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薛宝钗

增加 41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
{{cleanup|time=2019-08-27T06:33:08+00:00}}
{{copypaste|time=2019-08-27T06:33:08+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8-27T06:33:08+00:00}}
}}
[[File:薛宝钗2.jpg|缩略图]]
'''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
 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ref>[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2365?template=fashion 天下雜誌 - 《紅樓夢》白雪埋葬了她一生的青春 薛寶釵]</ref>
父亲(薛姨爸)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
饰演[[米雪]](77年《金玉良缘红楼梦》)
[[钟熠璠]](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代表作品 柳絮词,螃蟹咏,镂檀锲梓谜等 母亲薛姨妈 兄 长薛蟠 丈夫、侄表弟贾宝玉从父妹薛宝琴 从父弟薛蝌
家庭出身
==家庭出身==[[File:薛宝钗一.jpg|thumb|right|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7/8/21e932nrtg55qfv8adeepkt6p7ys1i.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原圖鏈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186「圖片來源」] ]]薛宝钗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这薛家乃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共八房分。在“护官符”上,薛家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形容其有百万家资,巨富无比。]<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186 The News Lens...《三生三世紅樓夢》:攻心計的豪門小姐薛寶釵]</ref>
薛宝钗之父平生酷爱此女,故教她读书写字。后来其父去世,兄长薛蟠赖祖父之旧情分,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其余一切经济事务一切不管,仍由管家仆人等操办之。
薛宝钗的舅舅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新近提升了九省统治。宝钗的姨父贾政在京都任工部员外郎。
== 热毒冷香==
宝钗生的病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即作为仙人的思凡之心——脂批说“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以及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冷香丸的配方中,春、夏、秋、冬四季合起来就是“炎凉”二字。蜂蜜、白糖味甘,黄柏性苦,合起来就是“甘苦”二字。“白”者,纯色也。“蕊”者,花之精髓也。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分别象征了高贵、淡雅、娇艳、坚贞四种品性。所以整个一副“冷香丸”就是象征宝钗“知著甘苦,历尽炎凉,虽别离亦能自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脂批说冷香丸的药引是仙界诸仙人合力制作,不是吃人间烟火之人能享用的。
== 宝钗入都==
薛宝钗和母亲兄长一起进京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薛蟠为了躲避甄英莲的官司带宝钗和妈妈去了金陵,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和母兄便以亲戚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与金陵十二钗其他女孩们生活在一起,后元妃省亲,遵照旨意,入住大观园中一处叫蘅芜苑的住所。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倒也十分相安。
身为名家世宦之女的宝钗,自小读书识字,亦“杂学旁收”,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
== 宝黛钗初会==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薛宝钗在家养病,贾宝玉送贾母回家后转去薛宝钗闺房探望。两人探讨了彼此身上所佩戴的物件。薛宝钗身边的丫鬟莺儿笑道宝二爷宝玉上的字和姑娘的正好是一对:宝钗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姻缘。 [5]
小惠全大体
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
那新人坐了帐,就要揭盖头的。凤姐早已防备,请了贾母王夫人等进去照应。宝玉此时到底有些傻气,便走到新人跟前说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着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了。”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揭了盖头。喜娘接去,雪雁走开,莺儿上来伺候。宝玉睁眼一看,好像是宝钗。心中不信,自己一手持灯,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宝钗么!只见她盛妆艳服,丰肩软体,鬟低鬓軃,眼瞤息微,论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 <ref>[https://sites.google.com/a/gclass.tjsps.tpc.edu.tw/abc/jia-bao-yu-1/xie-bao-chai 紅樓夢資訊網 薛寶釵- Google Sites]</ref> (程高本续) == 独守空闺==由于宝钗贤淑明达,博得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终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然贾宝玉婚后不久出家,她成为一个年轻的孀妇。 [3] (程高本续)
人际关系编辑
[[薛姨爸]],就是薛宝钗的父亲,薛宝钗的母亲是贾宝玉的姨妈,那么薛宝钗的父亲就是贾宝玉的姨爸,因为姓薛,所以叫薛姨爸。
林姑爸,就是林黛玉的父亲,林黛玉的母亲是贾宝玉的姑妈,那么林黛玉的父亲就是贾宝玉的姑爸,因为姓林,所以叫[[林姑爸]]。
== 主要人物关系==  === 薛府 ===
父亲:薛姨爸(薛公之后裔)
母亲:薛姨妈(薛王氏)
姨弟兼丈夫:[[贾宝玉]]
丫鬟:[[莺儿]](黄金莺)
、[[文杏]]
姨母/姨妈:[[王夫人]](贾家荣国府,薛姨妈亲姐妹)
姨父/姨爸:[[贾政]]
从母兄妇:[[李纨]](贾珠之妻)
从母侄男:[[贾兰]](贾珠遗男,李纨所生)
名义姨弟:[[贾环]](贾政之男,庶出,赵姨娘所生,贾探春亲弟)
名义姨妹:[[贾探春]](贾政之女,庶出,赵姨娘所生,贾环亲姊)
姨姻姑:[[林姑妈]](林贾氏)
姨姻姑夫:[[林姑爸]](林如海)
== 书中评价== === 薛宝钗薛宝钗(28张)正册判词(钗黛合一)===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释义 ==
这一首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1.可叹停机德【钗】——宝钗有着令曹雪芹赞叹的高尚品德。“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不要半途而废。宝钗就常常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努力上进。
3.玉带林中挂【黛】——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的一围“玉带”看,有说法从字面意思揣测,林黛玉是上吊而死。
  也有其他探究,沉湖而死。
4.金簪雪里埋【钗】——“金簪雪”暗点其名。雪,谐薛,暗写宝钗的彻悟“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钗的境界“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金簪意旨宝钗结局,钗为两股,而簪为一股,即为最后宝钗孤独一人死去。
== 花名签==
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 诗词==
《凝晖钟瑞》 《竹夫人谜》(谜底:竹夫人)
[[莺儿]]:(对宝玉说)宝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其次。
== 评点者评价==
[[曹雪芹]]: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俞平伯:钗黛合一。
闫红:能够共情,并且愿意付出,已经是善莫大焉,但我还是奢望能够有一种大善,不带感情色彩,脱离价值取舍,更多一些理性考量,我称之为无情之善。这似乎是一个过高的要求,但在红楼梦里,有人就做到了这点,此人便是被评价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姑娘。
穆欣欣: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可见,宝钗是个不矫情的女孩。宝钗放在现代,也是班长人才,有统领全局的才能,有团结周围人的亲和力,而且会做思想工作。
黛玉行酒令一时无心,说出禁书《牡丹亭》里“良辰美景奈何天”,被宝钗逮个正着。宝钗事后找到黛玉,先是笑说要黛玉跪下受审,后来加上几句话敲打,黛玉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心之失。这恰显露了宝钗的成熟大度,一是她没有当众让黛玉下不来台;二是宝钗不是得理不饶人的主儿。
李景光:宝钗的所谓奸险、阴狠是续书造成的。
== 人物外貌 编辑==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
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
== 人物结局 编辑==
脂评本: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贾府没落后,贾宝玉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林妹妹的哀悼中,又无法忍受“转眼乞丐人皆谤”的生活,十分绝望和痛苦。宝钗很爱宝玉,但仍无法与宝玉相知相爱,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角色原型编辑
== 考证派言==
红学家土默热把《红楼梦》放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和江南世族的文化背景下去重新解读。主要观点是——《红楼梦》的作者是写下《长生殿》的杭州人洪昇,大观园的原型就是杭州的西溪湿地。土默热说,答案是肯定的。书中的金陵十二钗,创作原型就是杭州的“西陵十二钗”,也就是当日西溪的十二个女诗人——顾之琼、徐灿、林以宁、钱凤纶、柴静仪、钱静婉、顾启姬、冯又令、毛安芳、张槎云、李端房和朱柔则。薛宝钗原型是钱凤纶《红楼梦》中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蘅芜”的本义指香草,“苑”是指种植花草的园圃。杭州原来在西溪蒋村一带,有钱、万两户人家花圃生意做得很大。冯梦祯日记记载“钱万二氏竹树产业花息甚繁”。土默热认为,薛宝钗的原型就是钱凤纶。书中薛蟠与“桂花夏家”门当户对的联姻,夏家指的就是另外一家做花圃生意的万家。
== 索隐派言==
索隐派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薛宝钗。
流传较广的有:第一派说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男儿身;
第二派说薛宝钗、柳如是都号“芜君”,柳如是也是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号“蘼芜君”,早年曾与陈子龙同居,他们把同居的松江南园的南楼,称作“红楼”。而薛宝钗因为居住在“蘅芜苑”而号“蘅芜君”。严中说,蘼芜和蘅芜都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都香气袭人,《红楼梦》里写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时说,苑内有许多的奇花异草,“那香的杜若蘅芜,还有什么丹椒、蘼芜”。后来,薛宝钗住进了蘅芜苑,因此得号“蘅芜君”,这跟柳如是的“蘼芜君”十分相似。另一个关联是,《百家姓考略》中记载,柳姓属“河东郡”,所以柳如是又自称“河东君”。而《百家姓考略》中载,薛姓也属于河东郡,因此,薛宝钗也可以自称为“河东君”。再一点是,柳如是后来被人纳为妾,居住在“绛云楼”中。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将“怡红院”题为“绛云轩”。后来,薛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她的居所。 角色分析编辑 人格魅力 薛宝钗 薛宝钗(10张)
==角色分析==
===人格魅力===
薛宝钗的家境优越,她所在的薛家是当时的四大家族之一。“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是曹雪芹用来形容薛家的诗句,让人一眼便看出薛家的富贵。按理说,薛宝钗应该是生活阔绰悠闲、没有任何烦恼的贵族小姐,然而,薛宝钗却是一个衣着朴实、不讲究富贵闲妆的女子,她不喜欢铺张浪费,也从不在衣服上熏香。出身富贵,却并不沉迷于富贵,使她散发出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浑厚,又称“花王”。把宝钗比作牡丹,是对宝钗极高的赞美。艳冠群芳则是曹雪芹对于大观园中女儿宝钗最高的评价,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胜过了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儿。
=== 容貌 === 不施脂粉,天然美丽。 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也就是脸部饱满白皙,大眼睛,不化妆而唇红、眉翠。大观园中,几乎只有宝钗天天是素颜,自云“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裳,熏的烟燎火气的”,他评“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对于宝钗的朴素,脂砚斋忍不住赞道“真真骂死脂粉妖怪”。而宝玉评价宝钗容貌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宝钗颜值之高。
才华横溢
薛宝钗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她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教她读书写字。她的知识远比一般的男儿高得多,在文学、医学、佛学等方面都有涉猎。在惜春画大观园时,因复杂的地形布局,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她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这都是源于她博学的知识。除此以外,她还具有良好的理家能力,由于父亲的早逝,她早早地便开始帮薛姨妈管理家务。当王熙凤因为流产不能管家的时候,她还受王夫人之托将大观园管理得妥妥当当,曹雪芹以长辈对宝钗的信任从侧面烘托出宝钗的精于庶务。而探春提出将大观园分包给老妈妈们负责,以解决贾府的财政问题时,宝钗是支持的,但是她也敏锐地觉察到这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与阻力,并提出解决方案。可谓是计算得很精细,考虑得很周详,是一个思虑周全的姑娘。
=== 善解人意===
薛宝钗能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物关系复杂的地方得到众多平辈、下人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的。薛宝钗为人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大方得体,会为人处世,除了长辈,人人都十分喜欢她。就连对谁都恨到骨里的赵姨娘都说她“大度得体”。史湘云曾说:“要是宝姐姐是我的亲姐姐该多好”,甚至说薛宝钗“完美无瑕”
而在与姐妹们相处时她总是默默地关心着其他人,对待下人也总是能够体谅他们的难处,处处为他们着想,并总是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袭人将她奉若神明,管理伙食的柳嫂子私下也称赞宝钗是“明白体下的姑娘”。史湘云甚至这样说过:“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可见薛宝钗的好是深入人心的好。
=== 教育意义 编辑===
正确理解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形象,对于我们这些后世读者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可言呢?周锡山曾在其《红楼梦的人生智慧》一书中,对宝钗形象的社会意义作过如下的概括:
薛宝钗是曹雪芹深深喜爱的一个可爱的人物,他将薛宝钗描写成性格和智慧上都十全十美的可爱少女。她的言行和待人处事处世态度,其中所包含的情商和智慧,在除去时代赋予她的局限之后,都是青年读者学习的榜样。生气动怒的时候,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遇到艰难困苦时,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碰到坏运时,甚至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时候,细细读读关于宝钗的描写,你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好像会感到这位灵慧多智的姐姐在亲自劝慰你、指导你的言语和行动一样。(见周锡山《红楼梦的人生智慧·德智双全的完美女性薛宝钗》)
以上评述尽管概括得很好,却只是针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读者而言的,所说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一方面。而众所周知,《红楼梦》是老少咸宜之书。它的读者不仅有初出茅庐的少年、青年,亦有饱经风霜的中年、老年。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除了其善于为人处世的一面以外,她的博学多知,她的浑厚天成,乃至她的愤世精神、出世理想,亦颇有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对于这些年轻或不再年轻、青涩懵懂或阅人无数、才高八斗或平淡无奇的读者来说,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形象又是否有着共同的借鉴价值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笔者以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宝钗形象的美学价值:
以上评述尽管概括得很好,却只是针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读者而言的,所说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一方面。而众所周知,《红楼梦》是老少咸宜之书。它的读者不仅有初出茅庐的少年、青年,亦有饱经风霜的中年、老年。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除了 善于为人处世的 面以外 她的博学多知,她的浑厚天成,乃至她的愤世精神、出世理想,亦颇有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对于这些年轻或不再年轻、青涩懵懂或阅人无数、才高八斗或平淡无奇的读者来说,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形象又是否有着共同的借鉴价值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探寻宝钗形象的美学价值=====其一=== 如果你是一个周旋于是非旋涡边缘的官场或职场中人,当你困扰于周边人际关系的复杂的时候,宝钗的待人接物便可以启发你。让你懂得礼节和分寸,懂得如何跟各色人等和平共处。只是如果有朝一日,你已经将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请不要丢掉心中的正义,更不要出卖它,将其作为晋身的本钱。否则,你将沦为宝钗抨击的对象!
=== 其二 === 如果你是一个跋涉于书山笔丛的求学者,或者一个行进于文化朝圣之路的求知者,当你面对学海无涯的浩瀚而望洋兴叹的时候,宝钗的博学多知亦可以帮助你。细细品鉴宝钗的诗论、画论,再悉心体察宝钗在宗教哲学、色彩美学、植物鉴赏等方面的广博造诣,其中的乐趣都足以激起你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只是请记住,知识是用来获得智慧的手段,却不是智慧本身。因此,即便是满腹经纶之人,也应该像宝钗那样学以致用,读活书,活读书,“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切不可死记硬背,死守教条,成为“拘拘然一迂女(男)夫子”。
=== 其三 === 如果你是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者,当你在如群山般压来的艰难困苦面前,犹豫、退缩,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的时候,宝钗的坚强镇定正可以鼓舞你。所谓“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所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只有把名利得失看淡,方可以大无畏的勇气去迎接一轮又一轮的“半天风雨”。只是当你走出了内心的阴霾,摆脱了人生的困境以后,且不要洋洋得意,且不要将奢侈和铺张当作对昔日贫寒的补偿。因为“淡极始知花更艳”,惟有保持朴素的节操,才是真正的雍容华贵!
=== 其四 === 如果你是一个立志做一番事业的改革家,当你面对手下几十、几百号员工,乃至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时候,宝钗的“无为之治”也可以启示你。让你懂得如果利用经济利益的杠杆去调属下自我奋进、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宝钗的“小惠全大体”也可以提醒你,在推行任何一项改革前,都要考虑到各方的合法权益,做好利益平衡,以免苦乐不均,徒增阻力与内耗。只是你要记住,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大家共同幸福,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数据的增长。这不仅仅需要心计世故的小精明,更需要科学文化的大智慧,恰如宝钗所言:“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 其五 === 如果你是一个掌握着亿万人民生杀予夺之大权的高官显贵,当你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充分玩味着权力的快感,内心中却又生出那么一丝“高处不胜寒”、“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凉意时,宝钗的骂世之言还可以警策你,让你醒悟身居高位者的义务与责任,趁着权力在手,顺应历史潮流,多为人民做好事,多为社会的进步添助力。
最后,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思索者,当你满怀激情踏入社会,却被无处不在的阴沉与晦暗而窒息得无以言说的时候,宝钗的淡泊出世更可以指引你,让你明白人的一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眼前的鸡争鹅斗不过是庄子笔下蜗牛角上的“触蛮之战”。惟有“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豁达旷朗,以及“怜愍众生”且敢于“借蟹讥权贵”的法爱精神,才是超越时空的高贵品格!只是宝钗所彻悟的“冷”与“空”,绝不是消极躲避的顽空,而是在明了一切之后,仍敢于积极面对生活的大智慧、大勇气。正所谓以“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那背后乃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内心!
总而言之,不同年龄阅历,不同地位处境的读者,只要有心,都不难从宝钗形象这里寻觅到一份心灵的慰籍或思想的营养。如果我们这些后世读者在与两百多年前的这位古代女子进行过一翻精神对晤以后,能够做到少一份贪婪欲,多一份警拔心,减一份固执念,添一份慈悲意,那么,作者的苦心就不算白费,其笔下的蘅芜君也自然会显现出其隽永的魅力。恰如《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与宝钗金锁上的“八字吉谶”所预示的那样,薛宝钗这一曹雪芹笔下“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虽不能在物欲横流的红尘浮世中容颜常驻而“仙寿恒昌”,但凭借着一代代读者诸公的“高情巨眼”,她却定然能在浩气荡然的艺术天地里风骨长存且“芳龄永继”!
 
==參考資料==
[[Category:章回小说红楼梦人物]]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