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运河

增加 6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北运河 ''' [[ 海河 ]] 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 [[ 京杭大运河 ]] 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 [[ 天津市 ]][[ 武清区 ]] 、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
自源头算,全河长238公里。干流(即航运干线)自通州北关算,全长14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支流有 [[ 通惠河 ]] [[ 凉水河 ]] [[ 凤港减河 ]] 、龙凤河。清以前,北运河是南北漕运重要河段,曾盛极一时。 [[ 漕运 ]] 停止后,作为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引滦输水任务。
==基本情况==
北运河,历史上称潞水,又有潞河、白河(白漕)、沽河和外漕河之称。1912年以前,北运河上游原分三支,西支温榆河,古称温榆水;中支白河,古称沽水;东支潮河,古称鲍丘水。潮河、白河在密云县城西南汇流后称潮白河,至 [[ 通州区 ]] (原通县)城北注入 [[ 温榆河 ]] ,成为济运主流。
白河(白漕)是明代的称谓。北运河开凿于潮河、白河全流以前,以白河下游为基础开挖形成,因此, [[明朝| 明代 ]] 称之为白河。明代亦与南运河等河段一起称通济河。沽河也是白河的旧称。
作为北运河的起点,通州区(原通县)古称潞州,故北运河潞州以下古称潞水,又其为漕运所经,故称北运河。
北运河,干流(即京杭大运河北段航道)北起北京市通州区(原通县)北关闸(上源为温榆河),于西集镇牛牧屯东南流出区境,大致自北向南,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北辰区、红桥区等,原在金刚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与南运河相汇, [[ 民国 ]] 时期裁弯取直,三岔河口上移至大红桥,与子牙河(西河)相汇后,注入海河。
干流全长120公里(《天津通志·水利志称14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其中天津市境内河道长89.8公里,其余上游分别在 [[ 北京市 ]] [[ 河北省 ]] 香河县境内。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49,4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