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楊牧 (臺灣)

移除 25 位元組, 5 年前
創作經歷
==創作經歷==
1946年,六歲的楊牧就讀花蓮市明義國民學校,為[[ 臺灣戰後 時期|戰後]] 第一屆國民學生,開始學習[[中華民國國語|國語]],在此之前僅識[[ 台語]] 、日語及少許[[ 阿美語]] 。1951年開始接觸《血滴子》、《[[臥虎藏龍]]》等通俗小說。1952年小學畢業,就讀[[花蓮中學]]初級部,同屆同學有[[王禎和]],並私下閱讀《[[水滸傳]]》、《[[西遊記]]》。1955年初中畢業,就讀花蓮中學高級部,開始涉獵翻譯小說,同時參與刊物編輯。此時以「葉珊」為筆名,在《[[現代詩社|現代詩]]》、《[[藍星詩社|藍星詩刊]]》、《[[創世紀詩社|創世紀]]》、《野風》等詩刊投稿。
1959年四月《創世紀》改版,首次列名為編輯委員。同年九月進入[[東海大學 (台灣)|東海大學]]就讀歷史系,後來因興趣不合,轉讀外文系。此時的楊牧,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如[[威廉·華茲華斯|華滋華斯]]、[[拜倫]]、[[雪萊]]、[[濟慈]]等等。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隨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畫]]」詩創作班,並獲得藝術碩士學位。楊牧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余光中]]、[[葉維廉]]、[[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台灣文壇的作家。愛荷華求學期間,楊牧對[[愛爾蘭]]詩人[[葉慈]]有著比浪漫詩人更多的關注。葉慈中年之後浪漫精神的提升、對神人關係的探討及現實社會的批判,影響了楊牧日後文風的改變。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