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55
次編輯
變更
落花生(植物)
,無編輯摘要
落花生之子房柄必須伸入土中才能發育,首先需整地以促進通氣。整地後即行開溝及播種,若採用機械作業,則可一次完成作畦、播種、覆土、及鎮壓工作。栽培密度及播種量依落花生品種而異。西班牙型(直立性)品種,作畦栽培一般每畦種植兩行,畦寬90~100公分,株距為6~10公分,每穴播一粒為宜。維吉尼亞型(匍匐性)品種,作畦栽培方式與西班牙型品種相似,唯株距加寬為15~20公分。播種量則可依種子千粒重、發芽率、行株距之大小及每穴粒數予以估算,估算公式為:播種量(公斤/公頃)=(100×千粒重×每穴粒數)/(行距×株距×發芽率)。一般推薦之每公頃肥料施用量為氮素20~40公斤,磷酐45~60公斤,氧化鉀40~80公斤。前作物為甘蔗、玉米、高粱時宜多施氮肥,前作物為豆科、蔬菜時宜少施或不施氮肥。磷酐及氧化鉀則可依土壤中有效磷及有效鉀含量做適度調整。砂質土壤每公頃可施用2,000公斤硝石灰、質地中等土壤可施用2,000~4,000公斤,粘重土壤可施用4,000~6,000公斤。如不施用石灰、每公頃亦可施用0.3~0.6公斤鉬酸銨。三要素全量當基肥於整地前撒施,石灰於播前約一個月撒施,並予耕犁使與土壤充分混合。落花生生長初期與雜草競爭能力弱,故雜草防除非常重。可於播種前將殺草劑噴施於田面,隨即以耕耘機整地,將藥劑混入土中深5公分以上,再行播種。或於播種、覆土後噴施殺草劑以防除雜草及病蟲害寄生於雜草。可在落花生生育中期視田間雜草滋長情形,施行中耕除草1~2次,或噴施萌後型選擇性殺草劑。在盛花期可利用中耕除草機同時進行中耕、除草及培土作業。灌溉及排水影響落花生產量及品質甚鉅。在始花期及盛花期間為最需要水份時期,若遇乾旱應灌溉60公釐水量1~2次。在大雨時期應注意田區排水,作畦栽培較易排除積水,而平畦栽培每隔10至15行應設置排水溝,並使出水口通暢。落花生採收目前皆採機械作業,有效節省人力及降低生產成本。
落花生被利用最大的部份為莢果,其籽粒營養成分高,含有44 ~ 56%的油分,其中80 ~ 85%為不飽和脂肪酸及人體必需之脂肪酸如亞油酸。蛋白質含量為25 ~ 30%,主要以精胺酸、門冬胺酸及麩胺酸等人體必需胺基酸為主。也含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E,菸鹼酸及令人喜愛的特殊香味,本草綱目謂「落花生炒熟辛香,辛能潤肺,香能舒脾進食,為人所好,誠果中之佳品也」,而現代研究也肯定花生有生血、止血作用,尤其是花生仁外薄膜,可抗纖維蛋白溶解,促進骨髓製造血小板;花生油含有特殊香味,適於烹調用。我國落花生的主要用途由過去的製成花生油,現階段則朝開發落花生的加工產品,基本上可區分為帶殼與不帶殼兩種。帶殼花生製品主要有焙炒、烘乾、冷凍等三類。焙炒的有原味及鹽酥二種,烘乾的有鹽味、蒜味和裹土三種,冷凍則以生鮮莢果水煮後快速冷凍。帶殼花生製品口味多樣化之開發必需仰賴浸漬調味,調味液須由外殼滲入殼內,為花生仁吸收,賦予特殊風味。嘉義技術學院食品加工系研發真空浸漬法,縮短浸漬時間,浸漬賦味效果極為顯著。不帶殼花生加工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油炸或焙炒花生仁是佐餐的良伴,近年來農政單位積極輔導農會及產銷班,利用省產良質的花生仁,開發多種調味花生及花生湯。例如雲林縣虎尾鎮農會生產芥茉花生、蜂蜜花生、鹽酥花生、咖哩花生等調味花生;雲林縣農會生產花生湯等,口味鮮美,品質良好。花生糖果種類繁多,大略可分為硬糖及軟糖兩大類,金門貢糖、澎湖酥糖、大灣軟酥糖、北斗脆酥糖、北港花生酥、新港花生貽糖、花生龍鬚糖,即因各具特色而形成地方上特產,廣受消費者喜愛。另外,花生糖亦可配合柳酥、核桃、青果、芝麻等烘製成高級休閒點心食品。現則改以生鮮花生莢果製成產品如冷凍花生或花生仁直接炒食製成各種口味,或加工製成帶莢多種口味如蒜茸、鹽酥、紅土花生果莢,剝殼食用,或以花生仁混沾芥茉、黑胡椒、咖哩蜂蜜或鹽加工做成調味花生,或製造人造奶油、花生醬等食用方式。<ref>[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833&article_id=7337 落花生介紹-行政會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糧署全球資訊網]</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