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big> ''' |- | File…”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big> '''
|-
| [[File:6631611.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img.wl.cn/s/1611/6631611/663161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l.cn/6631611 图片来源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创作年代: 清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黄遵宪]]
别称:[[邵康节]]、[[百源先生]]
|}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是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的诗。<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2425d9279395.aspx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 诗词名句网</ref>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但是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精卫填海般的恒心一定会有收复国土的那天。
==诗词正文==
{{Cquote|<鸧金宝鞍金盘陀,螺钿漆盒携叵罗。伞张胡蝶衣哆啰,此呼奥姑彼檀那。
一花一树来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攀者折者手挼莎,来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道旁老人三嗟咨,菊花虽好不如葵。即今游客多于鲫,未及将军全盛时。
将军主政国尚武,源蹶平颠纷斗虎。德川累世柔服人,渐变战场成乐土。
将军好花兼好游,每岁看花载箫鼓。三百诸侯各质孥,争费黄金教歌舞。
千金万金营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真仙亦迷脂夜妖。
合歌万叶写白纻,缠头每树悬红绡。七月张灯九月舞,一年最好推花朝。
嗔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明明楼阁倚空虚,玲珑忽见花千树。
花开别县移花来,花落千丁载花去。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鼙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
当时海外波涛涌,龙鬼佛天都震恐。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
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我闻《桃花源》,洞口云迷离,人间汉魏了不知。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每读《华严经》卷神为痴。
拈花再拜开耶姬,上告丰苇原国天尊人皇百神祇。
仍愿丸泥封关再闭一千载,天雨新好花,长是看花时。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古诗文网>}
==译文==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作者简介==
[[File:T01cf4e8954dec69640.jpg|thumb|200px|有框|左|[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cf4e8954dec696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64201932_837124223.html 图片来源]]]
[[黄遵宪]]<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9066be0f904.aspx 《黄遵宪》 ] 古诗文网</ref>(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我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我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黄遵宪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黄遵宪在短短的58年生涯中,游历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西方国家以及[[香港]]等共13个年头,亲身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却矢志不渝,坚信“滔滔江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缅怀起这位客家先贤的远见卓识,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1905 年3 月28 日,黄遵宪在家乡病逝。 4 年后他的遗体移葬于嘉应 州梅南黄居坪。[[梁启超]]写的墓?I铭中,对黄遵宪以及他的诗作了这样的评价: 其人 “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 “其为诗,则精思渺虑盘礴而莫测其际”,“阳开阴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诗人中独具境界。”这一评价实不为过。 <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ND7ORv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词革命巨子 黄遵宪,]一点资讯</ref>
==视频==
<center>'''黄遵宪梁启超和近代后期诗文词'''</center>
<center>
{{#iDisplay:u0733yoxvoa|780|460|qq}}
</center>
<center>''' 黄遵宪故居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 '''</center>
<center>
{{#iDisplay:b089508dvhz|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big> '''
|-
| [[File:6631611.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img.wl.cn/s/1611/6631611/663161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l.cn/6631611 图片来源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创作年代: 清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黄遵宪]]
别称:[[邵康节]]、[[百源先生]]
|}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是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的诗。<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2425d9279395.aspx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 诗词名句网</ref>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但是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精卫填海般的恒心一定会有收复国土的那天。
==诗词正文==
{{Cquote|<鸧金宝鞍金盘陀,螺钿漆盒携叵罗。伞张胡蝶衣哆啰,此呼奥姑彼檀那。
一花一树来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攀者折者手挼莎,来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道旁老人三嗟咨,菊花虽好不如葵。即今游客多于鲫,未及将军全盛时。
将军主政国尚武,源蹶平颠纷斗虎。德川累世柔服人,渐变战场成乐土。
将军好花兼好游,每岁看花载箫鼓。三百诸侯各质孥,争费黄金教歌舞。
千金万金营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真仙亦迷脂夜妖。
合歌万叶写白纻,缠头每树悬红绡。七月张灯九月舞,一年最好推花朝。
嗔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明明楼阁倚空虚,玲珑忽见花千树。
花开别县移花来,花落千丁载花去。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鼙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
当时海外波涛涌,龙鬼佛天都震恐。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
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我闻《桃花源》,洞口云迷离,人间汉魏了不知。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每读《华严经》卷神为痴。
拈花再拜开耶姬,上告丰苇原国天尊人皇百神祇。
仍愿丸泥封关再闭一千载,天雨新好花,长是看花时。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古诗文网>}
==译文==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作者简介==
[[File:T01cf4e8954dec69640.jpg|thumb|200px|有框|左|[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cf4e8954dec696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64201932_837124223.html 图片来源]]]
[[黄遵宪]]<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9066be0f904.aspx 《黄遵宪》 ] 古诗文网</ref>(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我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我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黄遵宪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黄遵宪在短短的58年生涯中,游历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西方国家以及[[香港]]等共13个年头,亲身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却矢志不渝,坚信“滔滔江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缅怀起这位客家先贤的远见卓识,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1905 年3 月28 日,黄遵宪在家乡病逝。 4 年后他的遗体移葬于嘉应 州梅南黄居坪。[[梁启超]]写的墓?I铭中,对黄遵宪以及他的诗作了这样的评价: 其人 “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 “其为诗,则精思渺虑盘礴而莫测其际”,“阳开阴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诗人中独具境界。”这一评价实不为过。 <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ND7ORv 近代变法先驱,晚清诗词革命巨子 黄遵宪,]一点资讯</ref>
==视频==
<center>'''黄遵宪梁启超和近代后期诗文词'''</center>
<center>
{{#iDisplay:u0733yoxvoa|780|460|qq}}
</center>
<center>''' 黄遵宪故居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 '''</center>
<center>
{{#iDisplay:b089508dvhz|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