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
次編輯
變更
干姜
,無編輯摘要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宜忌】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成份】
含挥发油、姜烯、水芹烯、莰烯、姜辣素、姜醇等。
【功能主治】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