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恩格斯

移除 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En1.jpg|缩略图|center|[http://p3.so.qhimgs1.com/bdr/_240_/t01712392edb3314913.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 来自360搜索网]]]
| 图像说明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820|11|28}}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 1895 |08|05|1820|11|28}}
| 出生地点 = 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今 [[ 伍珀塔尔 市]]
| 国籍 = 德国
| 信仰 = 共产主义
| 搭档 = 卡尔•马克思
| 贡献 = 创立马克思主义
<p style="text-indent:2em;">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遗著、手稿整理出版,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ref>[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9725708066983918&wfr=spider&for=pc马克思《资本论》到底在说什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懂得人不多 ]百度百科</ref> 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
==人物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 恩格斯 ''' 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还就宗教、女性、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不愧为一个世界级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 早年历程==
<p style="text-indent:2em;">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恩格斯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不得不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在曼彻斯特居住期间,恩格斯同马克思保持了频繁的通信联系,共同研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探讨各个领域里的学术问题,并互相交换意见,用导师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写的东西另一个人也一定读过并完全赞同。恩格斯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尤其对军事学、语言学和自然辩证法作了深入的探讨。
<p style="text-indent:2em;">1851年11月至1852年11月,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一组题为《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文章,深刻总结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起义是一种艺术的著名论断。
<p style="text-indent:2em;">1857到1859年,他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了许多军事条目。1861到1865年,恩格斯撰写了关于美国内战的许多文章。1864年, [[ 第一国际 ]] 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为工人报刊和利用资产阶级报刊撰写了许多篇战争评论,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了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p style="text-indent:2em;">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0年9月,恩格斯结束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与马克思一起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10月,经马克思提议,他当选为国际总委员会委员,任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的通迅书记和总委员会财务委员。巴黎公社期间,他和马克思一起组织声援公社的活动。
<p style="text-indent:2em;">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9月举行的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参加阶级斗争并建立同一切旧政党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 图像 =
 
[File:Enen1.jpg|缩略图|center|[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24e4fe51335629bd.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 来自360搜索网]]]
<p style="text-indent:2em;">1872年9月国际海牙大会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击败巴枯宁阴谋集团,通过关于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国际总委员会迁至纽约。海牙大会后,他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与马克思合写)等论著,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全面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集团的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主义,深刻阐述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国际工人协会解散以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在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而努力斗争。
==人物思想==
<p style="text-indent:2em;">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恩格斯更倾向于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马克思1883年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达12年之久,并于1889年成立第二国际。恩格斯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
<p style="text-indent:2em;">1895年3月6日,即他去世前的几个月,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即《法兰西内战》宣言)里面反思了 [[ 马克思 ]] 暴力革命的错误。他指出德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利用选举权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席位,用选票来证明无产阶级的力量,并认为:“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分析:“因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我们对此不应抱什么幻想,因为在巷战中起义者对军队的真正胜利,就是说像两支军队之间的那种胜利,是极其罕见的。”<p style="text-indent:2em;">这种思想在他死后被伯恩施坦进一步重述,并在后来受到列宁的攻击,被称为修正主义,也就是今日欧洲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发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后不久,强调绝不能放弃暴力革命:“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党会走得这么远,竟然放弃拿起武器对抗不法行为这一权利。”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成了伯恩施坦与列宁的分水岭。
<p style="text-indent:2em;">值得注意的是,坚持伯恩施坦主义改良道路的社会民主党至今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存在,并在不少国家成为国会大党,例如英国工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围绕修正主义议题激烈斗争,是导致纳粹党乘虚而入成为执政党其中一个原因。迄今为止,列宁主义的共产党也大多数放弃了暴力革命原则,在所在国家接受了合法斗争方式。
==主要作品==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