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龙江船厂

增加 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背景资料==
[[ 明太祖 ]] 洪武初年,明室于[[江苏]]南京龙江关(今 [[ 南京 ]] 北郊)建造龙江船厂。船厂隶属工部,规模宏大,分为南北两处;南边称为前厂,而北边则为后厂。龙江船厂的面积跨越[[秦淮河]],直达下保、中保、上报村以及三汊河地区。内设提举司、作房、分司、篷厂、指挥举,分工严格。而两厂各有溪口通向龙江。基于造船的需要,船厂另外设有风篷、细木,舱作(修船)、铁作、索作、缆作、油漆等工作坊。龙江船厂最初专为打造战舰而设,其后兼造[[巡逻船]]和其他类型的[[船舶]]。
在管理上而言,龙江船厂按城市居民的坊厢编制,朝廷将工匠分编为四厢,四厢当中再分作十甲。每一个甲均有一个甲长。一厢有船木梭橹索匠;二厢有船木铁缆匠;三厢有念匠;而四厢就有棕篷匠。一般来说,船匠皆兼营造船与[[农业]],并非只负责造船。龙江船厂由建立至[[嘉靖]]年间经营了超过一百年。在嘉靖后期,船厂却开始衰落。工匠数目因为大多不谙祖业,而且当时懂得造船工艺的人已经所剩无几,所以被降为二百四十余户。据张岂之、王天有、郭成康和成崇德所著的《元明清史》记述,在洪武初年,[[明朝]]政府向[[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直隶等地调取四百户船工到南京造船。该400户船工被分为四厢,每厢共有一百户。他们分别负责制造木梭橹、木铁锚,修补旧船和制造 [[ 棕蓬 ]] 。至永乐年间, [[ 郑和 ]] 乘坐的宝船大多都由龙江船厂辖下的宝船厂建造,所以该船厂对郑和下西洋作出重大贡献。
另外,据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记录,“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可见当时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宝船的规模之大。而在地理上而言,龙江船厂与其辖下的宝船厂并非一体。据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指出:“很多学者把宝船厂遗址混淆于龙江船厂。龙江船厂建于明洪武初年,因为有一本《[[龙江船厂志]]》,很是有名。不过书中有厂图,其厂址在城壕与秦淮河之间,深阔尺度只有354丈、138丈。由于厂址远离长江,所造船舶只能由秦淮河北上才能达于长江。”由此反映宝船厂与龙江船厂的位置不一样。现时龙江船厂遗址已于2006年5月登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6024h/75424n.html 龙江船厂志卷之一 ],国学大师</ref>。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