&src=hao_360so&q=%E5%8D%9C%E8%88%AB%E6%B5%8E 來自360]]] 
1888年9月27日,他不顾当时圣公会反对传教士与当地华人结婚的政策,与圣公会华籍老牧师、圣公会[[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黄光彩]]的女儿黄素娥结婚,从而在上海获得了比一般外国传教士更多的体验和更强的亲和力。卜、黄共育有三子一女,子女成年后都曾在圣约翰工作过。1918年黄素娥因病去世后,卜舫济于次年与圣约翰英籍教员顾斐德('''C.Gooper''')的[[遗孀]]('''Emily G.Gooper''')结为夫妇。
== 主政圣约翰大学 ==
卜舫济22岁的时候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上海,在圣约翰书院教授英文。两年后,他接替施约瑟当上了圣约翰书院的院长。年轻的卜舫济对书院的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大力推行英语教育,除中文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这使得圣约翰书院成了“全中国最适宜学英语的地方”。同时,书院还开设了化学、物理、算术、几何、写作、英文语法、会计、科学史、生理学、世界史等课程,把先进的大学理念引入中国。到了1905年,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此后的35年间,他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如果再加上此前担任书院院长的时间,卜舫济主持圣约翰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正是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了圣约翰,使得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这种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由圣约翰的校训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极具西方传统,后半句则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名言。<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7/706i7b0e0cdn6c7.html 卜舫济 简历], 名人简历, </ref>
在50多年的时间里,圣约翰大学(书院)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顾维钧]]、[[王正廷]]、[[邹韬奋]]、[[林语堂]]、[[宋子文]]、[[荣毅仁]]、[[丁光训]]等。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均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
1888年6月,年仅24岁的卜舫济接替施约瑟成为圣约翰书院监院(校长)。早在嘉定学习期间,卜舫济认识了圣玛利亚女校校长黄素娥。黄素娥是美国圣公会第一位中国籍会长黄光彩的长女,聪明伶俐,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中英文,且擅长音乐,热心于公共事务。所以,当1881年施约瑟主教创办[[圣玛利亚女校]]后,黄素娥被委任为校长。
在当时封闭的中国社会,那种[[华人]]歧视西人,西方人歧视华人的气氛还很浓厚,不独西方教会反对传教士与当地华人结婚,就是中国人也把此事看为大逆不道,更何况圣公会又是比较保守的教会。但卜舫济却勇敢地向这种偏见发起了挑战,在与黄素娥相识后不久,卜舫济就认定黄素娥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他置禁令于不顾,对黄素娥开始了执着的追求 <ref>[http://www.sohu.com/a/218618651_187268 圣约翰旧事 | 在中国当了53年校长的美国人], 搜狐网, 2018-01-24</ref> 。有情人终成眷属,1888年9月27日,这对新人身着传统的中国服装,在圣约翰校园内的圣约翰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二人共育有三子一女,他们成年后都曾在圣约翰大学工作过。
卜舫济出任院长后,首先提高圣约翰的入学标准,严格筛选入学新生,做到宁缺毋滥。对书院的课程,他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大力推行英语教育,采取全盘美国化的英语训练方法。除国文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同学之间交流也必须用英文,还必须学习西方的礼仪和习俗。在当时中国所有学校中,圣约翰是第一所使用英文授课的学校,也因英文教育[[声名鹊起]],享誉天下,成为“全中国最适宜学英语的地方”。大规模强化训练使圣约翰学生的英文水平居国内各学校之首,不但毕业后出路宽广,在其他方面也占有优势。与此同时,卜舫济也致力于提高办学层次,于1892年试办“正馆”,成立了大学部。1896年,大学部得到美国教会方面认可,圣约翰改组为“圣约翰学校”;1905年11月,正式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注册为“圣约翰大学”,成为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此后的35年间,他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如果再加上此前担任书院院长的时间,卜舫济主持圣约翰的时间长达53年之久。期间,他还兼任文理学院院长,并兼管中学部,除教授英语外,还讲授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等课程。
卜舫济大力提倡自然科学,为圣约翰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多方活动,筹集了美金1.5万元和白银4000两,以兴建“格致楼”,内设物理、化学实验室,这在当时中国各大学中实属仅有。同时,书院还开设了化学、物理、算术、[[几何]]、写作、英文语法、会计、[[科学史]]、[[生理学]]、[[世界史]]等课程,把先进的大学理念引入中国。经过卜舫济精心策划,30多年间圣约翰资产增加了200万银元,校园从84亩拓宽到228亩。先后建造了15幢大楼、28所住宅,还有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交谊室等。正是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了圣约翰,使得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学科齐备的最高学府,设有神学院、医学院、文理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四个学院,所授学位被美国各大学认可。这种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由圣约翰的校训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出自基督教信仰,后半句则为[[孔子]]名言。圣约翰校刊《约翰声》如此诠释校训道:“我们要使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之光和真理的火炬,没有再比此目标更崇高的了。我们将努力给予我们的学生一个广阔的和丰富的基督化教育。我们将充分地教授英语和文学,相信这将有助扩大学生的智能水平。我们将传授科学,不仅因科学有实用价值,还由于科学真理和所有真理都来源于上帝。”
[[File:T012fb4b04b47707aa4.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2fb4b04b47707aa4.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i?ie=utf-8&src=hao_360so&q=%E5%8D%9C%E8%88%AB%E6%B5%8E 來自360]]] 
圣约翰大学诞生于清末,兴盛于民国。如果没有圣约翰大学,中国在取消科举制之后,可能会步入一条更为艰辛的改革之路。可以说,中国大学始于[[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始于圣约翰。而圣约翰则与卜舫济这个名字紧密相连,没有卜舫济,就没有圣约翰。圣约翰大学有着当时最为健全的大学体制和最为先进的管理与教育理念。其优良的师资与优秀的毕业生,更是让它声名远播,不仅是国内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领潮者,而且在全世界也引人注目。经过卜舫济不懈的努力,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名校均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
《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顾长声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