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鉴庭

增加 3,3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鉴庭(| 圖像 = [[File:T01f318479245570cb9.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diudou.com/file/p/2016-07-05/ae8daaec63b8b3e7bc8889403a5ec46c.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9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著名评弹艺术家 | 知名原因 = "张调"创始人 | 知名作品 =《火烧豆腐店》 </br> 《求功名》</br>《十美图》 </br>《顾鼎臣》 </br> 《芦苇青青》 }}'''张鉴庭 (Zhang Jian Ting)'''1909-1984) 弹词演员。江苏无锡人。9岁时,随演唱 [[ 宣卷 ]] 的舅父在家乡农村地区演出。12岁在杭州加入 [[ 鸿庆堂 ]] 绍兴大班,同年登台,在《 [[ 打銮驾 ]] 》、《断太后》等剧中饰包公,艺名小麟童。14岁在杭州大世界演出绍剧,同时和著名滑稽演员 [[ 杜宝林 ]] 合演《火烧豆腐店》等说唱段子;16岁进髦儿戏班,学老旦和 [[ 丑角]];17岁在浙江湖州双林镇拜弹词演员朱咏春为师。后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弹词演员 == 个人作品 ==从1928年起,即和其弟张鉴邦合作,演唱《珍珠塔》和《倭袍》中的片断。后依据长篇小说为蓝本,自编长篇弹词《[[十美图]]》,又将[[宣卷]]本《一餐饭》改编成长篇弹词《顾鼎臣》,在江浙村镇演出,兼唱滑稽。1929年初进上海,隶[[四美轩书场]],未能立足。此后,曾5次到沪,均未走红。其间,在[[润余社]]前辈[[郭少梅]]、[[程鸿飞]]、[[夏荷生]]等帮助下,对《顾鼎臣》、《[[十美图]]》唱本不断揩磨,又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几年后艺事大进。1939年8月,张第7次进上海,隶沧洲书场,名声大振,自此走红书坛。1941年起,与其二弟鉴国拼档,在[[江浙沪]]各大中城市及电台演唱。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先后赴农村、工厂及部队体验生活,在演出中篇、短篇及选回的同时,还说唱新编长篇弹词《秦香莲》、《钱秀才》及《[[红色的种子]]》。 == 成就及荣誉 ==张鉴庭自40年代起,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至50年代初,渐臻成熟。其唱腔称为"张调"。早期的"张调"近似[["马调]]",节奏快捷,数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后又增加快弹慢喝形式,合称"快张调"。之后,又在书调基础上,吸收了"[[夏调]]"的遒劲和"蒋调"中的基本旋律,并借鉴绍剧和京剧演唱中的运气,用嗓和声腔,形成节奏稳健的"慢张调"。"张调"的特点是刚劲挺拔,火爆中见深沉,韵味醇厚,是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评弹]]流派唱腔之一。其说表顿挫显著,强弱分明,以有劲、传神、入情见长。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擅起角色,常能亮出最可体现角色身份和外表特征之形体动作,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形象。 同时,以眼神、表情和语气来刻画角色的性格和情绪,成功地塑造了如中篇《林冲》中的张勇、《海上英雄》中的林老三、《罗汉钱》中的张木匠,长篇《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包公、陈平,《[[十美图]]》中的赵文华、[[严嵩]]、[[汤勤]],《顾鼎臣》中的绍兴师爷等艺术形象,不仅深受听众赞赏,世为后辈学习楷模。晚年从事传艺及记录艺术经验工作,曾发表《谈谈唱腔的发展》、《评弹的拼档》、《说表中的劲神情》等文章。其代表作灌成唱片的有《秦香莲·迷功名、拦轿鸣冤、寿堂唱曲》、《林冲·误责贞娘》、《十美图·曾荣诉真情》、《冲山之围·冒死救亲人、斥敌》、《芦苇青青·望芦苇》、《顾鼎臣·花厅评理》等。传人有徒周剑萍、陈剑青、[[黄嘉明]]、王锡钦等
61,203
次編輯